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2 台中分堂上課筆記 玉皇丹內觀禪定的群組討論(二) 上星期在台北分堂共修所教授的法術是如何追溯自己的前世、前前世、過去世,探索自己從前的特徵跟專長。不全然是前世的記憶,專長會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再生、一次一次福報的消耗而減少。比方說我這一世的專長是彈鋼琴,彈鋼琴是我的福報,所以手指的敏銳度,包括手指頭長度、手掌的寬度、音樂的敏感度等都在彈琴時有特別的優勢,這就是一個特長。活了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這個特長、福份、能力就會消耗,也許剩下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也許這個福報會完全用完。若轉世的過程中,轉生儀式做的很好,有很多迴向、頭七、百日…什麼做的很好,這些殘餘的福報再打個九折,由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再百分之九十,就等於有百分之三十六的特長福報繼承到下一世。如果轉世的過程做不好,沒有好好的做超渡,也沒有好好的做功德迴向,福份打對折,百分之四十的百分之五十,只剩下二成而已。 如何從法術探索從前世帶來什麼?這需要有兩個要素,一個是太陰之炁,另一個是中陰之炁。兩手大姆指(手印),一手太陰,一手中陰,看你習慣用哪邊。假如說陽師這邊(右手)是太陰,這邊(左手)是中陰的話,就好像身體切一半,這邊是太陰,那邊是中陰,不可以混合。太陰是一個職稱,中陰是代表冥王那邊的功德簿,所以以一個職稱當參考點去冥王那邊翻記錄。這個法術必須在一個很中正、客觀的情況下去找到自己的東西。如果你已經有一個想法說,我是關聖帝君轉世,我去找前世騎馬打仗的記憶,你已經有一個不是客觀的一個點,等於用太陰之炁來探詢的參考點已經偏斜,如此即使用中陰之炁進去探索也找不到自己的足跡。所以,要保持這樣子中立客觀的禪觀以溯源,不是這麼簡單。再來,太陰之炁跟中陰之炁合併使用時,是否能保持平衡?中陰之炁的力量強不強?假如力量很弱的話,就像是一個核心,1GB的記憶體去找,就會找很久。所以你今天在家三十分鐘,可能只找1MB的資料,下面還有幾百G沒有找到,明天再繼續找,就要找好久。如果共修的話,加上師公、親師傅法水的加持,就會變成四核心、八核心,十六G記憶體就可以找到比較多,這還需要一段時間,台北是教這個。 上述是上次台北分堂共修的傳法內容,我們在台中有另外的教導。 先來共修:結玉皇丹,奉請玉皇大天尊,金色的光照你的天心,再到你的心輪,菱形的金丹在你的心輪,保持著觀想,手印放下,做二十分鐘的禪修,同時你觀照自己心態、心情的變化、想法的變化,這是同時的,跟上次教的是一樣的。<二十分鐘後> 好,停。先記錄一下剛剛的那一段省思,A師姐 先來分享。 A師姐:心態的部份,家裡面發生一點事情,就是有家裡長輩明顯讓大家生氣的事情,但大家都不敢反抗,或是不敢說什麼,突然間我覺得這樣不對,我發聲了說這是不對的,他就開始說我是善意的,為什麼你們要這麼生氣?現在還在吵架當中,就是我的心態是要保持是非對錯,不能因為他是權威的形象,或是其他長輩也被牽著走,其他家人都受到他的壓榨的時候,為了保持皇城內的和平,就會開始要壓抑我們,不可以提出這些,我就會想我被教導的是非對錯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練習這個,就是要保持真的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 陽師:所以在練的過程中,覺得對你的心境是比較安撫、平衡的,還是你讓它自由發展? A師姐:比較平和。 陽師:這個先留個伏筆在這裡,換B師兄。 B師兄:專注在金丹的過程中,會有幾次發現心念跑掉然後再抓回來,剛開始的時候會把這個分心標注這是一個煩惱。當然在家裡一樣是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以前陽師有教過-修行就是常常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我會產生這個煩惱?這個煩惱是從哪裡來的?這個煩惱發生的時候是要怎麼去處理?是放下嗎,那放下是要放下什麼? 所以對照一下剛剛的過程及去理解情緒的緣起,例如大腦本來常常就會有念頭跑出來是很自然正常的現象,而我對於合我意的念頭產生喜歡的感覺,不合我意的念頭產生這是個雜念的標記,然後企圖把不合我意的念頭去掉,拉回來合我意的念頭狀態,也就是去控制大腦應該想什麼,不應該想什麼,原來煩惱的這個問題是出在於我去標記後又去處理這個我標記的問題。 因為我在練習金丹,所以只要念頭不在金丹,也就是分心了有不合我意的念頭出現或是沒發現念頭情緒也被帶走很久才發現,進而產生想去控制念頭的情緒,或是一再的控制產生的負面情緒。但我卻忘了大腦的念頭不是可以人為控制的,也就是它下一刻會冒出什麼念頭,不是我能控制的,也就是不是「我」及「我所」。有了這樣的釐清後,本來在釐清前有雜念發現後知道要「放下雜念」,釐清後有雜念發現後知道要「放下想控制念頭的妄想」,雜念自然流過,原來有一個想控制雜念的念頭被覆藏了,「想去控制」被遮掩隱藏了起來,原來以前是去消除煩惱,而現在是去理解煩惱的緣起,知道雜念的升起不是煩惱,煩惱是我想要去控制雜念而升起的,而大腦的念頭只要不是專注在想事情,本來就是起起浮浮的,一下子想東一下子想西一下子天來一筆,是無常的也是自然現象,不用去控制也控制不了,想去控制無常控制自然現象反倒是煩惱,大概是這樣。 陽師:一樣留伏筆,C師姐換妳。 C師姐:剛剛要練習過程中,對於先前比較具體的東西,我會比較花一點多的時間,後面比較抽象會比較容易一點。經過最近的練習或剛剛的練習,再看到紅色的具體的菱形丹跟跟紅色線的部分,我覺得我做的比較容易,因為可能練習多,它就會想的比較快,當我發現這點之後,我就覺得有點開心,我這次有點進步了這樣子。後面呢,就是透明、挖空、移出去,就覺得跟先前做的,發現是差不多,就會覺得心情差不多,跟之前狀態一樣。然後就經過這五個練習之後,一個循環之後發現,突然間懂了陽師說的存在是什麼意思。菱形丹,不管它是具體的或是線條,或是一個沒有形狀、沒有顏色,它也是一個存在,後來理解到,陽師之前說的存在是任何形式的存在的一個理解,大概是這樣。 陽師:我們先從A師姐的部分好了。在下一個階段禪定裡面,你可以試著這樣的技巧:在剛剛的狀態裡面,妳知道協調長輩以及事情的對錯是非觀念,在氛圍的協調上要取得平衡不容易。因涉及倫理,有時候你只能一輩子做弱者,畢竟是晚輩之故,這是一個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你並不會因為做完禪修之後突然變成長輩,這不可能,不講理的人也不會突然就開悟了,這也不可能。更不可能突然大家都失憶了,一切衝突不愉悅等事件突然消失,這些在電影裡、布袋戲內的情節都不可能發生。但是,你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路,保持不斷的溝通,保持不斷地調整步伐,有時候溫和一點,有時候強一點,甚至製造同盟、同志,兄弟姐妹大家講一樣的話,策略上步調一致。另外一個呢?什麼策略都不做,仍舊照原本探索的方式觀照自己內心的變化,這是比較深入的。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你的心情產生不悅、煩惱、不舒服?還是說,就算都沒有這些事情,你還是一樣有這樣子的不悅和煩惱?細膩翔實地反觀內心的演化。 簡單說,假如這件事情解決了,妳還會不會有這樣子的煩惱?還是說,還有第二個煩惱排在後面,如同今天月蝕,月亮後面那個火星就看不到了,當月亮移開發現還有火星時,那個火星剛好擋在太陽前面。而你剛好路過,發現原來還有一個我還沒有看到,也許後面還有一個木星、土星、冥王星、海王星,真的是這樣子,你會不會一年之後,這顆月亮被你移走了,發現還有火星。火星又花了一年移走了,後面還有木星,又花了一年移走之後,後面還有十二顆衛星。花了十二年之後解決了,又發現土星,土星解決了,又發現土星環對你會有影響,土星移走後,接續還有其十六顆衛星對妳影響,又過了十六年,你人已經六十歲了,後面還有很多顆星星......。但剛剛我在話裡面是有語病的,這個語病是我希望你能夠用功,去解開陽師故意留下的一個破綻,等一下再一次,這個是你等一下要做也是這個禮拜的功課。 B師兄的部分,我們換一個方式來看,這次不去想解決之道。同樣的禪定下,今天做玉皇丹時沒有奉請玉皇大天尊,沒有結印,但也沒有在壇城前靜坐,可能換成是在書房、咖啡廳,或是在閉關的場所,都是安靜的處所,可以讓你心靜下來的場所。只是單純地藉由禪定看自己的心情,沒有奉請任何祖師,你的心境會如何?跟有在師公牌前面有奉請玉皇大天尊,有做玉皇丹,有什麼差別?這題的答案難度高很多,因為你要做很多個控制組,控制組A沒有玉皇丹,控制組B沒有請師公、親師傅,控制組C在堂裡面的師公牌跟家裡面的師公牌,控制組D什麼都沒有,就只有做剛剛的觀照,控制組E山上,組制組F海邊,控制組很多,大家不要以為寫個碩士論文那麼簡單?自己做的才珍貴。 C師姐進步很多,其實這本來就是妳的特質而已,接下來要做的事跟另外兩位不一樣。回到最早期、陽師所教導的玉皇丹的觀想,沒有五種的變化,可是多一個省思。為什麼以前這樣子原始觀想方式跟後面五種觀想,會有心境上容易不容易的感覺?了解不了解的這種區別?覺得以前比較難做,現在比較好,為什麼會這樣子?同樣的一個觀想方式,最早期的觀想方式,後來到五種變化方式的時候,你知道會有不同,你知道你現在不會有這樣子的不同,你跨過這樣子的障礙,這是已經知道的。 陽師現在是要妳去找,為什麼以前會有這樣子的煩惱?或是說為什麼以前有這樣子不足的能力?比方說,如果今天早上起床,有喝一杯咖啡,我精神會比較好,那我也知道我不喝咖啡,精神會比較差。所以如果想今天稍微做一點工作,雖然今天不用上班,可是想做一點工作,我必須要喝杯咖啡,那我就可以把今天工作做完。假如今天只是想擺爛,只想像一隻打瞌睡的貓,反正今天沒什麼事,那我可以選擇今天不喝咖啡。我可能喝果汁、奶茶,這樣子就可以了,因為我知道咖啡對我的影響。所以你知道我做五種玉皇丹五種變化的時候,我的觀想進步了,我的心情穩定。我會發現有沒有這樣子實心、空心、線條,這個問題我都解決了,現在我要找的是,在以前只有實心而沒有五種技巧的時候,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障礙?是因為我執著於一定要有一個東西在,所以我現在做五種次第的變化之後,發現我的執著是多餘的,這個是你已經知道的。現在你要知道的是,如果我從一開始就沒有這樣子對於丹的體悟的時候,我會是怎麼樣?我會是做的好也好,做不好也不好,隨性就是都無所謂,就是要來參加共修就好,還是說我會煩惱,我在修行上沒有進展? 我們再一次,也是一樣,這次時間短一點,十五分鐘,各自按照陽師講的方向去做禪定。好,開始,也是一樣奉請玉皇大天尊,玉皇丹都是一樣,之後手印放下。<十五分鐘> 停,希望大家先記錄一下,每個人都有陽師指點的方式,就是這個禮拜的功課,雖然大家的功課不同,可是課程的重點、課程的進度是一樣。在這個階段課程進度時,我就會覺得疲勞,打瞌睡、精神不好。一個沒有修行的人,他是覺得不對,隨手抓飲料、看電視,他沒有了解疲勞這件事情,只是一個說不出的感覺而已。可是這個感覺是什麼意義?不知道,這是世間上絕大多數的人都這樣。如果是有修行的人或是說你是天生有自覺的人,在靜心禪定的過程中,你知道自己的問題是在於疲勞這件事情。 疲勞是包括身體上的疲勞,工作上是心的疲勞,人事關係上,或是說準備學業上心的疲憊、心的疲勞,也許工作上可以負荷,可是心已經付出過多,所以疲勞。而因為這個疲勞所造成的整個身體、心裡面整個亂掉,因疲勞導致了很多很多的因素。當疲勞恢復了,身體上的疲勞怎麼恢復?多休息,還有呢?來一個咖啡興奮劑刺激一下。心理上的疲勞是換一個工作,去度假離遠這些不去碰它,或是事情已經告個段落結束,心理上的疲勞解決了。那所有的症狀全部解決了之後,再來在禪修上屬於比較進階一點的部份,你知道問題所在,然後你又可以知道,如何解決疲勞的。包含身體上、心理上的問題,這是比較進階的,那我們這段要教你的事,更進階,也是陽師指點大家的,不是要去解決,也不是只有發現,這個是應該以前都教過的,大家的能力也不止於此,所以師公才會教更進階的。 今天是要的教的是說,除了因為這些事件而產生疲勞,也許可能有其他的事件,第二個事件、第三個事件,直接或間接的導致或助長這個疲勞。但今天要更進一步深入的是,疲勞真的是這個主要事件所導致的一個結果嗎?它是一個結果,有這個事件的因,所以產生疲勞的結果?還是說這些「因」其實是另外一個事件的結「果」,可是因為你不想面對原本的這個果,所以潛意識下產生了一個替代品,叫做「疲勞」,以此去掩飾它、蓋過它?這個疲勞,是因為背後這個你不想去面對真正的果,所虛擬形成的一個替代品、一個轉移注意力的假物而已。疲勞並不是前述世俗事件的產品,它是一個假的「果」;其實,疲勞反而是一個「因」,它被用來隱藏真正事件「果」。為什麼會以這個疲勞這個東西來產生?為什麼你要產生疲勞而延伸這個果?這些個原因才是這階段法術修煉的重點。這階段道士的修學已不單單是外相有形、無形世界的連結,更要進一步觀修自己的心識。 剛剛講的還想不清楚沒有關係,你們有錄音,可以課後反覆聆聽陽師講的內容。所以不是很容易,才有這麼多的反思與回饋,當然陽師可以趕快把答案講出來,這樣子,你們就沒有學習到了。學習是要自己努力,自己費心去參,就好像在學校寫論文一樣,論文要自己寫,不是人家幫你寫,簡單來講是這樣,這個學位才是真正的學位,今天共修就到這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