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文堂的緣起‎ > ‎道的起源‎ > ‎

道的演化及回歸道的方法

2013331日  雄文堂台北分堂

 

道的演化及回歸道的方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可以描述的,但不是用一般世間描述自然界萬物的方式。

「道」也是可以形容、可以給予名稱的,但不是用自然萬物名稱之法。

「道」不能用世俗的智慧來描述,也不能用世俗的習慣來取名;但「道」可以用出世的智慧來給予正確的講述。

 

首先,道和萬物的關係為何?

罡氣、霞氣、正氣、邪氣........種種的氣都是道的演化,因為,道化生了萬物。在氣中,自然而然地演化了思維、知覺與記憶就形成了「靈」。這裡的靈包括了天人、無形靈眾、幽靈眾生等等。

色界有形象的人類、動物等等萬物則是氣再加地水火風等的物質元素;所以道生萬物,依元素不同而化成不同萬物。涵蓋物質界元素較少者是無形體的眾生,涵蓋物質界元素較多者是有形體的眾生。就因為萬物是氣的演化加四大元素,這個演生的宇宙變化不是化學變化,因此不能逆轉;並不能說:去掉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再去掉氣就能回歸道。沒有這麼單純、這麼一廂情願的!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回歸太初?

首先,要回來看這個道生萬物的演變:

儘管眾生由道、而氣、而元素等等外掛了愈來愈多的雜質而形成,其基本核心仍然是「道」。就算外表有不同的變化,道的「質地」仍然是存在的,只是稍微有了轉變。我們稱這個不變的質地為與生俱有的「寶藏」,而所謂的修道,就是:靜中入定,定中找到寶藏,再琢磨寶藏而與道合一,回歸混沌太初,重拾本來面目。以另外一種熟知的用法:得到寶藏就是開悟;然後由此繼續修,直到四聖圓滿功成;最後的涅盤成就就是與道合一。與道合一才算是真正的大圓滿。想要回歸道、與道合一,在施行上分成二個不同的階段:首先,從靜--找到寶藏,再來寶藏與天()合一。「道」並不是能量,與道合一有點類似密教的子母光相融,但又不太一樣;密教的子母光合一是自己的氣與宇宙(本尊、曼陀羅)的大氣相結合,而不是自己的本性與法界的本體合一。道教的迴歸在正確的說法是天人合一。雄文堂道法中,此法稱為迴天法;是以自己的「道體」迴轉為太初還沒有太極分判之前的本來面貌。等大家差不多到修定有成的時候,再來進一步描述。道之始-- 自身的寶藏是與生俱來,從來沒消失,但是自己卻不識得自家的寶物。要尋找自身寶藏

 

有三種方式:

1.丹法,依時辰配合地水火風修煉自身的氣。此法忙碌,唯有出家人才有時間煉。丹法不重心性之調養,只管四大元素。依氣而直接練內丹,把寶藏煉的很大而明顯,即使近視、白痴都看得到。依此見道。

2.禪修由靜入定,定中看人生智慧、至理、哲理,由智慧看到寶藏。

 

3.靈修是煉氣,幫助快速入定,由定中見寶藏。但靈修法就像是站在懸崖邊欣賞風景,易受外界氣、能量的影響,因為沒修心,心性恍惚,無法把持正見。靈修法能量強大,氣流強盛,但只是易於入靜,卻不能入定,因氣無形,不易把持。要「有心」,由心產生「正見」,才能配合「入靜」而產生「正定」。

 

Q:一念不起是定嗎?

A:要看是在靜的一念不起,還是定的一念不起。靜的一念不起是,早上起床,萬緣不起,心境澄明,但仍有些許的雜思。定的一念不起是,收歸於一處,完全無波,百分之一百的專一。定和時間的長短無關,而在於一剎那的全然靜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