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符要義

2013/10/16 講授於雄文堂高雄分堂

如何讓畫符更有效? 有五個要點:

  1. 誠意:畫符者的誠意。有些人在事關自己的求符時很有誠意,反之則隨便畫符,態度散漫。 道家修煉的基本要素-誠意,沒有誠意的人畫符是無效的。誠意一定要夠,不要三心兩意的做,勿失恭謹心。 
  2. 以「勤」動天:以勤勞感動上天。大部分的人都想一步登天,很少人會深入研究來學習道法,如:花五年、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專研,不中途而廢。只要一步步來,從一年級慢慢往上讀,就算資質不夠是可以感動上天的。以前有好幾位在這邊學習的人已經不在了,這就是犯了勤勞不足的過失,無法以精進心繼續深入道門的奧祕。 
  3. 授令:這裡是指神明的直接授令,除此,陽師也是可以經由神明委託授令。陽師是神職,如果是陽師給某人辦事資格的授命,則該人出符辦事就會有力,符就會有效。 
  4. 福報:畫符者本身的福報。道士本身的時運旺的時候,出符是有力的;衰的時候出符則無力。 
  5. 承擔:辦事時,遇到困難度是A級的,就要有A級的符力,但若道士的能力不足,只有B級符力,則,如果道士願意承擔求助者的業力,有了這承擔的心,開符就會有效,以此承擔的心提昇符力。但前提是必須承擔對方一點點的業力。 
  6. 佈施:辦事時,道士以A級的修行力開A級的符來協助,但若對方並不是惡業招難,而是福報不夠,所求不遂。這時,雖有A級的符力仍然不足以幫助對方功成名就,這符對他來說是無用的。在這個情況下,道士需要布施自己的福報贈予或是出借,如此,符籙才會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許求助者這輩子或到下輩子都無法償還這份布施的福報,但開符者要捨得去做佈施。如果開符者心裡想的是利益,思索因畫符而所獲得的利益,則這就是錯誤的。一般人布施的觀念是給人一分,對方就要還一分,有時還會有利息的收入,這是錯誤的。 
開符者需要心甘情願地給,這個贈予的福份是不會還回來的,內心要不求回報。物質上的贈予是沒有辦法還的,但因為布施而造成內心的成熟、內心的打開、內心的寬容...等等,這些是用錢買不到的無形的東西,是道士自己最大的收穫。要如此想:布施是無法回還的,所以要捨得幫助人。 

布施要求什麼? 

並不是說每個時空、每個地方,每個人做一份布施就會有一分回報。事實上,給了就是給出去了,不會轉回來增加自己的福報。自己所獲得的是因無所求的「給」而敞開的心靈。所以,無所求的佈施會有大得,這裡的「得」就是內心不再受限、開放、放下的收穫。但在我們目前居住的地方或這世上很多類似之處,做善事不管大小都會有回報,福報會增加,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是來自神明的賞賜,由陰陽公、由守護的神明觀察眾生的行善多寡而與對等的賜福。也就是說:是大地的神明守護的力量,藉此鼓勵你去做善事,就像城隍爺會賜福給你,形成社會安定的力量。 

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地方的神明都會做這樣的賜福,因此,有些地方的人就會愈居住愈行善,有些地方就反而會聚居惡人。道理就是這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