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之別

2015 年 3 月 18 日 高雄共修筆記

人部法:用心之別

早期的人類社會因常有戰爭、種種紛亂,以行善為宗旨之一的宗教團體是社會安定的支柱,所以一開始宗教和行善是劃上等號的。當國家、社會等的發展逐漸成熟、宗教與行善分家,行善、佈施就成為只是宗教的一部份,但不等於全部,國家內的社會福利制度或是單純的慈善團體逐漸取代原本由宗教所為之慈善角色。也就是說,一個單純有愛心去行善的人也可以是無神論者。

陽師今天強調:目前的政治制度、文明與科技發展比幾千年前進步很多,你要分清楚那一個是「心靈」,那一個是「物質」?理想、名利、事業發展、抱負等等之間不可以有互相衝。例如:慈善家捐錢做善事,但他卻是用騙的、偷的方式賺錢,如此,這個捐出來的錢就不是淨財。又,宗教募來的法財除了用在法務上,一方面又拿來做物質利潤上的投資,這都是不對的。你喜歡幫助弱勢團體、社會大眾,那是你的理想,而你沒有在「內修」的層面的下功夫,就算你是比爾蓋茲捐很多錢給慈善機構,在心靈上依然是一個鴨蛋。在神學的眼光、閻羅王的功德簿裡,這些佈施濟眾再多,在宇宙中功德還是等於0。梁武帝學佛、佈施、蓋很多佛寺,把國家建設成一個佛國,在達摩祖師、閻羅王眼裡依然沒有功德。因為這是你個人的一個理想,與修行毫無瓜葛。

在生活上,要分清楚:那些是「心靈上的自我成長」、那些是你的「抱負」,不能攪拌在一起!

你不能說因為自己努力賺錢,把所賺的錢的1/10捐給弱勢團體、慈善機關,就自認為是有在「修」的大善人,事實上是零分!在心靈上努力修行,唸財神咒、供奉財寶天王,希望能夠獲得天財,但在實際生活上卻不認真工作,做生意時腰彎不下去,如此,在宗教上雖然修為高,生活上卻是0分。即使貴為一派掌門,修為很好、打坐開悟境界很高,但這不代表你若開7-11就會賺錢,很可能因管理不善而連房租都付不出來而被迫關門。

就算天生福報高,也要在世間上努力才會真正致富,不努力財不會進。以我們這邊來問事的人來說,十分之九都是來問事業,每個人的事業線有高有低,有人來問事時,甚至財神爺就站在旁邊,雖然來人智商高,但他做事業不細心,認為傻傻的做就可以成功,有如此簡單嗎?就算財神爺已經立於其身後也無能為力。從商者對於市場的變化有沒有去了解?資源懂不懂得去利用?這關係到客戶的來源。舉例來說:有人說有麥當勞的地方就會有肯德基,因為麥當勞在開店前就會先做市場分析,了解市場上的需求,肯德基不需要再花錢來做市調,直接開在麥當勞旁邊就會賺錢,這是事實。

如果你自己沒有好好在人間努力,只想藉由祭祀、拜拜來彌補,你註定要走冤枉路!到處求,就算找到問事很靈的地方、拜拜很靈的地方,事業就會好嗎?沒有用的!你要先看看自己腳步踏錯在哪裡?神明小小的指點一下迷津就有用;就怕點不醒,明明轉個彎就要發了,卻因你固執地撞下去,以致於生意不成,如此,財神爺也只能在一旁嘆息。

你來這裡是為了修行、學道、學法,而如何才能修的好?才能達到你的目的?很多人以為拜的神明越大尊,進步就越快,這是不對的!修行和神明沒有直接無關,「心靈探討」關鍵還是在於你的「心」!好比事業成功與否 在於你在時間、地點上的選擇,及如何用服務換取利益等等,處處都要用心,修行也是一樣要用心!

◎今天,我們要做「用心」的功課:

步驟1: 今天從起床到現在發生過的喜、怒、哀、樂,自己取一件事來反省。

比如說因為一件事生氣,但是生氣是真的對方不對,還是自己不知道怎麼辦,所以生氣來處理 ?

你很開心,是因為隨著別人開心,還是自己本身很開心,所以發自內心的快樂 ?

步驟2: 右手舉起,掌心朝外,感受周圍的磁場變化,感受到周圍的氣後就把這股氣吸進身體,導入到丹田處。再閉氣3秒鐘,吐出。以此循環。

◎陽師講解 :

剛才「檢討的心」,就是修行人的「正念」。

修行的心即是:心的「綜觀」,理智的分析。不是靠著教條,不是觸犯那一條教條;不是親師傅說什麼;不是佛祖說的20大戒、50小戒。而是你「自我」以「正念」去分析。不是有一條戒律規定有什麼不可以去想,而是以你目前成長的程度去推敲,反省自己的行為對嗎?

攝影的鏡頭拉遠、拉近,呈現的畫面感覺不同。角度不同,分析的結果就不同,修行不是只有用教條來看,你自己的生活要以你的角度來分析,當你如此做,對不對?自己要反省!喜怒哀樂發洩過後,要反省:為什麼有這些情緒?有無過當?如果你連自己的情緒反應都沒有感覺,這就是沒有正念,不是ㄧ位修行人。就算你布施再多,但最後功德是零,無功無德。

當你有正念時,本性、本心、心眼就打開,如同剛才大家把手心打開,會很快有感受,是因為先「自我反省」產生正念的磁場,所以做得很順。沒有正念,心脈就會封起來;有正念,磁場很強,感受清楚明白。一個沒有正念的人,即使可以通靈,通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妄念!是愚痴之人。

明天再複習正念的技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