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2 日高雄共修筆記 靈動、降乩、導氣術 練習一: 右手向前微舉、手心向上,手肘可以輕靠身體 有一個支撐點,將意念放在手掌中心處(純思)。不要用力觀想或運氣,維持十分鐘,感受手心有何變化,稍後要清楚、具體的形容出來。 各弟子回覆各自的感受後,陽師講解如下:掌心有環狀筋脈,是脈的「出口」,就像睡覺時嘴巴會不知不覺張開而流口水,這是因為身體放鬆了,並非刻意而為。當我們身體放輕鬆時,脈輪會自然地打開,脈輪打開後,自身的磁場會與周圍的氣互沖,手心會有感受。 各弟子的感受各有不同,陽師說明如下: 1. 手掌有刺刺麻麻的感覺,表示你感受到自己體內的氣較多。 2. 有托東西(或手心微熱)的感覺,表示你感受到周圍的氣居多。 3. 有以上兩種感覺,表示同時感受到兩種氣。 4. 舉右手時,右手無感覺,但放在膝蓋上的左手卻有麻麻的感覺,那是因為你太緊張,用力於右手,反而是放鬆的左手打開脈輪了。 雖然這種技巧微不足道,但身為一個道士,要學會如何用自己的意念控制氣。這是很重要的基礎,各位要常常練習。以「純思」的方式放給「自己的氣脈」去感受。(沒有利用咒語或精神專注的方式,也不能有緊張的感覺) 練習二: 兩手都可以感受,可以先練習單右手或單左手,也可以左右手相互轉換或同時練習。(第二次練習後,內、外兩種氣都能感受的人增加了) 共修之後,陽師講解關於靈動、降乩、導氣術、吐納術等等的涵義: 在一般的廟宇或是宮壇,我們常看到靈動或是啟靈的人士。靈動並不困難,訣竅就是讓外面的氣和自己的脈相通,如此就可以產生非意識的震動。 陽師講解關於靈動、降乩、導氣術的分別: 1. 靈動 : 就是把眉心處或頂輪處放鬆,讓外面的氣進入身體裡面,交會點在身體那一個部位,那一個部位就會動。這是刻意的引導能量進入,氣與氣的相互衝擊,順著身體的脈在身體裡繞一圈,氣到雙手時,雙手就會動;氣到喉嚨時就會發出聲音。 2. 降乩 : 靈動與降乩是兩碼子的事,降乩是神靈下降與當事人意識結合。當事人會進入昏迷或如做夢般,恍恍惚惚的狀況。如果是靈動則為意識清楚。 3. 導氣術:如果意識清楚,把外面磁場的氣導入身體裡繞,大部分只是在筋脈中流動,而自我感覺良好,這算是一種導氣術。比如我們到了大自然中,風景秀麗,我們覺得這裡的氣很不錯,打開氣脈靈動、氣動與和大自然交融。 4. 動的吐納術 : 把氣由鼻孔吸進來後讓身體晃動而幫助循環,運動完之後再把氣吐出去。水晶或某些裝飾器裡面有礦物質,這些礦物質會讓氣凝聚,所以有些人是會對著水晶、礦石做吐納術,這是後天氣,沒有所謂的好或不好。 靈動時,在他自己的意識裡,因為對某一種靈獸的影象印象深刻,不知不覺就觸發模仿的念頭,喜歡猴子的 就發出猴子的叫聲;喜歡鳳凰的 做出鳥類的擺翅動作。明白地說,這些不過是「自我催眠」而不是被外靈附身,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最好的應對方法是一巴掌叫醒他。沉迷於靈動的自我感覺良好,並非真正的修行之法,只是限於自我的催眠、自我的說服。 今天陽師講解這些,是要幫助大家破除迷思,讓大家明白正確的修行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