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與普渡的意義

2016年8月17日 高雄分堂共修筆記

鬼門與普渡的意義

首先來做一個簡單的共修:左手感受太陰之炁,右手感受太陽之炁,將兩炁同時存在於身體裡,讓兩炁調和身體的氣。要專注在兩炁是否正確地感受,兩炁是分別在於身體的左、右,練習時可別將兩炁混為一起,這是要注意的重點。

練習10分鐘。

今天剛好是農曆的中元節7月15日,中元節在日本則是訂在西曆8月15日,名稱是盂蘭盆節。盂蘭盆節在日本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各地的寺廟都會舉辦活動、遊行,大家會穿著傳統服飾一起參與活動。

過去在幕府時代,戶籍是登記在附近的寺廟裡的,所以到了現在日本人死亡時的禮儀還是使用佛教的儀式,但是小孩出生和結婚的儀式是以神道教儀式來舉行,日本佛教的勢力隨著幕府時期的結束而衰退,原因與佛教和政治太密切有關,現在日本則以神道教為主。

日本盂蘭盆節則是沿用佛教的儀式來祈福舉辦活動。中土漢人地區,中元節就是地官大帝(清虛大帝)的生日,在這一日祈求地官大帝赦罪、普渡亡魂,用的是道教的儀式。

佛教僧侶遇到雨季就不外出傳法,大家聚集在一起閉關修行,稱之為結夏安居,在這三個月雨季裡大家聚集一起禮佛、供天,結束當天就是農曆7月15日,稱為佛歡喜日。在佛教裡有一經典名為目蓮救母,因目蓮使用神通見到自己的母親在鬼道裡受苦,最後得佛陀指示在7月15日這天供養許多僧人,僧人再把這些供養給許多惡鬼,把功德迴向給他母親,後來救母成功這故事變成佛教忠孝故事經典。結夏安居和目蓮救母的故事二合一就演變成盂蘭盆節。

在西方就沒有中元節這樣的習俗,沒有鬼門開或放水燈這些習俗,只在亞洲有佛教信仰的地方才有這些禮俗。鬼月習俗很多,在醫院也有鬼月的一些故事和傳說,所以病患需要開刀都希望拖過農曆七月再開,因為害怕鬼月鬼神放出來會有事情發生。

到底七月鬼門開不開呢?在陽師看來,應該說在道教並沒有鬼月開鬼門的事情,鬼就是在鬼道裡。民間習俗裡鬼門可以打開讓鬼可以進入陽間,結合普渡、法會等儀式讓三惡道的鬼、在陰間受刑罰的鬼可以放假到陽間來接受供養,這是一種高度理想化的故事。請神、鬼吃供品,做功德來迴向,就像發揮愛心請街友吃頓飯、給他們禦寒的衣物,到了截止日再把鬼送回,關鬼門讓陰陽秩序恢復正常。這只是一種習俗和文化,並不是真實存在,既然你已學道就要懂得這層面具,不要被表象迷惑。

在道教裡鬼門是有的,但不是隨便就可以開啟。那麼何時會開鬼門,又由誰來開啟呢?

在雄文堂的文化和習慣裡,超渡對象只限法門弟子及家眷。今天有超度的儀式,超度的對象是一個寵物,寵物算是家眷嗎?不是的,寵物是一種生物,寵物不是家眷。但是動物、一切靈的生物,在中元節祈求救渡、赦罪等是有的。

為何雄文堂不做動物的超渡呢?因為雄文堂開的門是天門,不是鬼門。超渡進雄文堂的天門後,等於收為法門弟子,在雄文堂淨土裡修行一定可以成為神仙,解脫輪迴。

鬼門開啟把靈給調出來再入輪迴中,一離開鬼門後就不會回去鬼道了,沒有習俗裡中七月初開鬼門,七月底送回再關鬼門這樣的事,離開就回不去了,鬼門是單行道。在三惡道的靈其靈氣都都很微弱才會落在三惡道,需要用神令才能將靈從三惡道調出來,再以天、地之氣加持,靈氣飽滿之後再送入六道輪迴。在鬼道裡的靈氣只有一點點,帶出來後補足元氣吃吃喝喝補上福報,就可以送走,不會再回鬼道。

在道教裡主要有太乙救苦天尊、地官大帝,這二位神君會做赦罪。以道士來說要先立壇,備太乙救苦天尊、符、法器、神明、經書等道具,道士則是5-7人為一組,走唱、拜拜、持香、其餘參加的人則是跟著跪拜。在道教裡經書只有道士持有,其他參與的人都不知道道士在唸些什麼,而佛教的法事、法會所有參與的人都可以拿著經典唸經,所有人都知道經文內容,所以道教在教化的意義上比不上佛教。

佛、道的超度法力誰比較大?要看主壇者,主壇者比需是有修為、德高穩重法會才會成功,如果主壇者內心修持不及格,而只會唱誦,就像是在辦一場音樂會,唱得很好聽而已。主持者修得好,就算只有5個人也是可以辦好一場法會,修為不好的主持者,就算有5千、1萬個人一起唸經,法會也不會成功。人數多或少只是感覺上的差異而已,例如:整個農村的居民一起唸經,和有在修行、經過訓練的誦經團唸經,相比之下其效果是不同的。

你可能會問:比較多人為何還不能做好?因為超渡是藉由人和神溝通,做法事要將事由透過天門傳遞給神明知道,這道門要靠主壇者打開。主壇者能力不足導致門沒有開好或是沒有打開,其他參與的人雖然有一起唸經,即使有意要做好這場法會,但就是沒有能力可以開啟天門,只是一場經典的大合唱而已。開啟天門不是用大的力量而是要技巧,主壇者的修為、德行才是重點。

比如剛才的共修,右陽左陰達到融的時候,你的心性是非常定、非常舒服的。如果不是這樣,只是藉由呼息吐納把氣弄得很強,心不會靜也不會平和。功在巧不在於拙,拙不可以成事,超渡亦同。

超渡難不難呢?超度祖先或是特定人只要有神明應允(有令)就可以做,但主壇者必須有德才能得令。戰爭時期或是一場大瘟疫死了很多人,這要超度就不簡單了,首先要開鬼門就要有很大的神令,鬼出來還要補足所有鬼的氣,這要耗很大的法力,除非在場的人都是有德之人,否則很困難。

法會做不成功就變成在演戲而已,像是古代皇帝花10萬白銀準備了一場法會,也只是演一場大型歌劇,一點意義也沒有。

一般文化習俗的普渡,不管是廟裡擺桌普度或是在家門口擺桌請好兄弟來吃東西,就像是拜土地公(地基主)一樣,只是給吃的,燒金紙只是一些小錢意義不大。雖然對幫助鬼道眾生的意義不大,但於一個村落的文化意義很大,村里的文化活動會讓村民產生向心力,一個部落的向心力往往牽涉到部落存亡。

超度活動都會有些功德主,擔任功德主不是指其祖先都會被超渡完,功德主在文化社會裡面是在這個位階所代表的地位。位階對村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而身份高低藉由宗教來反映,是社會文化的真實面。後輩之人會很嚮往當上功德主,也想要有一日跟他們一樣,就會努力向上。而若沒有社會階級觀念,部落就會瓦解,因為一個部落不能沒有王。像是卡通裡要很努力才能當上火影一樣(火影忍者卡通),階級是社會文化的一環。在此,功德主雖然不是宗教的實相,卻是維持社會穩定的一項要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