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渡神祇

2019-03-31 台中分堂上課筆記

超渡神祇

各位同修大家早安。今天來至台中高鐵站的時候與計程車司機聊天,司機說他來排班時,在高速公路上塞了快一個小時,雖然下禮拜才是清明節,但今天的車流量很大,原來是一般民眾提早了一個禮拜掃墓。祖先的祭祀是宗教活動裡面佔了一半的課題,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有對他意義很深刻的人,不管是直系的父母親、旁系兄弟姊妹,或是自己結婚的配偶、朋友這些都是。當你最關心的人不在世間而離開的時候,你對亡者的感念除了有形的遺留的物品之外,你會更希望能與亡者對話或是了解亡者目前的狀況如何?

假如今天你有很熟悉的家人,即使你跟他個性、價值觀不同而處得不好,可是只要他在台灣,就很簡單聯絡到、溝通到或是打聽到的,你也不會太緊張,因為你可以隨時知道他的狀況如何?所以你可以跟他幾十年都不講話,一直很氣他;可是有一天如果他移民美國、日本或其他國家,你沒有那麼容易打聽得到,就變得對他很關心,不會再對她生氣。為什麼?因為你感覺可能會失去他,只是一個空間、距離感的差別影響而已,一個是在台灣,一個是在海外。

如果你有家屬或朋友曾經待在不同國度的時候,你才會了解這個感受。假如今天一對父母有好幾個小孩,有些孩子順從父母意思,有些小孩子很有個性、易叛逆父母意......。假如住在家裡面,可能會有一些言語上的衝突,如果這個最叛逆的搬出去,一年只有回來一次或是一天,父母對他的感覺就不一樣。假如搬到海外去,可能要三年、四年、五年或十年才回來一次,那就被當成寶。為什麼?也是一個距離感,你可能會失去他。

當冥陽兩隔的時候,彷彿已經搬到海外更遠的地方去,已經是不同的世界,不在人間了,甚至你還會質疑這個世界到底存不存在的時候,這份情感有時候會隨著時間變淡,有時候會隨著時間而加深。此時,宗教可以在此扮演一個橋樑、溝通的角色。最早的巫,所有的宗教的起始的巫,是人與鬼、或人與神溝通的一個橋樑。「巫」字上面有兩個人,兩個人中間、天跟地中間,有一個交界;所以左邊的人象徵在陽間的人,右邊的則是象徵陰間的人;或左邊的人是陽間的人,右邊是天上的人,這樣子的結構。因此巫是天選,天選的意思就是被選擇、挑選的對象才能做神聖的任務;所以在所有的宗教裡面,巫的地位是最崇高的,尤其是在古時政教合一的時代,許多政權跟宗教是合一的,巫跟政權是合一的,或是由巫來擔任大臣,在歷史上的發展是這樣。在很多原住民的祖靈信仰裡面,巫屬於頭目、首領的御用,直屬於首領家族;當然族民可以過來向部落裡面的巫師請教,可是巫還是屬於首領的。

假如今天有很多不同的部落在山裡面,好像台東市區裡面有五個部落,就會有五個首領,每個首領都會有他御用的巫師;這個御用巫師有可能來自巫師家族,只有這個家族裡面的成員才有資格,才有可能接任下一代的巫師。而且在原住民的規矩,只有女生才能當巫師,男生只能做到祭司,巫傳女不穿男。那麼有三個女兒,不見得三個都有資格當巫師,祂有選定,由祖靈所選定,所以是天選。

既然巫在宗教裡的地位這麼重要,那你就可以想想看,假如有沒有巫的話,就沒有人跟陰間鬼界或是人跟神明界的溝通,沒有這樣子溝通的時候還有信仰嗎?就沒有。可是你可以有哲學的信仰,但哲學的信仰也可以跟宗教有關係,比如說神學。神學是一個對宗教哲思的信仰,可是卻沒有宗教的迷思;沒有神明,沒有無形的靈,他只有一個哲學、宗教學,宗教學跟宗教可以是不完全百分之一百合在一起的。

比方說基督教有很多個不同的學派,因為他們有很多不同的先知;宗教改革的時候,不同學派有不同教義的解釋。有很多很有名的神學家,本身是不信基督的,他只是單純的研究宗教學。反過來,只要你是真正的宗教,你就無法避開人神以及人鬼的溝通,不管以哪種方式去做溝通皆是,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藉由法會儀式,藉由祭儀的方式來做溝通。溝通的內容可以是一種呼喚、呼念,把你想要講的文字,你的感覺和感情用呼念的方式傳達。誰負責做這個角色呢?通常是藉由巫師,巫師是一種代名詞,包括法師、道士等。

如果是一對一的包壇,比方說今天是布萊恩包壇,懷念的對象是祖先,小時候很熟悉的祖先,把對祖先的思念請由巫師代為轉達,或是今天是法師或道士代為轉達。這就好像事先把你要講的東西寫好,比方說你的手機給我,就寫在手機上,然後巫師對著你的手機的念完,代你宣達。法會進行時,奉請邀請的對象下降,下降之後呢,主壇的人就幫你要講的話唸出去,就是所謂的疏文。你要講什麼:懷念你、我多愛你,希望你快樂、健康又快樂......,在法事中宣讀,儀式完成,這是個人包壇。

假如今天有十個人要主祈,這樣的執行就有點困難,而且會覺得非常唐突,因為你在講個人的話的時候,另外九個跟你不相關的人也聽到;你不願意你的內容被別人知道,別人也沒有興趣知道你的內容。因此在公開的多人的時候,就無法用這種一對一的方式宣讀私人內容,它會用比較包容性、General 的,適用所有人的通用版的疏文來做宣讀。一般的法會有這種制式版的,可以公開使用的人鬼、人神交流用的一個宣導的語言。最後呢,久而久之,主持者可以不具備通靈的能力,也就是說,他不俱備巫的資格,他只是一個祭祀儀軌的熟悉者,也就是所謂祭司。祭司不是巫,沒辦法通靈,可是熟悉儀軌的步驟,他可以協助巫、協助儀軌的進行,所以目前演變到最後,絕大部分的神職人員只是一個祭司。

很多的佛教法師也好道教道士也罷,他們只是祭司,雖熟悉儀軌卻無法作為人鬼溝通的橋樑。這樣可不可以呢?就由各個宗教去做決定,有些地方、有些儀式、有些活動是可以的,可是有很多是不行。有時候部落人很多,可是巫師是天選的,巫師可能就只有一個,一代可能只有一個、兩個、三個,所以一個巫師也不可能服務所有的族民,因此會有一個巫師,搭配好幾個祭司來協助,巫師負責重要的人鬼交流的這個角色,那麼剩下的儀軌的進行,就由祭司來協助,巫師這個時候就可以去服務其他人。這樣大家知道祭司跟巫師的差別,也知道巫在傳統對人神、人鬼角色的重要性。

再來講我們的祭祖或是清明,我們今天只有專門講跟亡者的溝通。第一個重點是請祖先或是要懷念的人降臨,降臨的方式有一種最簡單的是去他住的地方。你不可能去陰間,除非是一個修行者的功力已經到了不錯的程度,才有辦法自己去陰間;另外一個方式就是去他的神氣或是鬼氣殘留的地方。墳墓、納骨塔就是他氣息殘留的地方,在他氣息殘留的地方去做呼喚和召請。他有沒有住在那個地方,不一定,可是他有氣息殘留在那個地方。就好像說,這個手機,是我的手機,那你用我的手機跟我聯絡,我就可以用手機跟你對談,這是我的專屬手機,然後我把這個手機給你,你想找我的時候,就打我的號碼,雖然我人不在,可是我就可以跟你應答。可是如果沒有給你我的手機,你想直接跟我這樣的對談,必須修行的功力很高深才有辦法。這樣知道了嗎?所以第一個問題,祖先有沒有住在納骨塔?有沒有住在墳墓裡面?沒有,可是他的氣息、部分的靈氣留在那個地方,也就是剛剛講的,他有一隻手機留在那邊,供品準備好去掃墓去納骨塔,對他的塔位誠心召請,很快就可以請的到、很容易。

請神之後第二個階段是開始你的碎碎念,你的思念和感念,有些人就會再多一點伴手禮,在台灣清明節的伴手禮通常是春捲、金紙、素果,有些人可能還會準備些紙紮的東西,玩具、模型等用來燒化。思念完之後,通常就是說拜拜了,也就是紙金、香等燒化,然後你就走了,完成一次人鬼溝通。這是最基本的,也就是單向的思維。單向的意思是指你得不到立即的溝通回饋,不知道人鬼溝通的成功與否,但按照這樣子做、大家都這麼做,而且覺得這麼做會有效,乃是基於文化習俗上來認定會有效。另外的確認方式,有些人會用擲筊的方式:「你有沒有來啊,有沒有聽到我叫你,有沒有吃我準備的東西…」擲筊沒有來怎麼辦?再多幾根香,然後多磕幾個頭。假如布萊恩有兩個小孩,就說老大先磕七下,阿公有來,如果沒有來,換老二磕七下,沒有再換老大繼續,磕到有人來為止,這是擲筊的方式。有些的時候,你會想,除了吃的東西之外,你想要再多一些其他不同的東西。例如說,你希望他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更好,或是你希望說,希望他不要再待在那一個世界,能夠轉生到更好的世界,讓他換一個不同的環境,那麼就是需要宗教的功德,這時候就不是個人的祭祀,而是法會就是儀軌上的祭祀,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怎麼做?我們在上次的共修的時候,有講了一個最基本的,今天要把這個講完。

先來做生之炁,生之炁的作法,這是屬於道教法術,玉皇丹結印,先觀想金色的光,丹在你的心中,這是玉皇丹,先保持著手印不要放下。做玉皇丹的目的就是以玉皇大天尊的神令,在你身上讓它現出法力。你今天有個丹,也就是你的神令,你的神令是用盒子蓋起來的,對外沒有顯出法力;現在把盒子打開,讓丹現出光芒,它的意思是說,召請道教的神祇來承辦法事。所以你現在的觀想就是把你的丹、盒子打開,讓周圍的神祇知道我這個道士現在要辦法事,請道教的護法來聽我的令,執行道教的工作。玉皇丹是陽師、祖師已經給你的,在你身上一直是配戴著,要承辦法事的時候,才把丹顯出光芒,手印放下,我們保持著靜坐。

剛剛的共修步驟是一個道教道士的法力訓練,你必須知道如何開啟你的法力,剛剛的儀軌就是一個步驟,但先決條件是需預先授予法力,先授予丹,先有神令配身,然後才來學習如何使用這個法力,這也就是你的修練。剛剛是讓丹現出光芒,告訴旁邊的道教神明說,我現在準備要作法;接下來我們把這個丹縮小成十六分之一,移到東方就是你的右方,也就是生之炁,不結印,把剛才的丹直接移到東方做生之炁,奉請東方星君,這是第二段。第一段是說我要做法,第二段是請神,現在請的神是東方星君,東方星君主宰是生之炁,這是以前有教過的,快速複習。

當生之炁下降,表超渡法會進行到另外一個階段。生之炁對於超渡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意義是做比較一般性的,如今天有很多的人報名,十個人、二十個、三十個人、或是更多的人,這些人都能得到東方星君的賜福,也就是生之炁的加持,它沒有特殊目的,就是給、賜福。比方說,以咖啡來代表生之炁的話,就今天報名的人,每個人都分到一杯咖啡;假如法師的功力大,修行非常的紮實,那麼就是很紮實的一杯大杯的咖啡。假如法師的修行的能力比較弱一點,那就是只有一口咖啡。若今天有好幾個法師一起來協作這場超渡法會,每個人分的量就很大,大家共同來做東方星君的召請與生之炁的下降,就是要給一般性的賜福,大家都有份,只要有報名的就有生之炁的祝福。

另外一種超渡屬於包壇式的特定對象。今天有一個人不小心車禍身亡,功德主特別為他包壇,請法師作法幫他,在這種情況下,生之炁是為了供他轉世之用,所以它就不是咖啡,不是上述一般性的祝福而是屬於被超渡者私人所需的物品,如好幾箱的行李、存摺的存款......。主祈者為此包壇準備了很多供神和懷念亡者的供品,這兩種供品是分開的,除此,主祈者也捐了一大筆很多的錢給廟宇,這筆善款除了提供寺廟運作之用外,部分作為將來法事所需之用,所以是福德也加在裡面了。主壇者只針對一個亡者做幾天可能是一壇、三壇、或七壇的超渡,因此,在精神的統一和禪坐之中,生之炁是慢慢累積,越來越渾厚。有了生之炁,有了福報,有了供神的誠意,這樣就是做給一個人,這是可以的。

所以超渡分成沒有特定對象的跟有特定對象,沒有特定對象的是一個賜福,有特定對象的,可以只是賜福,也有可能是要祈求轉世的資糧,所以這是要給予使用的生之炁。幽冥之炁是讓亡者在這個生與死的交界的中間,得以準備脫離他的罪、業力、業報的束縛,在這種條件做的超渡是用幽冥之炁,要奉請幽冥教主,複雜度高。簡單的總結:專司超渡法會的神祇有二:一者是幽冥教主,乃針對幽冥界的眾生;另一是東方星君,所用乃生之炁,要讓亡者可以得到賜福或是轉世。

我們靜靜的閉眼,觀想你的法座的前方下方有橘黃色、淡黃色暗的光芒,你的心,跟你的人在禪定中漸漸的下沉,進入幽冥之氣之中。幽冥之炁是介於生與死之間的中陰的氣息,因此你會覺得一些不太舒服的炁,就是煞氣。並不是每個人做這樣的觀想就可以進入幽冥之炁,剛剛觀想也是跟丹一樣,是啟動,是道士作法的一個啟動,你們被授予這個法籙和學習,因此做這樣子的觀想的時候,有這個法令、神令之故而可以召請幽冥之炁。

如果在這段期間你到廟宇去,現在剛好因為清明,很多在地藏殿會有人包壇,做功德給祖先或是做頭七或七七的法會給特定的親友。若你這時候去,可以特別留意觀察,法會的特質是不是幽冥之炁?這是我要跟同門講的,這叫現場實地驗證;陽師教的跟現實生活上的有沒有吻合?這是一個 Double Check。你會發現當你學會幽冥之炁的時候,去到地藏殿或是納骨塔,這個辦地藏法會的時候,你會發覺陽師教的幽冥之炁跟現實是一致的。所以你知道幽冥之炁可以召請孤魂、報名魂,即使你不是到墳墓的地方,而是在法會會場所在地的寺廟、地藏殿、或是特定開壇做法的地方,都一樣地可以把遠在遠方的魂、鬼神奉請到。剛剛是你到墳墓的地方、納骨塔的地方,那個有亡者殘存的氣,等於是他的手機,那麼因此你一樣可以請到。可是你假如說不是他墳墓的地方,不是納骨塔的地方,就以幽冥之炁來做召請,要費比較多的神力。如果你到墳墓、納骨塔地方,也做幽冥之炁的話,就相對簡單,絕對不會有擲筊擲不到的情境。有來沒來,把兩個結合在一起所做成的儀軌,就是一套很完整的道士超渡、祭祀祖先的儀軌。因此,假如這禮拜你要去祭祖,你的誠意、懷念的心,你的供品,你的幽冥之炁,你的生之炁四者具足,就是一套最完整妥善的人鬼巫溝通,在雄文堂的道教裡面屬於基本功法。

有些佛教或是道教中祭祀專用經典之經文很長,可能你要唸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裡面會講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神明的功德、未來受生的世界......,這些經文的主要目的是告知受超渡的這些鬼靈,希望他們不要執著於現在住的這個環境而不願有所變化。比方說我們今天住在文心路的右側,生活機能很方便,你住的很習慣,可是文心路的左側,它都是新蓋的大樓,它每坪的費用至少比文心路右邊的住宅,至少貴十萬塊以上,我要勸你從文心路右邊的房子,搬家搬到文心路的左邊,我要怎麼說服你?我只好一直告訴你文心路的左邊有多好多好,希望你放棄現在的生活習慣,然後你被我感動了、說服了,你才願意搬家。所以你今天住在幽冥世界裡面,你已經住習慣了、好好的,但是我們要轉世到別的地方去會更好,你要怎麼勸他搬家?這些經文講的東西,就是勸他改變心意,這樣知道嗎?我們今天就共修到這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