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1月18日 雄文堂高雄總堂
修煉上,道教祖師們一致認為,「道」是先天一炁,而這一炁又化生天地萬物。所以,想要修煉長生就要學道,想要學道就要重視先天炁。先天炁在無形上是精神的本體,也是生命的起源,所以,人們若懂得修煉先天炁的方法就能成為神仙。 萬物由「炁」而生,「形」與「神」又與「气」相連。所以對於「气」「炁」之重視是道教修煉不同於佛教的最大要點。
佛道修行還有很多不同之處。 佛教剛傳入中土之初,被認為之黃老之術,哲理上和道家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漸漸地,佛家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和道教有絕大的不同,重點之一就是在神形、生死等問題有不同的觀點。佛教認為人的生命就是因為無明而在無窮盡的輪迴之中依業而受生,唯有破除無明,洞悟萬法本空的實相,才能證取永恆的法身解脫。所以,對佛教而言,人有肉體是因為「心」的執著所造成。
道教的目標則是追求長生不死以成神仙,是「神形合一」的成就,所以在早期的道教故事中有白日飛昇、雞犬升天等傳說。道教在後續的發展上走上「內丹術」,由神形合一的核心思想而轉化為「神形俱妙」。內容上,也就是由原本肉體的「形」透過修煉而昇華成「气」,在由「气」與「神」合一,變成為「神气合一」。而這神气合一的生命再反歸大道,與道合一,就成為無形的法性成就,也就是返本歸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