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4日 雄文堂台中分堂
修行是一條漫長的路,如何知道走得是否正確?用什麼方法衡量?佛教以戒律,儒教以禮法。
佛教以心性自省為主,屬於內觀的法門;內心的表現為無形無相,因此,需要有形的戒律來做為行止的依歸。「戒律」如同一把尺,心依循「戒律」這把尺的度量而維持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不至於狂放,不淪於自我遺棄。佛戒好比是一座在苦海浮沈船隻的燈塔,指引彼岸的方向。故,佛教是以戒律為心的準則。相對於佛教,道教就沒有那麼繁複的戒律束縛。並不是說佛教講戒律,道教就不重戒律;而是道教的修煉要走到極致並不是依賴戒律,佛道的修煉法各有不同的路徑。
道教的戒律從不框束弟子要做些什麼,道律比佛教寬鬆很多,原因之一是受道家哲學思想的影響。道教戒律是為了維持道團的基本制度,非如佛制用來制心;雖然在道教發展史中,受到三教一統的潮流影響而參雜了佛法、佛教的影子,然而道戒始終維持在最基本的約束,如:不殺生、不偷盜、不醉酒,甚至對於葷素的觀念也只是做功德想,食素乃體恤上蒼慈悲、不殺生之意,並不是吃葷就有違修行,更不是吃了葷就會破功。既然道教修煉不以戒律為尺,那麼你會問:「難道道教就不重心性嗎?還是道教是心外求法、以身求法?如果道教也是唯心,那沒有了戒律,如何知道這條路走的對不對?」
心外求法當然皆落虛妄,但在心性的開發探索上,道術另有妙趣。唐末宋初時的道教,在魏華存祖師的時代,「心性的修持」是在唸經的過程中內心細思經文的要義,唸經的時候,一面持誦一面反思。在靜中、定中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性。道士的修行在經文的唸誦和思維內省中逐漸增長,思維修是心性修持的法要,這也是教派、教門的重點。當然,這和後來興起的雄文堂有很大的差別,我們雄文堂是沒有唸經的。
雄文堂的前身:上清派的重要經典之一-黃庭內景經,這是上清派的重點修煉法術。以黃庭經來說,當中有很多的篇章注重「存思」,當持誦者的心在禪修上有一定的水準,於冥想中進入法力境界,內心就在禪觀中進入了道術思構的黃庭內景之中。此景為幻化所現,非實相;幻景是心的依附。也就是說,上清派祖師以黃庭內景經為心性修煉的標竿,如同佛戒的作用。一切的戒律、規章皆為權巧方便,而非實相;佛教以戒律為心的準則,道教以黃庭內景為心的準則。法雖不同,但以心為本為佛道兩者修道的不異法門。什麼是內景?內景並不是用密教的觀想法在心中架構一個類似西方極樂世界或三清淨土,NO!內景中所呈現的法力現量境界包含了三萬六千神,以及種種互相交雜的、隱而未現的、透露一半的、甚至是未萌芽的意識種子。在強大法力之下,這一切心之元素在內景境界中幻現。因此,內景之神妙境界是將內心的種種思維、潛意識中成熟的與未成熟的種種情感,拉上一條條的關係線,在內心所構成一個情感的三千大千世界。
當一個人有不滿的情緒不敢說出來:例如堂主要求你來打掃、老板要求多做一些工作卻沒有加班費、選舉期間候選人開的芭樂票等等。不滿、憤怒藏在內心,從小到大累積種種情緒,有什麼不滿可能也已忘了,但這些在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還是凌散的存在著,這些就是藏在心中的油污石頭。在佛教的內觀法門,將這些存在心中種種的污點,在內觀中思維種種變化,將這些汙點當成自然,在佛光中逐漸洗去,因為平靜的心有淨化的功能,在禪思中被淨化,所以石頭仍在,只是油汙的石頭變成閃耀的鑽石,不再礙眼,這就是佛教。
那麼道教呢?早期上清派祖師下凡傳下黃庭內景修真法,內景是藉由心性修煉而變化出來的法力境界。若心性不修,幻景則不現,這是道教的修心法門,此法有異於佛門之法。當然,匡正修行的道路並非只有黃庭經一門而已,舉此為例,是因為這是我們上清派祖師所傳授的密法。 修煉黃庭內景法,幻景中所呈現的種種形象可做為修煉走向正邪與否的一個依歸。若一個道士的心性已經走偏,內景之中產生的人物景像將趨於凶惡、兵燹戰亂;若道士走的路合乎道的法則,那麼內景是充滿光明、祥和,甚至空無一物。內景之相的生滅轉變正是修行路正確與否的的自心評鑑。一個道士可以舌燦蓮花,文章可以寫的很好,但若內心是實實在在的小人,如此其內景境界是慘不忍睹的,充滿爭戰與衝突。若心正無邪,內景之中哪來的惡徒、悲傷與不滿? 內景法是幻化中的神通方便,當內景充滿光明、祥和,甚至無一物時,內心正是處於無為之境。在內景法中,你的身形已逐漸轉化成道家的炁,非凡夫肉體,由形化炁而趨於圓滿。當功成圓滿之時,是炁化神,得神明接引步入三清;在無為之中已可成就與天地同壽的地仙,若得神明接引直入太清就是天仙、金仙,這是上清派法門。
Q&A Q:那輪迴在此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A:輪迴本身就是幻境,本身已無幻境的人,哪來的輪迴,沒有輪迴,自然與天同壽。
Q:那因緣法也是幻嗎? A:因緣法是另一個幻生、幻滅的法。
Q:之前曾經看過密教的某些人會在網路文章中說在夢中斬妖除魔,這個與在內景中砍殺敵人惡徒相同嗎? A:在內景之中的消滅敵人惡徒是沒有情緒的,是自動發生的,不像密教打敗了會得意洋洋那是幻覺是大腦意識,在內景中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色看著這一切發生,就是知,你就是他,無決定權卻彷彿身歷其境。
Q:在內景之中是如何消滅惡徒敵人? A:在內景中的消滅只是一個亮光的生與滅,法力之下產生的投影,包含著喜悅、愛情、親情等等情緒,並不只有不滿的情緒。
Q:何時才能進入內景?在睡夢中夢到天馬行空算是進入內景之中嗎? A:內景是在修法禪定中才會發生,晚上睡夢中的夢境,一般只是日有所思夢有所夢的想像而已。 |
佛與道之異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