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雄文堂高雄總堂 陽師補充講解「從道教的演變中,略談丹道的變化」 道教在張天師以前中國就已經有神仙的存在,神仙的紀錄傳說很多只是沒有道教這個名稱出現。 早在東漢、三國 「 諸葛亮」 時代就有巫術、卜卦等的法術出現,這些稱為 : 方術 。 早期的人很想要和神仙一樣可以長生不老,但是又得不到可致神仙的 「 仙藥 」 。 所以學法術的人就研究要如何學會神仙的長生不老方法,也就是長生術。所謂:「長生」就是利用養生、吐納、呼吸等等方法來修練,追求和長壽如神仙一樣的生活。修煉仙丹讓本會腐朽的肉體永保功能而致長壽,就是早期道教的「外丹」,所以道教在早期的時候又稱為「丹鼎道教」。 原始傳說:帝王得到神仙賜丹而長生不死,所以古人拼命尋訪神仙求藥。但苦於神仙不得,因此自好自行摸索,練製丹藥,也就是外丹。以前的人以為黃金,水銀,朱砂、鉛.....等稀有貴重的金屬在冶煉過程中有型態的變化非常神妙,且不會腐朽、與天地同壽,因此,認為吃了之後可使肉體產生變化而致神仙,故,以這類元素作為煉丹的主要成份。 然而,使用 「 黃金 」、「 鉛 」、「水銀」, 等等的貴金屬來煉製丹藥而吃進身體,當然造成了許多神經以及器官的毒性,歷代皇帝吃了道士煉製的丹藥很多人死狀淒慘,中毒而亡。 所以漸漸地,盛行於唐朝時的外丹法式微。 內丹有別於外丹,不是物理現象上的一個實質丹藥,內丹法門也不是一時一刻、或是緣起於一門一派的練養法。「內丹」一詞由來甚早,早期所有「內修」的道門靜養法門都統稱為「內丹」。以「陽丹」稱呼「外丹」,以「陰丹」稱呼「內丹」;一外一內,一陰一陽,陰陽並行而致神仙。 我們雄文堂的祖師:上清派魏華存真人得上仙真人傳授黃庭真經,裡面就已經提到了內丹的字眼。也就是說,道教從古老三大舊派的上清派開始,也開始發展了內丹的練養法。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內丹法門只有雛形,不像是宋朝時的理論與技巧完整。 許多道士身兼外丹與內丹的修煉,因此在註解丹書的時候,有時候以外丹煉藥的名詞來解釋內丹,有時候以內丹人體與宇宙合一的現象來敘述外丹。對於外行人來講,讀這些文字如墮五里雲霧,但若能夠了解丹道的演變歷史,這些文字障自然能夠輕易消除。 以後有機會再來續談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