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嘉義分堂
道教的形成乃採醫卜風水長生及老子道家學派等諸多學問之長而形成的宗教,初期以命學為主,講求長生、不死神仙。後來以講究心性、空性的佛教興盛之後,釋道儒三派衝激,道教的祖師們做了重大的修行方向改革,而參學釋、儒之說,在道教的修持裡面加入了性學的部分。
儘管如此,道法的性、命雙修還是有別於佛教,佛教以人生為因緣假合、無常、性空等為中心點出發,道學以炁御心(性),以氣養身(命),修行的重點在於氣。
因此,修煉的過程除了需具備氣滿、氣足之要件之外,更要以氣清心,以心現真性。在自性觀照之中,反省是否行為之中有違自性?在此所謂的有違自性並不是做自了漢,不管他人雜事,也不是行事公正不阿,不懂得變通,而是要能利人利己,助天地萬物萬事和樂無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