修行與生活

2014-10-05講述於台北分堂

修行與生活

一、前言

身為道士必定有許多七情六慾要割捨的問題,尤其是居住在人群中的道士,更需要調整自己的步伐,世俗情感的東西斟酌要放多少?要保留多少在生活上?因為畢竟不是離群索居,所以這是個很嚴肅的課題,我們不可能在世俗人雜居之中,對一切的事物漠不關心,若是七情六慾盡捨,怎會關心或擔心周遭的人事物呢?更不會去關心家人往生後的去處,雖然可以選擇這樣做,但是若是對七情六慾盡捨,那就會不關心家人朋友,並且也失去菩提心,也失去了一個道士教化人心的初發心。只要有菩提心,就不可能沒有七情六慾;只要想救人,一定會被汙染,汙染清淨的靈台。

這些世俗的業緣,都是有形、無形的塵埃,會干擾我們的修行。比如說,我現在一邊(右側)吹著冷氣,一邊(左側)吹著電風扇;身體的一邊(右側)有冷風吹來,另一邊(左側落地門)是溫暖的熱氣。吹到冷風,夏天會覺得舒服,秋天會覺得到很奇異,冬天當然就不開冷氣了,因為冬天的冷風令人覺得刺骨。溫暖的熱氣好比是佛菩薩清淨的法流,冷風就好比是眾生業緣,立身於娑婆世界的道士同時接受冷暖等兩種迥然不同的業流,我們可以選擇離哪一邊比較近,相反的當然就離另外一邊比較遠。

有人問陽師在退休之後要不要去台東買一塊地,以後在那邊清淨的養老?倘若一旦買了地,心裡就要開始考慮住在台東時,還要搭北迴線或是南迴線往返台北、高雄主持共修,還是說在台東另外尋覓有緣的弟子,心裡的想法就會慢慢地冒出來,但是我們可以說這些想法都是庸人自擾,因為即使台北、台中、高雄等西部人口密集都會也都是清淨之地,不獨獨人煙稀少的台東、花蓮才是清淨郝修行。冷風(西部)雖然冷,但是仍有暖流;世俗雖然污穢亦有正直的人心,可互為砥勵,也有同道的同修一起互相勉勵彼此砥礪和加持,所以說只要心不受影響,到處都是清淨的地方。

如果說我們要離群索居才能保持清淨,到不如說為什麼世俗事會影響你?一盆清水滴入一滴墨汁,或是一盆污水滴入一滴清水,這樣產生的現象結果都是不用講,很清楚的。但是若是一盆清水滴入一滴橄欖油,和一盆清水滴入一滴墨汁相比較,水和橄欖油互不相溶(油、水分離),水和墨汁就會彼此相溶在一起,兩者的結果截然不同。前者,水仍然是水,油仍然是油,後者則是一盆黑水。如果把娑婆世界的污染比喻成油,修行者的道心比喻成清水,則就算灌再多的油進去,那油仍是油,水仍為水,道士即使行走於污穢之泥地也不會使本心、本性受到污染。若如此,道士要如何做才不會被世間的污染相溶呢?

二、清淨本性的顯現

比方說有幾萬行的程式與有一隻幾十行的病毒程式,幾萬行的程式輸給幾十行的小病毒,最終被病毒感染、破壞。病毒程式當然是針對程式的弱點所寫的,病毒程式就好比是世間的小人、冤親債主等等,當然也是針對內心的弱點所演化出來的,但是若是一個Windows的病毒,放在一個Mac的電腦裡面,OS-X的電腦沒有Windows的弱點,所以就算放在多的病毒進去也不會對作業系統有任何的影響。同樣的,針對核電廠所設計的病毒程式也無法攻擊一般的個人電腦,就好像是目前美國受到伊波拉病毒的攻擊,但目前這個病毒只會感染到人類,並不會影響到貓、狗等其他動物,而以程式來說,如果系統可以通過補強(patch),那病毒程式就沒有辦法對這個系統攻擊,修行也是如此。

人間的修行如果扣除精、氣、神以及出世、入世的法要,我們所見到的人、事、物,甚至同修、親戚、朋友、家人、客戶等,這些每一個都是病毒,我們在人間修行,就是要在與這些病毒對抗的時候,修補自己的程式。我們沒有辦法預知哪支病毒會攻擊?但我們知一旦開始接觸的時候就是修行課題的開始,也就是必須開始補強自己程式的時候。把人比喻成數萬萬行的程式,把種種的業緣比喻成病毒的程式碼:假如說我們有一萬行的程式,當開始接觸病毒的時候,可能毀了幾百行,但若在接觸的時候就有了知覺且很快地進行修補,最後將缺的幾百行補救回來也把病毒趕出去。

但有時候可能不只被一隻病毒程式所攻擊,幾萬行的程式在群起圍攻之下,最後可能只剩下二、三十行,其他的都已經全毀了,面目全非。這就好比說一個人已經活了七十五歲了,馬上就要臨終閉眼,往生六道輪迴,一切的行誼,或好或壞,如同幾萬行程式已經全毀,人生就將結束,最後的一口氣如同剩下的幾行核心程式。此時,若一瞬間心光發露,本性獨存,人生的一切記憶如同剩下的二、三十行程式的時候,才體悟到那幾萬行的程式原來都是虛假的,都可以不要,那幾萬行的程式所代表的乃自己的個性、習氣,這些都是累世輪迴中所層層疊疊加上去的,都是可以盡捨的。只要守護住了本心與本性,雖然幾萬行程式都不見了,但是二、三十行的本心仍在,就好像一個瞬間建好了一個很堅固的防火牆,把這個核心包覆起來,那麼所有的病毒,也都不用去消滅,就跟著其他毀掉的程式碼一起被消除了,最後所顯現的就是最清淨的原始碼,也就是佛性。一切的污染都已消除,如同病毒碼毀掉了一切虛胖、多餘的程式碼。

三、汙染的心和覺悟的心

幾十行的核心程式有沒有必要恢復或重建成幾十萬行的程式呢?大家或許都是搖頭,但是陽師說,要去重建而且恢復得越多越好。這是什麼意思呢?每個人都有自己一生的苦難或是內心的缺陷,也就是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每個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波濤來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程式碼覆蓋在核心碼之外。這個核心碼最特別的是乃代表最清淨的核心,也就是本性;也可以這樣說,乃最原始的、沒有污染的、亙古不變的,代表本性的程式是每個人都相同的,因為本性是一如的,甚至可以互相交換的。佛性「一如」就表示每個人的佛性沒有一點點的不同,都是相同,甚至可以互換。而讓每個人不同、呈現獨特人格的特徵是這其他雜七雜八的幾萬行程式,這些外掛碼當然有好的,也有壞的,就好比親師傅、金母、福德正神...不同的神祇的核心程式碼都是相同的,但神明之所以不同是因為福德正神手裡拿著元寶,師公牌上有兩條龍,金母有鳳冠拂塵...,這些特徵就好比說是上述所講的幾萬行衍生程式。也就是說,當我們拿掉那些外在的程式碼,親師傅、金母與福德正神的原始覺性從來沒有不同,祂們之所不同的是道令、教令或佛令所衍伸出來的外相。現在我們的這個假我是貪、嗔、癡、疑、慢所衍伸出來的一個化體,假如說你幾萬行的程式是橄欖油,病毒程式是墨汁,墨汁滴到一盆橄欖油中,橄欖油還是橄欖油,墨汁還是墨汁,油和水是不相溶,就算是倒進大量的墨汁(病毒),只要油是純的,這盆油仍然是清淨無污染的油,你不會被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污塵所染。把一個修行者的種種屬性,由清水轉變成清油的修煉,就代表了心性的昇華,簡單的說就是汙染的心和覺悟的心只是一牆之隔:一者是數萬行由「水分子」所組成的程式碼,另一者是數萬行「油分子」的個體;一者沈迷於世間,一者出污泥而不染。

四、程式碼的轉變

如何將貪、嗔、癡、疑、慢等受污染的程式碼轉變成如神祗清淨的程式碼呢?也就是說怎麼從凡夫轉變成清淨的菩提?當程式碼有缺陷時就會受到病毒程式的攻擊,當程式碼和病毒程式有交互作用,就會受到攻擊,而其結果可能是程式遭到刪除或是變大。記住:如果是不同的系統,病毒程式就無法作用,即使作業系統被載入了病毒也不會受到影響。你的貪嗔癡疑慢,有哪些是和世間有交互作用的? 如果沒有交互作用,那你就沒有弱點,就百毒不侵,如果有交互作用,就有弱點,有隙可趁。

以下應用幾個例子,讓大家能夠由舉例中可以舉一反十:

例子一:

例如手機,如果是住在台東原住民和客家人,電腦不普及,行動電話只是用來打電話找人或是用計時而已,你拿iPhone3、iPhone4、iPhone5、iPhone6,對他們而言只是通話的手機而已,如果你本身是想炫耀,想寫開箱文,但在那個地方,沒有人看的懂,你會覺得無聊。但是如果你是在台北市,你拿個限量版的iPhone 6,走在街上或者在捷運內,看到的每個人的眼睛都會亮起來,而這滿足了你的虛榮心,相反的在偏遠地區,你的虛榮心會因為沒人在意而立刻被澆熄。陽師沒有虛榮心、沒有想要炫耀,拿一支HTC,不管是到哪個地方去,都沒人理我,即使在台北也不會被自己的虛榮心攻擊。所以如果你的心性有虛榮心的缺陷,那你可能適合住到偏遠地區去,人煙稀少處,少有人與人的來往,如此,你的虛榮心才不會升起而亂買東西,被自己的虛榮心攻擊。如果你沒有虛榮心,就如同一盆清油,墨汁潑到你身上也不會受到影響。



結論:沒有虛榮心,清水就變成清油。

例子二:

如果一個男人結婚成親了,歷代單傳,有傳宗接代的壓力,但是不管怎麼生都是生女的,最後只好去領養一個男孩,雖然說領養
的男孩眉目清秀、親生的女兒不論外表或內在都很好,但是心中始終是存在沒有親生一個男孩的缺陷,這是因為抱持有符合他人期望的社會角色想法,而想藉此證實自己的生命意義。因此,當一再的只有女兒而無男兒時,不被親朋好友所期待,就會對自己無法親生一位男孩的能力有所質疑,不開心很痛苦。因此,同樣地,就像是虛榮心一樣,當你有虛榮心時,但卻不被大家所期待,也會懷疑自己存在的能力。所以,如果想法是把領養的男孩也當作是自親生的話,就不會被親友的眼光所影響,這一份自我能力認同感的病毒就無法傷害你。這只是一念之別而已,生男生女都一樣好,都不會產生干擾與自我的傷害,這就是自我的轉化。如果你無此分別心,別人的眼光是不影響你的。即水轉化成油,一念之差就是一牆之隔。

這些種種的人生課題正是人間修行生活中最重要的考驗與啟發,如果你明白幾萬個程式碼如同福德正神的元寶、瑤池金母的拂塵、或者師公牌上的龍等一般,都是清淨菩提心所化,則核心程式碼和幾萬行程式的習氣碼都是空性,自然沒有分別造作執著,這就是自證了本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