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部法:元氣塑形

2015年4月30日高雄共修筆記

元氣塑形

道教1700多年的歷史,不管是其長生、吐納,煉丹、煉形等法術都是以氣練功。傳統道教的精華從無離開以氣為中心的修煉,儒家受道教影響亦講氣(正氣)。現今道教受巫術的影響,轉而追求靈魂的探討,已經背離道的精華所在。

氣是看不到的,而元氣、精神體活潑的人則有能力運用氣去做天人交通,也就是說,通靈並不困難,通靈即通神。一般人要做到「心」與「神」的溝通是很困難的,元氣活潑的程度小者,可以通中大家樂獎的鬼神,元氣活潑大者的心能感動天,通於諸天神明,得到道令賜與,替天行道幫助天下黎民。

更進一步,當心已塑形,得證真人,你就是自然,無我、無人、無眾生之別,你就是他們(眾生)、就是自然。這樣子的修行過程與精隨才是正統道教,也希望大家在觀念上不要參雜各派理論,要了解各派「同、異」之處,了解自己的派門之學,不能混合別人的進來,可以多學不能學「混」、學「雜」了。以前練習先天炁時,強調「正心」是你「元氣」是否可塑形的重要元素,今天從人部法來談如何用你的「氣」做修行。

今天的共修練習:舉手,感受諸尊的氣,單手或雙手皆可以。

氣不是指身體內心的暗勁,而是指心氣。藉由精神體散發的氣,也就是以氣把你的心意傳遞給瑤池金母。為什麼把手伸出去來散發氣息而能感覺彷彿更接近瑤池金母?這是因為手是心的延伸,和你的手是硬(用勁)、是軟(不用勁),用氣、不用氣都沒有差別,不是手的功夫不同而心意有差別,因為不管是何種手的變化都是你的心的延伸。

「心在何處?」這是禪師常會問也是一個大眾化的問題,貌似泛泛平常的口頭禪卻一針見血。無形的心在哪裡?例如我以前在英國倫敦唸書四年,那裡有師長及許多好友,那邊的鄉土民情非常和善,常會遇到台灣觀光客講台語,人在異鄉常會懷念家鄉;而現在我人在此,每當億念起英國的老朋友,回憶的情境栩栩如生,彷彿心就在那時候的那裡。人在此(現代),心卻可以回到過去,因為「心是無法用時空束縛」的!你的心在過去人就在過去;心在未來人就在未來。因為心沒有形相,不能用世間常見的東西束縛。當我憶念起三、四十年前的嘉義,我的心像小孩子般純真;當我想起現在在上班,我的心又一瞬間轉變成大人的成熟。心不是本體,不像是少年、中年、老年人的身體是固定的,不會瞬間改變,但心會瞬間改變。當我的心憶念到未來或是出神到其他法界而不回來(蒙主寵召),肉體會壞掉,而心在那邊喝咖啡。

在中國神仙傳說中,有位女冠走入福地洞天後,人就不見了、成仙了。這是真的,但實際上,走進去的是她的心而不是她的色身,肉體不會憑空消失。當年祖師爺成道,元氣塑形成為真人,真人成仙之後,肉體沒有氣就不會活、沒有心跳、腦波,元氣則化成仙人之氣而離開。祖師爺成仙之後,肉體自然而然倒下,並沒有憑空消失。關於西藏蓮華生大士圓寂時被四大天王用轎子抬走升天的傳說實是荒誕,肉體不會消失,只有氣會走!唯有將仙眼打開才能看得到發生何事,仙鶴下降、駕鶴歸西只是一種文學家的描述,並不是真正道士成仙時發生的事情。道士騎鶴?抓一隻火雞騎看看吧!道士走的時候現的是金身,金身只是幻體,仙人想顯現什麼形相就顯現什麼形相,記住:「心不是實體,但可以穿越時空」。比如我的心可以瞬間在小時候、瞬間在診間工作、瞬間在讀書時的實驗室中。假設你已經成仙,就會現父母的形像給你的子女看。你的心裡想什麼,神仙就幻化顯現什麼給你看。誰說神仙一定會拿佛塵、如意,拿ipad、筆電不可以嗎?不用太刻意在這些形象上執著,但是你也不能把瑤池金母說成是觀世音菩薩,不應說瑤池金母幻化成觀音佛祖的形象來渡化眾生。

所以,用手伸出去的是心,心無形、無色、無相。手伸出去,心憶念金母,感受到的是金母的氣;心憶念城隍,感受到的是城隍的氣;心憶念黑白無常,感受到的是黑白無常的氣;心憶念胡秀華師公,感受到的是胡秀華師公的氣。只是一種感受,用手、用額頭、用腳都可以感受,只是用腳感覺比較不禮貌。不在乎你有沒有用氣,而在於你的心。例如年輕的父母,當小嬰兒在哭鬧時,父母就會拍拍嬰兒的背或是撫摸他,透過你的手,寶寶就知道你在安撫他。這是一種彷彿之間、最原始的覺受。

人與人相處,心情千變萬化,心會隨著處理不同事情的情境而有變化。假如感覺一個人不友善,不代表他這個人就是不友善,可能這個人一直是很友善的,只生氣這一次,剛好被你碰到了,所以你所察覺的是一時的心境。觀一個人的氣,可以感受一個人的心情,而神明的心情不會有很大變化,你很難察覺其不同,一般有能力通達神聽者只能通到表面,無法了解神明的內在世界。現在,以此法術,你有能力接觸周圍的人而知道他們的心情。陽師先講,你所感受到的氣,只是這個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不能以此論定一個人。

現在圍成一個圈,順時針方相感應你身邊的人的氣,感受到後,再用你的「心」去感受他的心情。接下來面向神尊,用剛才的方法感受神明的氣。

陽師:李師兄剛才的練習感受如何?

李師兄:我感受到大家向道的心都很堅定,氣場非常柔和平順。

池師姐:我感覺第一次感受瑤池金母的氣較強,第二次較弱。

陽師:很好,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

要點:感受強與弱只是一個表徵,比如你摸小朋友時,「摸到」與「知道」他的心情是二回事。

大家回去後要多練習。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