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日高雄共修筆記 神道信仰與有為信仰 若有人運氣不好、事業不順、住起來不安寧,逢神明遶境後就會獲得改善,神明巡視之後地方一切平安;王爺、王船、城隍出巡都有類似的效果,各地方的風俗不同,出動的神明不同,但是效果是一樣的。陽師問大家:天上聖母出巡,在地有王爺廟、城隍廟,媽祖路過時需不需要去參拜地方的主神?比如當地有一間三山國王廟很興旺,媽祖出巡第一次來這個地方,路徑是要先到三山國王廟去拜會一下,還是繞到最遠的地方後再回來? 答案:先拜會是人間的禮貌,以「天界」的觀點呢?媽祖出巡,這地方的神明都會一起協助祂,我們看得到的是有形的媽祖神轎隊伍,而地方上一切無形的神明也都會一起遶境,如此還需要去拜訪嗎?答:除非剛好順路,或人間廟方主委之間有交流就會禮尚往來,才需要特別將神轎移送至地方廟宇會面。實際上,地方神明出巡乃一大事,不只只是一尊出巡而已,地方上的神明是全部出動的。 地方上的問題神明都是知道的,為什麼等到出巡時才處理呢?因為有些人受苦是在「還因果」,神明都知道,所以只能靜待業緣果報的發生。唯有在出巡時,此惡業才由眾神明的力量一起收走。 在神道的信仰中,神明好比是君王,信徒好比是一個大國的百姓,神明的職責就如國王治理國家,百姓崇敬國王,所以廟都蓋的很漂亮,廟就像國王的城堡一般。神道的思想在中國、西藏、中亞、日本都存在。凡是有皈依、需求安定、遮止災難、幫助黎民百姓作用的廟都蓋得很漂亮,在西方國家如天主教、基督教,人民可以祈禱的地方如教堂,一定是蓋得很美的,教堂就好比國王居住的地方。寺廟建築一方面是人心所向,一方面也是神明冥冥之中的引導,告知興建之法。所以各地廟宇會如此富麗堂皇多少是有上面所講的因素,法門弟子知曉其中的道裡即可,不要去迷這些東西,知道不等於要去做。雄文堂不需要華麗宏偉的道場。 你若恭謹神明,則平時路過媽祖廟,進去參拜時,先點香虔誠地稟告自己是雄文堂的弟子,報上佛號(佛x子),今日路過此地,請媽祖祝福我在修道的路上順順利利。你可以燒金紙或準備一些供品,然後坐一下感應靈氣。當你報上名號神明就會知道你是雄文堂弟子,記下來你很有心,若祂們看到你有災難,也會幫助你大事化小,保佑你平安,這樣子就可以了,不需要刻意參加遶境的活動。 現在開複習上週教的課程: 一、首先調整坐姿,放輕鬆,耳朵專心聽空調馬達的聲音。 二、現在吸一口氣閉氣三到五秒,吐出後自然呼吸,觀察丹田氣的變化,不是引導氣到丹田。 此法最難在第一步,耳朵聆聽1~2種聲音,處於「無為」的狀態最難。 第二步是「無為而為」,觀察的重點在「無為」上,你達不到第一步就做不成第二步;「有為」的觀察。。。。心靜下來,觀察不管有為或無為。。。「有為」的觀察,丹田不會漲大、氣不會迅速全滿;至於第三步今天不做。 「法依循道」的原理與你的領會有關。陽師常講一些小故事,幫助你了解一些道教的哲理,我所談的不是深奥的倫理、經書,都是一些生活化的東西,道教的教儀不需一付道貌岸然的樣子,或是換上華貴的道袍,陽師坐的這張沙發已經破了也沒有急著找人修補,外相的呈現不是最重要的事。一般佛教開始時,用讚經、唱偈營造莊嚴感,讓你產生信心,覺得自己三生有幸可以參與其中,藉由儀式、儀軌來產生凝聚力,這合不合乎道?答案是不合乎道,是「有為」的操縱。 陽師不是要批評人家、揭人瘡疤。雄文堂數百年來是一個單純「教導」的教派,你來雄文堂是緣份,不需要用手段,如果你能畢業是萬中選一,身處三界火宅不知寶是眾生常態,親師傅早有覺悟,弟子有來有去。修行就是一種人間的考驗,人最大的考驗就是以為自己什麼都會、「貢高我慢」而不知反省自己。如果有一天陽師自誇沒有辦不成的案子,親師傅也會搖頭嘆氣!辦事成不成與當事人、老天爺有關,陽師不敢說辦事件件成功,但也不至於什麼都不成,看到大家來參加共修,都可以漸漸進步,平平安安,至少不會愈來愈差,陽師就很高興了。其他的就靠你自己努力,以後能大富大貴那也是你自己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