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第四壇 不屬於自然之神的三清

第一天第四壇

不屬於自然之神的三清

三清對應三炁,在宇宙還沒形成之前的三炁的作用為何?大家剛剛念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的時候有提到,「無極」、「太極」、「一動落下塵埃」。要講的是這個動,為什麼一動就開始有了娑婆世界的產生?你看經本第八頁有講:人是從陰陽胚胎而生,不管出生是男生、女生,皆從無極而來;中間一動落下塵埃。本來是在無極,一動之後娑婆世界產生,你才會在娑婆世界出世。現在講這一動是什麼?是心念的一動嗎?非也,因為那時候還沒有成形,你從無極而來,你在無極裡面根本沒有形體,沒有所謂的生物。既然沒有個體怎麼會有心動?你沒有個體的心(還沒形成),因為有人體才會有心,有心的時候,有想念才有動。

如果沒有形體、這個人,哪來的心?比如說這個程式已經寫完了,可以執行了,程式開始在跑,展現成果,這個才叫動。如果這個程式只是散落的程式行而已,是沒有辬法跑的,也就不會看到成果。所以起心動念的心念,其實它是很複雜很複雜的,前面的念頭、緣份的關係,形成完整成熟的念頭,再從這個成熟的念頭又有連鎖反應,起了第二個念頭、第三個念頭、第四個念頭產生。睡覺的時候只是你的念頭降到最低的程度而已,有時候還不至於完全沒有念頭。你眼睛睜開之後,開始小念頭、中念頭、大念頭,再衍生出一個小念頭、中念頭、大念頭,在你醒過來的時候的心念不斷。因此,這裡的動不是因為心念,那時候你根本沒有個體,沒有心哪來的動?所以如果從無形到個體(形成)的這個動,這指的是宇宙的氣動,也就是宇宙的動盪,就像北極震盪一般。

宇宙的動,你可以想像宇宙在混沌之初,宇宙是完全靜止的。在靜止裡面,有些成分是比較清的,有些是比較濁的,清總會往上飄一點,濁的往下沉。飄和沉就是一個動,一個往上一個往下,這不是動嗎?先天無形的炁動,不是有形,因為宇宙還沒有形成。就像剛聊天的煮飯用瓦斯爐看到明火,比較舊的電爐可以看到線圈,一直到現在比較進步的電磁爐,它是磁場。假如我只是放個紙杯在電磁爐上面,就算你火力開到最大,這個紙杯也不會融化,因為它不會導電。換個鋁鍋、銅鍋也不會加熱,一定要換個鐵鍋放在電磁爐上面它才會導熱,這是眼睛看不到的東西,微波也是你看不到的東西。在宇宙還沒有生成之前,清跟濁只是一個描述,清的炁跟濁的炁,不是說它真的是一個顆粒,只是說它的特性不同。在宇宙混沌之初,特性不同的炁開始產生,因為特性不同的關係而移動。這個時間的移動,你可以想像就像有形世界的移動。而這個移動即使是最小最小的時間,時間最小是一秒鐘,最小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一百萬分之一,最小最小的一剎那,那麼一點點時間的動,就誕生了宇宙。所以娑婆世界的誕生不是因為業,只是單純宇宙的變化而已。三清、三炁是指宇宙還沒有動之前,在混沌之初就有三種炁,三種宇宙的基本炁。

所以三清不屬於存在後天的神,也不是自然之神,而是在自然之神更上面,三清是在混純之初就存在的道教祖師。這壇先講動,等下壇再繼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