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筆記高雄分堂 點燈與焚香 今天是瑤池金母大天尊的生日,雄文堂並未替之祝壽。我們雄文堂一年只有一次的祝壽活動就是幫胡秀華祖師慶生,這是在以前就講過的。大家來到堂裡記得要上香、頂禮,這是基本的禮節,別忘記了。今天來談燈的意義,燈的法術就先不談。 英國的佛教徒是不點香的,移民過去的香港人第二代(華裔)佛教徒則有點香。在英國唐人街可以買的到香,有印度香、香精香,各種不同味道的香,香料味很重。基本上英國的佛教徒都是學習南傳佛教,原始佛教,主要供奉的只有釋迦摩尼佛,與北傳教徒不同。佛像很少、供品很少、壇城也很簡單,偏向日本的禪風:一個佛像、一個長方型的矮桌、一個蠟燭、大約就只有這樣,沒有香爐。蠟燭是有香精的那種,和我們點的紅蠟燭是不一樣的。大多在英國的佛像是沒有開光的,只是標誌。禪坐時才點香,打坐不是為了求佛庇佑而是思考人生的意義。打坐時所學的佛教哲思和西洋哲學很像,大多數的西洋人因為喜歡佛教哲學的意義而打坐,並不崇拜偶像也不迷信。 現今歐洲各國,尤其是英法等經濟強國已經很少人信教(基督教和天主教),雖然出生、結婚和死亡時會至教會的儀式,但是不代表信教,只是文化傳統遺留下來的習俗。許多教會逐漸沒落,神職人員死後後繼無人的情況使得教堂只得出售,只有在比較落後的國家才較信仰神。因為歐洲人不相信祈禱就可以得到救贖,反而原始佛教所教導的正念等哲學與其科學精神相符,因此受到很多人喜歡,很多人會去參加閉關。禪修尤重EQ(情緒商數Emotionalquotient),mindfullness的自我省思和南傳佛教的哲學相近。歐洲有很多佛學閉關中心,經常舉辦為期十天的閉關活動,在十天的隔離靜修中讓心靈和諧,非常受到有科學精神的西洋人歡迎。反之,移民過去的華人還是偏好禮拜、求神問卜式的信仰,也有問事、祭祀等的宗教儀式,和台灣比較相近。 蠟燭和油燈 以前佛教所謂的燈是指心燈。燈代表光明,是指引方向的指標,燃燈拜佛不代表佛祖會因燈之故而下降,你會因此看見佛祖。心燈代表的意義是佛祖指引你的心如何前進,給予無形的方向,成為無形的指引。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在世的時代不迷信、不崇拜偶像的,佛弟子按照佛祖的教導一步步修練心行。因此,點燈是祈願佛賜指引,這是早期點燈的意義。油燈也好,心燈也罷,燃燈供佛皆等於方向,打坐完就熄滅燈,沒有供品。 南傳佛教裡有些佛像是沒有開光的,有些是有的。在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這些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語言使用英文,佛教經書是用英文寫的,所以佛法西傳到英國並不困難。英國也有很多洋人佛教徒,去佛教中心打坐的人很多,有點像學瑜珈與宗教無關。他們對於宗教儀式或偶像等不感興趣,而所注重的是佛學中的哲學,比較趨近原始佛法。在那裏佛書是用英文寫的,是學習八正道、四聖諦裏的哲學,對於佛並不崇拜。在這方面南傳和北傳佛教有很大的差別,北傳佛教重視神格化的佛陀崇拜,宗教儀式繁複;南傳佛法是部派佛教,以阿羅漢為上首。但不論是何者,都不會如以前林俊觀所教,利用宗教來控制人心,把宗教當成幫派來經營。 雄文堂於佛(神明)前供燈的意義則不同,此之功用為庇佑,如在黑暗困頓之中得光明守護。比如這次高雄氣爆事件中,危急之刻,冥冥中得光明庇佑,得脫風險。既然佛前點燈是庇護之用,因此佛像就要有神靈在裡面,也就是要有開光的佛像才會有庇護的能力。若是洋人佛壇內沒有開光的佛像,點燈就失去了庇護之功,因佛像內無神明之故。 人和神明溝通的方式 香,代表媒介、訊息的傳遞。傳遞什麼?問安、問好。燃香於爐內,心意透過燃煙傳遞給無形的神明;你若向神明問好,這訊息就會由香來傳遞。為什麼燒香能夠傳達訊息呢?因香火燃燒產生飛煙,裊裊香煙順著風息,由一處飄至另外一處,如同訊息由甲方至乙方。取此之意,佛前燒香則神明開天聽,讓人間盡情訴說。所以,用手拜拜不能傳遞訊息。寺廟裡面若有多爐,則一個爐就是針對一個殿內神尊的問候;香爐內若已有立香,則那些香是前人向神明的問候,他們的問候並不代表你,與你無關。所以,儘管香爐裡面仍有燃香,你還是要另外點香問候。 家內有供奉壇城的人與神明關係密切,早、中、晚燒香問候代表著有所求:早安,請保佑我工作順利。午安,請保佑我平安健康好吃好睡。晚安,請保佑我的小孩不要打架鬧事,讓我常接到學校的電話…等等求保佑的問候,祈求庇佑的問候。 如果你沒有問候(燒香),神明是不會特別庇佑你的。這好比在醫院裡有設置服務台,志工穿著志工服在那裡為民眾服務。如果你只是路過而沒有去詢問,志工是不會主動來協助你的,他們會覺得你可以自己處理,就算你拿著地圖在那邊走來走去,沒有主動詢問還是不會被理會。在壇城前面也是一樣的:神明在此,你若不問候,不燒香,神明會當做你沒有問題,你可以處理自己的問題。那麼,祂就會放手讓你學習成長。 在道教的廟裡,香爐常常被插得很滿,甚至沒有多餘的空間供後來者插香,因此廟裡面的工作人員往往會把未燒完的香先行清除,挪出空間,讓後面的人有位置插香。你會問: 剛插上的香還不到三十秒就被拿走,會有效嗎?神明會聽到我的祈願嗎?有的,神明一定會處理,被拔掉的香集中到大金爐一起燒化,祈願者的心念也隨之被傾聽。但,如果是被工作人員拔掉後直接丟到垃圾桶,那就拔掉的人負因果責任。 佛寺是不燒金紙的,但是最近有些寺廟順應民間習俗而開始燒金紙。金紙代表「文書」,乃傳遞人間和天界訊息的意義,借火化傳訊息給神明知道。現在的金紙演化成錢,變成冥幣的代稱;民間習俗燒金紙給祖先讓他們可以在陰間收到陽間子孫給予的資財,可以拿去購買等值的物品。蛋,有效嗎?老實說沒有效。因為陰陽兩隔,憑什麼你燒的東西冥間會收到?燒錢就有錢用、燒房子就有房子住,燒蓮花座就可以坐蓮花往生極樂世界?哪有這麼好的事情!白河以種植蓮花出名,取蓮花田的荷花燒化給祖先,則所有的祖先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那是不可能的!燃燒所產生的火力沒有那麼大的效能將一個世界的東西送至另外一個世界。 燒香是最直接而能涵蓋精神訊息的方法。燃香不用顧忌香材品質好壞、價格高低,只要是能燃燒冒煙的香,都是一樣的意義,都是用來傳遞一個訊息。燃燒時間的長短與否並不影響訊息傳遞,點一個小時與點十個小時都是一樣的意義,不會因為你插一支超大的香就可以比較有效;因此,香的粗細並不重要。昂貴的香不刺鼻,不因在室內燃燒而使得濃嗆的化學味影響你的思考,這是唯一的好處。若你堅持要買一萬塊的香是你自己的意思,在神明的世界裡根本不需要香,香品的好壞在神明世界完全沒有價值,以昂貴的香供佛並不會拉近你與神明的距離。 點一根香就可以傳遞訊息,想傳達給神明的訊息越簡單愈好;如果有很多事要求,趕快一次說清楚就可以。事情若緊急可以多次點香禱告(一次仍然是一支香即可),不用一次就燒一大把香。除非是法術上需使用大把的香,或者特定數目的香支,否則不需計較點香的數目。 問:燃香可以供佛嗎? 答:人間香品是不能供佛的,只有「心香」才可以供佛。 心香等於菩提心,修行者的心因為幫助別人而感到喜悅,受幫助的人很感謝你的心,這種心香就是最好的供品。比如最近氣爆、水災,在災區有一些獨居老人行動不便,你送便當或是物資給獨居的阿嬤,讓阿嬤感到溫暖而開心,這就是最好的供品。有形的供品比不上實際付出的行為(善行)。 低階的神明,還在六道輪迴的神明等,和人間相近,習氣也雷同,如此的神靈才會喜歡你把祂當皇帝供養。比如說:國小時如果你被選為班長,你會覺得很光榮,很開心。上大學時,要選班代,你一定會躲的遠遠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已經知道當班代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像萬應公或是萬應婆這類低階的神明,祂們是越被拜越開心,喜歡把廟裡面弄得越熱鬧越好。 高階的神明所扮演的一個引導你學習的導師角色,做為信徒的指引,看著你在道法的修徒上有沒有走偏?當父母有沒有盡責職?是否走在正道上?要當你人間的導師,引導你順利的修行,這是很重大的責任。你若做壞事求他,他也不能保佑你什麼,因為神明是要止惡揚善的。高階的神明不需要你的供養,沒有供品也沒關係;反之,對低階神明的供養要多盡心,供品愈多愈好,如一卡車的豬肉供養,滿山滿海的供品等等,這就是兩者的差別。對高階的神明來說,於人間示現是一份神明界的工作、職責,祂們要的是你能有正知、正見。 再一次的摘要:
問:點三根香和一根香的差別? 答:一根香:單純的問候。三根香:是對整個神明體系的問候,比較完整而尊敬的方式。以瑤池金母大天尊為例,金母派是很大的體系,在天界、地界、冥間裡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神明、護法及眷屬。點三根香是統整頂禮。 問:請問陽師剛才提到擲杯大都不會很準確,要如何判斷準不準確? 答:擲杯不準是因你的問題太複雜瑣屑,神明不想理你,或是不能回答你。也有可能主神不在,護法不知道該由誰要回應你的擲杯,所以會有出入。擲杯的結果要用你自己的智慧來判斷。 問:如果是在家裡的壇城前擲杯還是會不準確嗎,還是說不要擲杯比較好? 答:神明是你心靈的導師,要問跟修行有關的事,不要把生活裡的瑣事都拿來請示神明。 問:再請問陽師,聞到檀香是真有神明來到或是一種心理作用? 答:這比如臭豆腐、酒香...等種種氣味都有其意義,香的味道或滋味是與記憶感受產生連結。當你感受到無形力量時,你的潛意識浮現出對神明的敬畏,而你大腦裡對神明的印象是檀香,因此,就會產生聞到檀香的感受(心靈記憶的投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