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7 台中分堂上課筆記 歷史上佛道儒的融合、演變 今天歡迎許小姐來參加我們的共修,你可以參加我們幾次的共修,看看是否符合你的期待。 雄文堂是道門的法派,雄文堂的年代大約在一千年開始魏晉南北朝。依照歷史的淵源,那個年代剛好是講究三教一統,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互取互補大家的專長及缺失,那個年代是這個樣子。像中國最早期的宗教 ,如果以學問來講的話是儒家,在先秦諸子百家裡面有孔子、儒家的學說,儒家建立的一個政治的制度,甚至於儒家也像是一個宗教一樣。 道家是一個學說,道教是一個宗教。道教其實是源自於中國傳統的各地方的方術,也就是巫術。每個民族一定會有巫術、精靈的傳說、卜卦這些,它是把這些民族的巫術慢慢的集結所形成,最後形成「道」是在東漢的時候。也因為那時候的政治環境影響,就是要政教合一才有辦法統合。但一個是宗教階層、巫術的民間信仰,一個是士大夫信仰的儒家學說,要整合會是很大的難題。如果你今天是一個部長,到忠明南路的一個小小的宮廟來拜拜,你會覺得有失身份,對嗎?所以在發展的時候,張道陵很聰明就把老子當成道教的教主,變成道教的祖師、變成老子,老子的道德經當成道教的哲學思想。所以把人神合一的傳說融入在道教裡面, 本來是一個方術的集結,再融合人的哲學思想,有了哲學思想融合之後,這些士大夫來學習、來求神問卜,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契合。因為是走老子的道家學說,所以儒家學說、道家學說都是學說,有既成士大夫上流階層的社會地位,符合中國從先秦過來的哲學思想,容易被接受,不是一個外地的學說,因此才漸漸的站穩了腳步。 佛教是在西漢末年的時候,從西域慢慢傳過來的一個外蕃的思想。從最早期原始佛教,就是釋迦牟尼佛時代,再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演變;也就是原始佛教,再來部派佛教,部派佛教一直往中亞的地方再演進,變成大乘佛教。而原始佛教在當地印度就消失了,又回到婆羅門教而消失。也就是說在釋迦牟尼佛誕生以前,印度已經有一千多年、很久很久的宗教就是婆羅門教,因為釋迦牟尼佛悉達多太子的關係全國信奉佛教,在後面的阿育王時代又加以發揚光大。也就是說,婆羅門教的思想被融入了佛教的思想,婆羅門教裡面的高僧、寺廟,被改成了佛教的標誌,所以不知不覺婆羅門教的思想,因為人的關係,跟佛教就融在一起,甚至變成沒有辦法去區分。 阿育王時代結束後,婆羅門教又回來了,回來原有的勢力。就好像當初我們曾經有日本的統治,現在台灣還是可見帶有日本人的一些特性、文化習俗、語言,宗教也是一樣。就算你的寺廟被改過了,以前的觀念,幾千年來的文化習俗,不是一朝一日可以改變的。所以印度又回到了婆羅門教,佛教到了中亞的地方,那時候變成了大乘佛教。這佛教又進入了現在西藏的地方,比婆羅門教做更緊密的結合,變成了祕密佛教。由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分上座部跟大眾部),原始佛教就是釋迦牟尼佛那時候所教的佛教叫原始佛教,原始佛教在佛陀過了之後幾百年,文化風俗都改變了,生活習慣也會改變。那原始佛教保留傳統的叫上座部,上座部就是說,當時佛陀怎麼教,我就怎麼做。不管時代的演進是怎麼樣,不管現在的衣著跟二百年前、三百年前有什麼改變,我們還是要按照以前的戒律和方法來修行,堅持這個方法叫上座部。那大眾部就是趨近於我們市井百姓的生活,我們生活改變了,只要我們中心思想不變,其實一些規範是可以隨著時代的潮流而略做調整,所以大眾部認為我們應該可以做調整,上座部說我們不可以調整,連一個字都不可以調整。 原始佛教再傳到中南半島這個地方,也就是現在的南傳佛教,包括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這幾個地方,傳過來的是上座部的法教。那時候的經典是用巴利文寫的,巴利文是古時候的文字,它用巴利文的經典到現在的南傳佛教經典。我們看到的是直接用巴利文翻成英文,後來才翻成漢文。所以你要讀那些東西反而用英文去閱讀是最直接的,現在的歐洲所傳的佛教,基本上是從中南半島的南傳佛教直接傳過去,也就是接近上座部的法教。為什麼呢?因為這邊直接翻成英文.而他們自己接受英文是最容易的,不需要任何翻譯,反而在歐洲的佛教是最接近原始佛教的。而在中亞那個時候,那邊剛好是絲路,中國跟波斯之間的通道。所以商業非常的繁榮,也受到了國力強大波斯文化的影響,所以這邊大乘佛教興起的時候,這時候有很多很多的譯師出現,那時候他們正在撰寫經典,就是佛教大乘的經典。照理說經典應該是在原始佛教,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所教導的一個記錄。可是到了大乘佛教的時候,他們又創造了很多很多新的經典,而這些有名的創造者就變成譯師,像是鳩摩羅什在武俠小說裡面很有名的人物,就是那時候的當譯師,佛教的改變也在這個時候。 從部派佛教開始到大乘佛教,也有很大很大的改變。舉個例子,在佛教那個時候的覺者叫做阿羅漢,佛陀是第一個覺悟的聖者,因為他是第一位阿羅漢,後來他又教導了五個以前跟著他的侍者叫五比丘,這五個比丘成為了五個大阿羅漢,羅漢就是覺者。所以那時候開悟的人至少就有六個,這些都是開悟的覺者。在佛陀那個時代裡面,沒有菩薩這個名詞,所以在阿育王朝時候,巴利文所寫成的經典一直傳到南傳佛教這個地方來的時候,所有的經典是不出現菩薩這個字,覺者就是阿羅漢的意思。到了部派佛教的時候,出現一點雜音,因為上座部都是羅漢,大眾部不是,所以開始在部派佛教之爭的時候,開始有地位的競爭。爭執的時候開始小小出現了菩薩二個字,偶爾出現一點點,一直到大乘佛教的時代,譯師那段時代的時候,菩薩被大量出現。菩薩提升僅次於佛,佛是唯一,再來是菩薩,阿羅漢被列為屬於只是修自己,變成在菩薩的下面了,這是在大乘佛教。而後面的演變又更特別了,因為那個時候的印度已經完全恢復到早期婆羅門教的時代,那婆羅門教是多神的信仰,因此多神的信仰跟多神的宗教開始進入了祕密佛教。所以在祕密佛教會看到很多金剛神,甚至菩薩有金剛憤怒身、菩薩慈悲身種種的變化,這是婆羅門教的思想,它的變化就很大了。 宗教是會改變的,開始在西漢的時候傳入,佛教從中亞這個地方,也就是西域傳入中國,那是早期傳入中國最早的經典,那時候傳入是部派佛教的經典,是屬於比較純正佛教思想。那時候在中國傳入的時候,並沒有引起什麼回應,因為是一個異方的宗教,大家尊敬,可是你不會產生一個敬仰心,因此信仰的人就不多。後來在已經傳入中國的佛教經過了改變,宗教改革,開始把老子,道家黃老、無為的思想,引進了佛教的思想,會讓人家覺得其實佛教的觀念跟我們中國本身觀念哲學思想是很接近的。也因為那個時候的改變,讓佛教漸漸為大眾接受。所以中國的佛教跟國外的佛教又不一樣了,會比較中化。連僧侶的服裝也跟原始佛教不一樣,因為在中國儒教的禮俗裡面,露出肩膀的衣服是不合禮儀的事情。而在原始佛教裡面,僧侶的衣服是用夾子夾著,肩膀的肉是整個露出來的,而且必須不時的保持著你的正念去整理你的服裝。假如你有雜念或是你的念頭飛馳了,你的服裝就一定垮掉了,就是這樣子的提醒你。中國僧侶的服裝就已經改變的符合眾生,就披上去帶子拉起來。不管在戒律上、在教義上,中國的佛教遠遠跟其他的佛教不一樣。不一樣之後大家就開始爭信徒,儒家士大夫的一個儒教的忠誠,儒教思想,再來是道家思想,再來是外來的佛教思想。大家就開始爭執,所以那個時候爭執還蠻兇的,在歷史上看到皇帝信奉哪個宗教,哪個宗教就被支持。皇帝不信奉的宗教,那他們就是被擠壓。寺廟也好、信徒也好,爭執來到最後就是大家覺得很辛苦。也是宗教為什麼要這樣子互相的攻擊,為什麼不互相學習,所以一直在雄文堂祖師那個時代是講三教合一。大家互相學習,因為那個時代文化的影響,雄文堂也跟那個時代宗教一樣,是有道教、儒教、佛教的色彩,那個時代的哲學思想甚至都有別人的影子在裡面。 雄文堂的祖師是胡秀華仙師,源於茅山地區的傳統道教,最古老的教派是符籙教派。道教有很多修行的方法,最古老從東漢張道陵那個時代,草創道教開始,他們是以符籙,紙張書寫文字,給予神力和法力來做息災、祈福、祈雨、避災。這些宗教儀式是以符籙來進行,最早的教派是符籙教派,再來衍生的就是丹鼎派。我們雄文堂最早期的祖師是胡秀華仙師,他是茅山道派的祖師,照理說應該供奉的是道祖。不過在胡秀華仙師在修行的過程中有西來如來佛祖,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他修行的過程中給予天命和指導,所以變成他融合了佛跟道的一個思想,離開了茅山,後來創立了很多很多宗教。雄文堂只是胡秀華仙師他創的其中之一,茅山是一個地方,他從茅山這個地方離開之後,一直到雲南廣西。他旅行的過程中,一面教導弟子,一面創立宗派,所以有很多跟我們很類似的兄弟教派。雄文堂跟佛教跟道教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沒有出家的僧團,沒有關起門來、一個校園、不結婚、不生小孩、出家。雄文堂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在家,道教本來不分出家還是在家。道士大部份都是在家,唯一例外的是王重陽祖師,他是有出家的,大部份的道士是在家的。既然是在家裡面生活,因此我們還是要工作,在我們的工作裡面有修行的哲學,有修行的方式。因此你還要面對生活上所遭遇的一切問題,所有的生活中去理清自己的腳步,因此會有禮儀在,會有儒家的生活規範在。 雄文堂從創教開始就是釋、道、儒合一,在中心思想上最接近的是佛陀的教導,在修行的入手的方法學上最接近道門,在生活戒律最接近儒家思想。在道教的修行裡面,有一個在宗教學上的東西叫做神力,也就是法力,在佛教叫神通。宗教跟一般哲學不一樣的地方是,宗教多了一股神明的力量。跟我們一般的哲學不一樣的地方是多了一個超自然的力量,超自然的力量就是神通、神力。雄文堂不是只有哲學,而是一個宗教,各個宗教都有神力。從巫術開始,精靈的傳說、信仰,甚至有些人是不相信上帝的,他相信鬼巫,在英國、德國信教的人很多。雖然是基督徒,但是基本上是一個文化,也只有出生、結婚、死亡才用到宗教儀式,英、法是這樣子。但是你說我的房子鬧鬼,每個人都相信,你不相信上帝可是你相信鬼。在北歐的話,有很多精靈的傳說,現在還是相信,不管哪一種的超自然力量,他就是一個建立信仰的起源。一般的信仰他講究的就是自然之神,自然所存在的神明。有些信仰講究的是唯一的真神,就是唯一一個創造天地的神,其他都是假的,這是屬於有排他性,不管哪一種信仰都是有他的戒律和規範。 雄文堂的信仰是屬於道門、道教,說我們是道教是正確的。道教除了雄文堂之外還有其他的派門,例如正一教、靈寶教甚至其他不同的道教。雄文堂的祖師是西天如來親師傅,瑤池金母大天尊也是道教,你平常到城堭廟或是媽祖廟也是道教。同樣是道教裡面所信奉的神祇不同,這些有沒有衝突?沒有衝突,這只是同一個體系,這個體系叫道教。可是假如我們今天到純粹的佛寺,就是不講三教一統,三教合一,而是單純的佛寺。裡面可能就只有一個大雄寶殿,裡面是釋迦牟尼佛、十八羅漢、觀世音菩薩,沒有任何道教的神紙,沒有佛跟道的合一。除了在宋朝那時候講求三教合一之外,到明末清初的時候,甚至在民間信仰裡面已經不分佛道,神祇體系融合在一起,甚至還有新興宗教的興起。什麼是新興宗教?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那時候有一個創教是說,你不要管佛教的哲學思想,不要管佛教的戒律,不管道教的哲學思想,也不管道教的戒律。你只要相信過去的佛祖、現在的佛祖、未來的佛祖,未來只有彌勒佛祖,也就是現在的一貫道。一貫道的前身已經有這種新興宗教的影子,把佛教跟道教的神祇整合為一。以前只有道觀裡面才會信奉的道教神明,跟只有在佛寺裡面才會祭祀的佛跟菩薩,會合在同一間廟裡面拜拜。變成你到城堭廟裡面可以看到觀世音菩薩,可以看到地藏王菩薩,你在佛寺裡面,可以看到後面拜的是媽祖。當你甚至在北港的朝天宮,在道教的媽祖廟裡面,後面有一座觀世音菩薩,變成合一。這是到清朝以後才開始有的變化,也就是新興宗教的產生,也就是佛也不分、道也不分。 在宗教學裡面,每一個超自然力量一定有它的一個體系,就像說台中市政府有自己的指揮體系,有各局的局長、辦公室、區公所、里長,這是一個指揮體系。今天市長發一個命令是要在這個市裡面執行的,按照這個體系去做傳遞,可是跟台中市政府平行的高雄市政府又有自己的體系。台中市政府的命令可不可以發到高雄市政府的直屬的下屬機構來執行?不行。必需經過上級的機構,市政府對市政府,市政府再傳遄,不可以直接對其他市的下面機構傳遞。 宗教也是一樣,宗教的信仰體系裡面,從教主到教主旁邊平等的祖師,到下面的金剛神、土地神都是同一個體系。雄文堂是道教的體系之一,因此雄文堂的命令、法令、法力可以在所有的道教體系是可以互通的,今天我參加一位仁波切的法會,仁波切是藏傳佛教,他以密教的儀式、佛教的儀式來做一個息災、祈福、超渡這些特別的法事。他在法會的命令只遍及佛教,命令就不會到道教。一樣,今天在天主教的教堂裡面有一個彌撒,有一些活動,他命令的所及就只有在基督徒裡面,在羅馬教派的體系裡面傳遞,其他就是不相融。因此一個宗教在教門裡面,對於自己的修行和法令的給予是很嚴格的,假如你是一般的信徒, 在我們居所旁邊有佛教寺院、道教的寺院、教堂、禮拜堂。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會到道教、佛教或教堂裡面禮拜,你也會去參加法會捐一點錢,點個光燈,你就是一個信徒。信徒進去裡面會受到保佑,按照著儀式去參加,這些都是沒有問題。你可以同時是道教的信徒、佛教的信徒 、基督教的信徒,你也可以是基督教信徒,不信佛,不信道,這都不影響。 假如你今天是要做神職人員、修行人,你今天是一個佛教的居士,這個居士是有做修行的。包括念經、念真言、念咒語,甚至有做法事,這個就不是一般的信徒可以做的。每個信徒都可以祈禱,念每部經典,這只限於信仰的階段,當你進入體系變成神職人員的時候,你必須要具備神職人員的資格。有這個資格,你才在這個正式體系裡面可以傳遞教令,從事神職人員的工作。假如你今天想要在佛教修行,能夠召請佛教的佛菩薩,或是天龍八部的護法來幫助你的話,你要想以自己的力量來做祈禱,你必須是神職人員,才能用這些法事。如果你今天是一個基督教徒,在教會裡面有驅魔的儀式,驅魔的儀式是神職人員才可以使用。假如你想像神父一 樣,按照這個儀式來做驅邪除煞工作的話,一般的信徒是沒有辦法,只有神職人員才可以。在道教裡面,你想藉由修行符籙教派的方式,或是丹鼎教派的方式來修行得成就,那也必須是一個道教的道士才可以,不然就是一個信徒。 雄文堂的神力,宗教力量、無形力量的產生有二種方式。一個是與生俱有,另一個方式是後天修持。就像有些人先天沒有老師教導就有天份,有些人需要老師教導技巧、方法、理論學說,他才可以做。不管先天的也好,後天也好,只要經過努力都可以達到一個很高的成就。一般人的修行,尤其是你所熟識的,是藉由持誦的咒語和經典。按照著儀軌,準備很多的法器。比方說我們今天是一個原住民,奉請祖靈來參加小米祭,奉請祖靈來之前有巫師準備一些這邊特定的產物,樹葉包紮之後唸咒語,這些東西就是法器。在念的過程就是法事,一個儀軌,完了之後這些東西就可以做結界,可以讓我在奉請祖靈的過程中不會有其他不好的靈跑過來影響我們,這些都是一個法術的力量。先天俱有就是說,有些人生下來的時候,他就具有可以跟無形力量、神明、精靈溝通的能力。所以無形力量可以經由他的念力、他的手,力量可以傳達。有些人後天的方式,藉由剛剛講的儀軌和咒語,不斷的反覆練習,練習對話技巧,練習宗教祈福的技巧,而召請神明的下降。這些技巧跟方法每個宗教都不一樣,有些你比較熟知的,勇猛精進完全不休息,出家從早到晚不停的念咒、念經、禮拜,很勇猛,甚至在閉關,跟外界斷絕影響的方式在修持的也有。 但也有像像雄文堂一樣,實際在生活上去做反思,假如我今天把門關起來這邊住三個月,心情應該可以平靜,我平靜之後,下去7-11買個東西,又開始憤怒,跟人家講句話就生氣,可是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麼生氣,因為你一下子跟外界有介入之後,你內心裡面深層的水波又被激盪起來,三個月的關門也只是讓你這潭爛水不受刺激而已,這個結還是沒解開,只是讓自己保持一個隔離的狀況,一旦沒有隔離之後,不平靜又產生了。雄文堂的教導裡面,教導方法學,如何去內觀和處理生活上的問題,所以你開始會自我反省,不管是以戒律的方式、以禮儀的方式,或是以八正道去正觀的方式,一直做調整,所以他是把身體上的這些石頭,自己慢慢的去把它放到湖邊,當你的能力強的時候,你可以一次面對很多很多的挑戰,在面對的過程中,不斷不斷的糾正自己的行為,你的能力比較不強的時候,你可能就要把你面對的縮小一點點,因為超過你的負擔,你就沒有辦法走出來,這是在家生活的一個好處,反而藉由這些衝擊、這些考驗,讓你學習更快,讓你越能得道、證道,也是道教最後修行的一個儀軌,這是祖師們堅持我們應該是入世,而不是把自己隔離的一個修行的方式。 這是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你實際上面對自己內心的問題。到底問題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我會一再的遇到相同或類似的問題。是因為我自己思考問題模式的制約所導致嗎?那我要如何面對問題、處理問題才不會造成內心的壓力、產生內心的苦?慢慢經由這樣入世的淬鍊,這樣的抽絲剝繭,產生解脫於苦的智慧。雖然一樣是在經歷、處理問題的過程,但卻不會造成心理的壓力、內心的苦,反而是積極的去面對及處理,如此你的進步就比較快。缺點是你沒有太多、太長的時間,在繁忙的生活中做這些宗教的儀式和修行,你沒有太多的時間來整理內心的雜思,反而自已就漂泊了,沒有辦法回來統整自己。任何的修行都需要時間,不管是學繪畫、樂器也好,懂了這些技巧和方法,沒有實際上的練習是不穩定的,假如我是一個鋼琴家,就算我已經是很熟練且很成名的,我每天還是得花八個小時不停的練習,我今天三十歲成名,成名之後我一天只練一個小時,我三十一歲時我事業可能就垮了。我還必須每天練習;我今天參加網球比賽,拿到大滿貫,我是第一名,我還是要每天練球。難道我就可以一天只打一小時,剩下七個小時去休息?不行,因為這個技巧會生疏的。修行也是一樣,需要長時間的精進,這就造成了困擾,因為你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可實際上你又需要這麼多的時間,這時候怎麼辦?假如你是少數中的英才,你天生就有神力,這個OK。可是就算是釋迦牟尼佛他都不是,悉達多在雪山修行了十三年才有。因此想要有這些超自然的力量,想要在修行的過程中能夠自己幫助自己,或是幫助其他人,而這些神力的產生是需要漫長時間的修持的。也就是說神力的產生跟你的心性是齊頭並進的,如果你每天沒有辦法八個小時的靜坐,很難在短短幾十年修持裡面,走到宗教學的一個最頂端。你可能要再轉世輪迴,在每一次學一點學一點,通常大部份的人沒那麼多時間,所以你只能是一般的信徒,你卻沒有辦法成為一個很頂尖的神職人員。因為你的時間只有這麼多,除非你真的專心離開世俗的家,真正的在寺廟裡面,一天從早到晚的修持。 為此雄文堂有一個特殊的特色,也就是道門賜與法力。既然你沒有幾十年的時間修持,我就讓你變成先授。也不是與生俱有的東西,但是你可以入門時由祖師授與神力,這是雄文堂入門法門比較特別的地方。入門的話授與神力,就像你出生就具有神力一樣,入門有了神力之後,再按照道家的修持,慢慢慢慢的按照著這個基礎,很快就可以發展神力。有些人天生就會畫畫,有些人要後天,要很多老師,慢慢的學習指導。雄文堂就像一入門之後就授予神力,你馬上裡面就一團很多很多的就像天生的一個能力。你知道如何畫畫,可是你還不會畫,你已經有這樣的能力。你只要老師簡單的教你幾個,很快就啟發你繪畫的天份和能力,等於是後天的給你的一個能力。如果是以電腦來講的話,後天灌給你一個程式,有這個程式你只要學習在什麼條件下執行這個程式,執行的熟練,那你就可以去做這些工作,這個叫韌體升級。你本來是沒有這個能力的,今天傳一個檔升級一下,下個月傳一個檔再幫你升級一下,你的韌體就一直升級,這是雄文堂的修行方式。這也是道門道教很多門派裡面的修行方式之一,不是所有的道教都這樣,雄文堂是其中之一。也是胡秀華祖師所創的雄文堂,還有幾個道門也是,可是很少。大部份的道教或是大部份的佛教,都是像我剛所講的,必需以後天的方式,首先入門,給予法號歸依之後,有了學生證之後,你才按照方法學裡面,花漫長的時間,幾年每天幾小時,很多年幾個月幾個月的時候,才把這個法力修持出來。 在我們原住民祖靈信仰裡面,巫師是祖靈所挑選,而不是世襲。可以女孩子有,不可以男孩子有。男孩子叫祭司,祭司的資料是比較低的,資格比較高的叫巫師。這翻譯的問題,也許你覺得巫師不是很崇高,在他們講巫師是最高。他們巫師有很多是有血源關係的,並不是你一出生就是巫師。而是女性的原住民,在幾歲的時候會有天上一顆神珠掉在你旁邊,就算你把它丟掉,你住高雄,神珠出現,祖靈要你當神職人員巫師。你說我工作正好,馬上搬家到台北,搬家完之後,新的家具一打開那顆珠子又出現了,祖靈召喚你回部落。所以他們也是後天賜與,當你接受到祖靈召喚,回來由原本的巫師給你的時候,這些神力就像雄文堂一樣,你入雄文堂變成法門弟子,這些神力很快很快就出現了,當你按照在教門裡面的咒語和儀軌去做,這些巫師出去的咒語、占卜,全都是有法力、神力的,大概是這樣解釋給大家聽。在我們道教裡面,男生叫道士,女生叫女冠,在演戲裡面的話比較簡單,叫男道士、女道士,比較大家可以聽的懂的,正式的叫道士跟和女冠。 雄文堂教門的本體就是西天如來佛祖,雄文堂的淨土就叫雄文堂。雄文堂淨士本身就是佛祖的本體,要進入雄文堂會有一個天門,無形的天門。道教要進入各個神仙洞天有個入口,我們把這個入口叫做天門。雄文堂的牌比較特別的是,這個天門都是開著,有開光的雄文堂牌天門是開著。每個雄文堂的牌裡面,堂裡面的牌會有一個師公在,弟子的牌子裡面會有執法師公在。由天界到人界的時候,就是透過這個天門,這是比較特別的地方。假如說有弟子離開了雄文堂的話,天門就會關閉,雄文堂的入門有規矩,很嚴格,你自己確定想清楚了,你是要當信徒還是要當神職人員。若你很確定說要當神職人員,那麼才歸依入門,那只當信徒,倒是沒什麼差別,一般的道教信徒都是一樣。雄文堂入門是拜師,師不是指我,我是陽師,拜師是指拜西天如來佛祖親師傅為師,跟佛教不一樣。佛教的拜師指的是授你戒的大和尚,假如我是仁波切大寶法王,你拜我為師,你是我的弟子,你也是佛弟子,可是你是我大寶法王的弟子。假如你是拜第十四張天師為師,那你是第十四張天師的弟子,在雄文堂裡面,你的老師是西天如來佛祖,而不是我,我的法號叫佛靈子,可是我是佛靈子是西天如來佛祖在陽間現任的代言人,就是掌門人,就是雄文堂法門掌教的教主。你可以把雄文堂掌門、陽師的身份想成是天主教的教宗,意義是一樣的,教宗是最接近神的一個代言人。所以當今天有一個新的弟子要入門,要授與你法力,要把你韌體做更新,要教導新的東西的時候,一定都是透過掌門人,就是透過陽師來做教導。假如說今天自己對師公牌點香擲筊,有三個杯,你就說我可以做什麼法事了,這都是不可以的,也就是說法事上最接近西天如來佛祖的唯一代言人就只有陽師,就是現任掌門人。其他人不管說,你跟師公溝通怎麼樣,都要陽師講了才算數,這是就是我們教團的規定。不管你想要怎麼樣,最後還是要由市長批了才算,副市長可以代行,最後還是要由市長承認這個才算,這個機構是這樣,雄文堂也是這樣。 雄文堂的入門,在古時候跟現在的規定有不同。在古時候,所有的入門是要發誓,我今天下了決心要來學習,就像儒教要拜孔子為師,要準備簡單的拜師禮。可是我授與你這麼多學識、修行的技巧,你除了準備拜師禮之外,你必需有真正下定決心。而不是讓我花了十年、二十年教你,你當作玩票性質,覺得不適合就離開。這不是人間的學校,這是神明的學校。因此在古時候,道教所有的入門都必需發毒誓,如果離開是要下地獄,表示他是不可以回頭,一回頭就是下地獄,你還敢回頭嗎?既然不回頭,你一入門想清楚就是認真學。雄文堂現在的規定是由陽師決定,陽師是你要離開可以,一次機會,可是這一世不會有第二次的機會再入雄文堂。所以你入學的ID卡,在我們入門的地方你都可以刷卡進入,雄文堂的弟子入門之後,你按照雄文堂掌門陽師所教導的方法,就有法力可以召請神明,可以做法事,如果你離開雄文堂,這個ID卡就要回收,因為是後天給予的東西,回收之後法力就沒有了,除非是說你的法力是不經由ID卡,你找了其他途徑,不經由ID卡就有法力,當然不受影響,可是如果所有的東西是經由雄文堂這道體系而衍生的神明命令的話,完全就失效了。 我們今天就上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