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雄文堂台中分堂 大家在修行上也有一段時間了,有時候或許會有些疑問,為什麼有些項目怎麼練習就是無法掌握要領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是方式錯誤嗎?還是練習時的技巧或方法上應該要調整?其實有些東西並不是技巧上的問題,一直在方法、技巧上探索原因是捨本逐末的,有些原因是心態、心念的問題。舉個例子,例如當學生考試考不好時,送去補習班讓補習班老師加強輔導就考的好了嗎?還是讀書抓不到重點,考試時不會猜題的原因?很多時候,學生本身的心態也很重要的。這次上課就跟大家聊聊這方面的東西,讓大家能更明白一些。 道家、道教的不同 一般如果說道家指的是先秦的哲學宗派,道家老子、莊子的思想崇尚自然、清靜無為,反對鬥爭。西漢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魏晉盛行的玄學,宋明的理學也都融合引用了道家思想發展而成。道家思想隨著歷史的發展以其獨特的理思及人生體悟也影響了後來傳入中國的佛教,例如禪宗在諸多哲思上也常與道感通。不老成仙的修練方法與道家的學說也因為歷史的演化慢慢的揉合在一起,所以也都通稱為道家、道學。 道教通常指的是張道陵建立的教派,哲學與宗教原是有區分的。而張道陵創立的道教攀附道家,吸收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莊子的道家思想,奉老子為教祖,尊稱為太上老君,把老子神格化。 以陽師來看,這是不對的,他是引用學說做為自已的後盾,成為技巧性的幫忙。也許是創教艱難,創教教主張道陵把老子道學大量的哲學思想引入教派中,有了道家學說的特色,這些特色除了在人生態度、修練、看法大量運用外,漸漸也演變成排外,排除其他看法的限制。 為什麼如此說?因為修行的道,它是無相、無體,它是包含萬物、包容一切型態,這是我所知、我所見。老莊柔弱、順應自然不與人爭的思想是道的特性,佛教的慈悲思想,儒家的五倫思想,法家推行的法治思想,這些全都是道,包含在內,不只是一方學派。 所以本來是引用老莊神格化的東西,演變成了對自已的限制,也限定了發展,甚至造成了災難,災難是歷經千百年的佛道之爭,當然也有統治者皇朝政治勢力的介入,宮廷內的角力鬥爭,不是單純在宗教上,『道』這個名稱變成排外尖銳的石頭。 雄文堂給大家一個借鏡,西天如來佛祖親師傅在創教時,若不用如來佛祖,用某某大天尊、某某大帝,大家就會覺得是道教,刻意用如來佛的名字,為什麼刻意把佛名拉進道教呢?這是親師傅的慈悲教化,要教派弟子破佛與道的名相。行的途徑上,有種種不同的經典,例如有經典在講教相、智慧、戒律、也有假託夢示的偽經、或是創作者心中的理想國,信仰是有範圍、有領域,信仰中有分派系,各教派系有守護的神聖。 正一教的護法跟上清、靈寶的不同,密教護法,白、紅、黃、花也各有各的特色,雄文堂的護法跟媽祖的護法不同,淨土也有淨土的護法,禪宗無形無相也有無形無相的護法。有派系就有守護,有守護就有領域,我問大家這是一種自我設限、自我保護、排外還是包容?答案是包容,先自我照顧再包容其他。因為他對教主、教派有理念、使命、誓願,但不表示會去攻擊別人排外排他。 其實在道教各派系自己裡面也有很嚴重的排外心態,有些拜金母、拜媽祖、拜玄天上帝的信士,大家心裡只尊崇自已供奉的神尊,輕視其他的神尊,信士怕神尊會生氣降罪,恐懼護法會懲戒,這是道教教內常見的情況。而其他的教派也好不到哪裡去,經典裡護法與護法打架、密教紅、白、黃、花個派系護法會打架,仁波切打仁波切,彼此有形無形的戰爭。 其實只要是正神護法,是護持各宗教的教主,而不是聽令於各派系的Leader(比如說:公司最上層的董事長等同於道教的教主(道),台北分公司的Leader就例如是雄文堂的如來佛祖親師傅,台中分公司的Leader就例如是金母派系的瑤池金母,高雄分公司的Leader就例如是玄天上帝派系的玄天上帝),道教教主在各教內,地位比三清更高,謹以「道」來做尊稱,而沒有定名。在佛教,創教者為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外還有十方諸佛、深地如來,那誰是Leader?有Leader嗎?如果沒有明確的Leader,那護法到底是聽誰的令、誰的公文? 我不管其他宗教,只講道教,道教律令是分Level的,而每一個教派隨著派系的大小也分種種層級,古老且長久的派系就可能有到九層,雄文堂是到八層,其他小派系只有一層,也有四、五層。在道教各個派系裡面,每一層都是相等平行的(例如雄文堂的第一層跟金母派系的第一層是平行的,雄文堂的第五層也等同於金母派系的第五層),再舉個例子,如果其他小派系只到三層,也就相對應金母派系的第三層,而不是最上層,接近人間是第一層,而最接近原始太極是第九層,彼此的教令是可以互通的。 例如瑤池金母派的律令到七層,那用第六層的律令發到雄文堂來,師公拿的是第五層的律令,就要去承辦此法籙,同理親師傅發第七層的律令給金母派的仙姑,仙姑本身是拿第六層的律令,就要去執行。有沒有例外?例外是有的,極少數的神尊不接其他教派的教令,就是各教派的派尊,例如在雄文堂就是西天如來佛祖親師傅,而金母派就是瑤池金母大天尊,這是一個尊敬、尊重。因此道教的律令無法行到佛教,佛教的律令也無法行到道教。佛道雙修只是存在於學理、哲理上;雖然,道包含一切,但我並未說萬教歸宗。道教仍然是道教,佛教依舊是佛教,兩者不能混合。親師傅用西天如來佛這個名,是要弟子不要在學術上的自我受限。 那在道教的寺院讀誦佛教的經典,有沒有功德?若此經典是講智慧對個人心性的提升是有幫助的,而如果是講教規只能算做是觀光導覽,若經典是講真言,真言是教令,是驅動護法成辦一切事物,那這個就沒用。例如讀誦心經,心經是佛教的哲理和智慧的道理、不執著有形的相,提升個人的心性。而當讀誦心經後面的揭諦真言時,此真言為奉請揭諦神,因佛道不同,因此此真言在道教的寺院內念誦是無效的。為什麼?因為佛教跟道教彼此的護法相互尊重而不是互相比較法力高低,因此,佛教的護法不會進入道觀內。這是對於他派領域的禮貌。若有寺廟左邊拜佛教的神明,右邊拜道教的神明,中間還放了十字架,這叫打迷糊仗,沒有護法會來。各個宗教在學理上、哲理上可以銜接起來,佛、儒、道學理、哲理可以,在技巧、方法學上是不行的。 題外話:教派跟教派的Leader會打仗嗎?台中分堂的的神明會跟高雄分堂神明打架嗎?當然不可能,因為平行層級。為什麼以前有傳說,某位法王子跟法王子有咒術對決?答案是不可能,太多事情只是巧合或是後人誣陷(例:二人有過節,剛好你回去的路上車子故障,我就說是我作法讓你不順)。 雄文堂眾弟子注意,不可再傳護法與護法打架這種事。 Q:若我畫符敬愛符給公司同事,同事是信佛教的,那敬愛符會有用嗎? A:重點在於符籙燒化的地點,同事家中有佛堂的話,在他家燒此符是沒用的,在公司(公司內不會供奉神明)燒就可以。 Q:請問觀世音菩薩在佛教寺院或道教寺院中常常普遍看到供奉及敬仰,那觀世音菩薩是佛教還是道教的呢? A:觀世音菩薩是比較特殊的,祂是同名異體。道教的觀音佛祖和佛教的觀世音菩薩為二不為一。 Q:若信眾供奉的神明,有道教又有佛教,那祈願時哪位神明會聽到他的祈求? A:信眾供奉的神明雖然佛道不分,但他自已本身的修持會有分,或偏佛或偏道。偏佛者,家裡的神明廳就會顯佛光,會由佛教護法來承辦;此時,神壇上道教的神尊不會退神,只是道教的護法不會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