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的觀念

2015年12月23日高雄共修筆記

氣的觀念

以前陽師講過先天炁和後天氣的不同。你可能會問:先天炁和後天氣是來源不同或是有不同的本性、特性?或許你會說先天高遠無極之地來的炁稱為先天炁,周遭環境、大氣層、輪迴、大自然所產生的氣稱為後天氣,是這樣的嗎?不是的。

不是以來源不同區分先天、後天;不是神明給的炁就是先天炁;也不是由人類萬物或是有福報的神給的炁就是後天氣。

那麼氣是什麼?

氣並不是空氣,並非吸一口氣然後吐出的這種有形之物,要把氣吸到丹田裡去是不可能的,空氣只能吸到肺部,除非你插鼻胃管,但也只能把空氣吸到胃無法到丹田。所以,當靜坐練習將氣沈丹田時,丹田會有溫暖、或是結實、或是飽滿的感覺,這些覺受是什麼?既然不是空氣,那麼這個感覺來自哪裡?

以養生觀點來看,早上起來呼吸新鮮空氣,長吸一口東方之氣、朝氣…等之吐納法,清晨呼吸朝氣可把體內穢氣洗滌出去,藉以長生。這和晚上呼吸的氣有何不同呢?在阿爾卑斯山上或是南北極地沒有空氣汙染,所呼吸的空氣在早晨或傍晚是不會有差別的。樹木會吸收日光製造氧氣,但在北歐地區,夏天凌晨一兩點天空也還是亮的,夜晚非常短,早上或傍晚的氧氣是沒有差別的。在我們居住的這裡,早上測的空氣和晚上測的空氣會有不同嗎?沒有差別的,整天24小時沒有變動。那麼為什麼吐納之術對於時辰有特別的要求?

長生之術、吐納之術所講的,在早晨吸的是什麼氣?為何不在中午或是晚上吸呢?

Q:是否與人體筋脈運行有關?
A:有關係,但非主因,只是配合。

Q:是否與地球自轉磁場有關?
A:嗯,早晨天體運行的氣與你身體運行的氣是互相增生的。到了傍晚時刻,外面的磁場改變了,身體內的氣變少,外面的氣變多,此時內外的氣是相剋的。

氣是一種摸不到的東西,但是存在;而磁場是一種能量,可以利用磁電互換的原理而利用磁性來充電,所以,氣是磁場嗎?磁鐵會產生相生相剋的磁場,但磁場能吸進身體嗎?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也不是磁場,只是說磁場大家比較聽得懂。

有些人會說氣是一種能量,像是熱的形式或是光、電的形式,也就是說氣是某種形式的能量。人體像是一個蓄電池,吃的東西就是燃料,有些電池的容量是千伏特,有些則是萬伏特,修行就是在吸收能量。你覺得這樣的想法正確嗎?你是一顆電池嗎?當然不是這樣的。人是有思想的生物,你不是一個機器人,也不是一顆電池,所以修行不是從能量來著眼。

既然氣不是能量,也不是磁場,那麼氣究竟是什麼?

早上的朝氣與人體的氣相生,晚上的氣則否。為什麼?因為人體有一個生物時鐘,這時鍾控制人的成長發育、什麼時候長智齒、什麼時候出現第二性徵、什麼時候開始老化……。從幼年到青年到中年至老年,是由人體的生理時鐘來控制。所以若能控制生物時鐘,就可以長生不老?當然不可能,那是科幻小說。

生物時鐘的變化總合了心跳、血液、生長激素、神經、精神…等等而成,你如何去統稱?以道來說,統稱為「氣」。也就是血液、生長激素、功能運轉等平均值的量。

剛生下來的嬰兒到一歲這段時間長得很快,就是氣強;國小到國中時成長變化大,這也是氣強;一個人從中年開始到老年,身體機能、力氣變弱時,這是氣變弱。氣就是一個人生命力的指標。

氣強或是氣弱代表著生命力的高低。如生病在醫院接受治療,有些人本身氣強,接受治療後自我痊癒恢復得很快;有些人本身氣很弱,接受藥物治療後無法快速恢復,以至治療時程無法控制,就會一直延後。氣若不足可以補氣的方式來彌補,藉由氣功、法術、法水、食療等等方式提升整個生命力。師公開符從來沒有說過符令可以提升白血球,或是可以治療某一種疾病,法術的作用是補足一個人的氣,提升其生命力而非直接治療疾病本身。

以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之分,此五行配合五臟運行。並不是說身體由金木水火土等五種化學元素所形成,而是意喻金、木、水、火、土代表不同的營養素。身體內不同的器官對於某一些營養素有不同的特殊需求,因此以五行對應五臟。剛好長在那裏又具備那種營養素的植物是綠色的(或紅色、或白色),所以,五行又對應了五種不同的顏色;但實際,五行和顏色是沒有關連的,並不是以顏色區分。

當你在煉氣的時候,感覺氣強了精神比較好;得了重感冒時,沒有胃口和食欲,這就是氣弱。一個人氣的強弱對生命力影響很大,而氣的強弱不是恆定的,是有循環的,早、中、晚不同時間裡,氣有強、弱和極性的變化。一個人身體裡面的氣變化很多,只是統稱強和弱而已。

外來的氣和身體裡的氣一樣,有很多種,也是一個統稱,包括磁場、空氣、粒子、分子…都統稱為外來氣。如果你到一個地靈之地去感受那邊的氣場,則你穿著一般的衣物和穿著抗SARS防護衣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因為防護衣已經隔絕了大部分感官的感覺,所以,能接受到的氣就減少很多。好比風水學很講究下葬的時辰、墓碑安設的角度及棺木埋葬的深淺…等等,因為這些對接收地氣多寡都有影響。

人體內有生物時鐘影響體內氣的變化,外在的環境有地球運轉、季節時分的變化…而影響氣。所以農民曆算出的時節只適合在中國,若拿到南北極就不準確,到了別的地方必需修改。早上日出東方,但到了極地,太陽就不是早上出來的了,所以有些修行的功夫到別的地方就不適合了,因為氣場變化的條件不同之故。所謂先知天地才能知道,這就是強調要懂得運用天地的方法才能修道。如同樣的食材在不同的國家烹飪,因為氣候溫度的不同,煮出來的味道就不對。所以要知道變化才能煮出一樣的味道。

練習人部法,氣會愈來愈強愈明顯,除了自己本身的氣也納入周圍的地氣。自己的氣變強後,也可以幫助別人增加氣,但是要小心受到病毒、病氣的傳染。病毒容易在你幫對方渡氣過程中傳染給你,你覺得你的氣很強、白血球很多、抵抗力強,但是你忽略當你渡氣給對方後,你的氣已經給出去了,所以自己的氣變弱了,氣恢復前這段時間就要小心被病毒感染。如果與病毒無關,你的氣只會暫時變弱,只要補回來就好了。有些病真的是病菌所感染,如鼻咽癌是因為EB病毒所感染,而肝癌是因為感染B型或是C型病毒,長期發炎最終變成癌,住在一起的家人,往往會有一樣的病發生。

後天氣可以經由食療、能量增加,這樣大家就清楚了。

到一間廟裡,不管是道、佛、教堂、清真寺或是原住民的祖靈屋,當你一進去會感受很強的氣,這是先天炁還是後天氣?是神明很靈還是地氣很強呢?如果是地氣很強是後天氣,空氣、房子、磁場都是後天氣;如果是神明之力是先天炁。

先天指沒有入輪迴的神仙;後天指有入輪迴的神仙。那麼大地的精靈、有應公或是以前戰死的戰士成了王爺,王爺也是有氣算是先天還是後天呢?是後天氣。為什麼一樣是無形的,不算是先天的?為什麼有如此分別呢?後天氣是複雜的綜說,在六道輪迴裏,不管以那一種方式存在都是一種存在,不管智慧多高就是一種存在,是有生命的。而「不入輪迴」,是「不存在」任何空間,只要有受生,甚至有時間,就是輪迴。「有」就會「滅」,這是最基本的宗教理論。

像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句話就是有問題,往是前往,生就是存在,極樂世界就是一個地方,基本上就是落入輪迴之中。在原始佛教裡佛陀並沒有這樣教授淨土的觀念,而是後來大乘佛教所創造,坐蓮花往生也是被送到一個安祥的地方,不能說是斷了輪迴,還是會消滅,時間多久才消滅就不在今天討論的範圍。佛教裡關於六道輪迴的色界天、欲界天,有形、無形,有意識、無意識,都有描述及分類。

只要有存在就有消滅。不在輪迴裡就沒有「有」。既然沒有存在,你會問:我們如何能與瑤池金母對話?瑤池不就是一個地方嗎?在民間宗教的說法瑤池並不在三界之中,所以不算是落入輪迴。瑤池不是一個地方,也不是地名,並非受生、出生在瑤池,瑤池金母是一個存在嗎?不能說是一個存在。那麼是一個宇宙中的大意識體,沒有固定形象,去到某一個地方就演化出一個與你溝通的形式,是這樣子嗎?不是的。

民間信仰有所謂無極老母生了天帝,天帝又生幾個皇子、公主……是這樣子嗎?不是的。如果有神仙家譜,就會像是皇帝制度一樣了。天帝生的孩子是神仙,或是吃下仙丹從人變成神仙,這些是古老宗教傳說的概念。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為何還要修八正道、修本性?只要吃下仙丹,就可以把你從人的基因變成外星人了。

瑤池金母或是西天如來佛祖真的是存在的嗎?有存在就有消滅。那麼在這裡助人濟世的神明是什麼?

神明不是一個物質、不是一個能量、不是氣,連氣都不是。神明是什麼?你可以講神明就是這一個宇宙。但是宇宙會講話嗎?會變化嗎?祂是一個生命意識嗎?我們的每一個部份,肌肉、骨骼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我在、我不在、星球誕生、滅亡、黑洞….所有的整個合起來就是祂。

星球生、滅、散都是因為祂的變化,亙古長存著。

祂在,永遠都在嗎?是永遠。

祂「有」和「無」都同時包含,宇宙中誕生和消滅是同時發生。

有、無就比較接近你對宗教的想法,先天可以比喻成佛語中的真空妙有。

因此,陽師在幫神明開光,都只是將一個令開在裡面,通過「天門」可以跟祂接觸,而祂就是這整個宇宙的統合。陽師講過:所有六道輪迴的的地方都是雄文堂的屬地,以前陽師講過當你的心不在輪迴裡,你的身就已經不在輪迴裏。

所以統合今天所說先天炁和後天氣的分別:一切的後天在先天裡面,先天炁不生、不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