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4台北雄文堂共修筆記節錄:【心的實作方法】 下雨天大家仍過來同修,表示大家的道心堅固。 謠言還會持續一陣子,如果相信自己的決定,則這些謠言對自己來說已經消失,否則10年、20年後它仍然持續發酵。要問自己是否有所得,是否對自己產生了作用,如果有,那麼可相信自己的決定。 今天的上課重點是【心的實作方法】 「心」無形,而「心識」、「心神」有形,心識(神)是一個form(型態),前世一個form、未來一個form、在這個時不同空間有無數個form…,這些form,有同樣的心,但卻有不同的心識。 心跟宇宙本源一樣,皆是亙古不變的;但心識會一直變,為因遭遇到的環境條件(例如:多次的轉世、不同的人事時地物)而改變,所以心識會變。 既然佛心不會變,那我們修的是什麼?答:我們修的是「心識」、「心神」。那麼,心識如何修?心識的產生原因又是什麼?為什麼會產生不同方向的變化(無盡輪迴、無量心識變化)? 把(佛)心當成是中心點,則欲望是心和心識的媒介,心識是因為欲望而生的假體。例如:炸地瓜炸年糕時,先沾麵粉再炸。這個過程中,地瓜所切成的形狀、麵粉所沾的份量、油炸的時間、油的溫度…等,都會影響炸出來的成品。原始的年糕是「心」,炸好的年糕代表「心識」;一時的心識、心神彷彿是炸地瓜後的成品。如果再沾一次、炸一次就變成2層麵皮,等於兩世的輪迴。多層皮,等於多世因緣;有了多世的愛恨情仇,皮就會愈來愈厚。要回復原先最純的地瓜或年糕,就要把不純的皮去掉。 回復到最原始的面貌就是修行。 一個雜點會產生一個form,多個雜點會產生多個form,無窮的雜點會產生無窮的form,雜點是由意識所產生;但並非所有的意識都會產生雜點,因有我執才會產生雜點。 如果是順其自然,例如說:一個葉子掉入水池,無論葉片是漂走或沉入水中,如果沒有我(觀察者)對葉子的主觀感受而去改變作法,就沒有我執。但這個無所作為並不是觀,而只是合乎葉子的因緣法則,只是助它;即使我有可能是逆著它(因緣法則),但若我沒有產生主宰葉子的心,就不會有我執的產生。 再舉一個例子:下大雨有災情,人家來求我幫忙,如果是因為人家信仰我,我才願意幫,就有我執。如果是人家來求我幫忙,我先觀因緣,發現這是他們該受的果,本有此果報因緣。我可以選擇法力幫忙。但,如果不管我幫不幫他們,我都了解他們將來會離開我;儘管如此,我還是選擇因他們的祈求而幫助,這是無我執。 如果我拒絕幫忙的理由只是針對這件事情袖手旁觀,只有「觀」而無干涉;儘管如此的站在旁邊一旁看,這樣的做為還是可能會落入我執。因為我袖手旁觀的理由是:這些人將來可能會離開我,我幫他們並沒有辦法使信徒留下,所以只會是是做白工,因此不幫。如此,落入我執。 所以,有沒有我執,並不是指跟這個世界有沒有接觸。手不動、腳不動、嘴巴不講,但心識已動。心識動就如同裹了一層麵皮,既染塵埃! 如果人家來求我幫忙,且我覺得他們可憐而選擇幫忙,那麼可以馬上施法?答:不可以匆促而做。在未了解到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之前不宜莽撞,需要等看完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發現karma業緣的核心,並且人家(當事者)願意承認錯誤、願意改善,才可以施法禳解。如此,則這個忙可幫,沒有我執(中立者)。 但是如果是為了建立一個我的組織、我的團體,而選擇幫或不幫;則這個忙不能幫,因為已經產生了我執。 這些在修行上會出現的我執,每卡了一次,等於又多炸了一層皮(麵糊),多一次的輪迴。如果說沒有任何外加的麵糊,即使(肉身)轉世多次,仍然是船過水無痕,不與世間有任何干涉。沒有欲望所產生的我執,就不會愈來愈多的外加麵糊。 雄文堂一開始就教導靜心。沒有靜心就看不到心識,看不到自己在想什麼。之前教導的十分鐘內靜心,結果共修者全軍覆沒,在這十分鐘內,有千百個念頭產生,當禪修結束時,印象中只記得一兩個,其他的念頭你們已經不清楚了,因為念頭太多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如果不知道念頭在想什麼,那麼等於不知道我執的產生,等於每天都在裹上一層麵糊,只有靜心才能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想什麼,靜心才能夠減少麵糊的厚度。 這是靜心的重要性。 (中間十分鐘靜坐) 在這十分鐘內,如果你能夠看著自己的念頭,那這十分鐘對你來說是一種享受。 十分鐘靜心練習的重點: 1. 不要有壓力,靜心不是要你一念不起。 2. 不要趕時間,訂了十分鐘,現在電子產品的時間很精準,十分鐘到了才敲鐘,不會在時間沒到之前敲鐘,你不用出定檢查時間到了沒,你可以安心靜心入靜,安詳地練習。 3. 很多的心識影像事件產生時,該如何面對?以前有人主張看著它的生起第落,繼續一直看下去;但是一直看下去就沒完沒了。現在我的教法是,當心識影像事件發生時,馬上中斷,然後再回去你一開始靜心的點,例如是回到你數息看呼吸,或是你是從將身體的氣調勻才開始,或是從唸咒開始的,如果說影像再次出現,就再中斷一次,影像出現100次,就中斷100次,一年有365天,如果每一天練習都中斷影像一次,那就要中斷影像365次,每次都中斷影像。 這樣何時能夠看到靜心的成果展現? 答:每一次的中斷,並不是無意識的中斷;沒意識的影像出現或者消失是順手所作的,而有意識地將影像按停,會印在自己的心裡。例如,假設事件是一杯咖啡,情節中有三個人在爭執這杯咖啡,有主角、第二主角和配角,在這個情節中,咖啡的爭執已經發生了。這個事件代表了什麼,這著事件的含義才是整個事情(影像產生)的精華所在。比方說,如果我和某師兄吵架,吵架的印象很深刻,影像不斷的顯示同一個吵架的畫面。現實生活中,就算是每一次都吵架,也會有不同的吵法,不會每次都是同一個畫面。禪修中,腦海顯現同一個吵架畫面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意識(心識、心神)所驅動出來的畫面;看到的吵法都一樣,關鍵點在於內心有所恐懼,所以因恐懼而百分之百重現了影像。 如果沒有放寬心去找出事情的關鍵點,則這個影像的烙印會一直不斷發生,反過來說,如果找出事情的關鍵點,烙印會變得愈來愈模糊,最後終歸不存在。 禪修中,一開始雜念產生是很正常的;但依此法練習,這些干擾慧漸漸地減少,一直到幾乎沒有雜念。這時候會有另外一個東西出現;這個(東西)留到下個禮拜再講,是下個禮拜要講的內容。 這裡再重複一遍,靜心的功課在於安詳的練習。當雜念產生,知道是什麼雜念,利用精神分析,分析主角、第二主角、配角、其他因素,看它是如何產生的,該如何去制止它。這好比大家都在同一艘太空船上,太空船過了幾分鐘後就會爆炸,在爆炸之後受到時間重複蟲洞的影響,時空重疊重複,每一個人會再重生,重生之後,時空又繼續演變,然後再次發生爆炸,爆炸之後又再重生,如此不斷重複,直到找出逃出這個時空漩渦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如何阻止太空船的爆炸。 剛剛舉的例子就好像是某師姐和她兩個小孩,對這位師姐來說,她很用心照顧小孩,但是小孩卻沒有領受到,這表示小孩對她有誤解,她應該要去分析誤解是如何產生的,在以前的哪裡產生,是不是小孩小時候有發生什麼事造成誤解,如果再來一次,我會如何做,對現在來說,還有其他的誤解嗎?該如何該小孩認為我(媽媽)改變了?這10分鐘內的靜坐可能無法做完以上的分析,但在禪定10分鐘後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休息喝咖啡的時候也可以靜下心來做分析,想想如何做、如何改善。 出定以後的日常生活雖然和靜坐無關,但亦可作為禪定的延續,繼續善思維。如此,修行 就得到延續,等於多修了很多時間;如果整天日常生活都和靜坐有關,那就等於整天都是處於修煉之中。 師姐提問:10分鐘靜心,可中斷念頭,也可以對念頭做分析嗎? 答:對的。假如馬上中斷念頭就能讓影像的發生漸漸變弱,就不用作分析,如果雜念仍然存在而且很強烈,那就作分析來了解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