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二』:2013-6-9 講述於雄文堂臺北分堂 由低至高,戒律分有三個層次:身戒、心戒、化戒。 身戒:之前講的戒律一,是身戒,是對嘴巴和身體的一個有形的約束。 心戒:是第二層的戒律,當道子按照身戒來守的時候,在一段時間的熟悉之後,心應該是平靜的,這時候身戒的戒條變得不是那麼重要,意思是戒條本身的文字細節變得較不重要(身戒戒條文字細節的嚴密規範,這時候對已守好身戒的道子變得不重要),當道子身戒守了一段時間後,心變得比較平靜,這時候不會去做的行為就是不會去做,沒有去做的相,在潛意識未發之前就已經let go放下,達到守了心戒的層次。 心戒,比方說,禁葷酒戒,對於一個火居道士(在家的道士),一年有三次提醒自己禁葷酒的日子(三會齋日),禁葷酒,其中禁葷除了有避免殺生的意思外,另一層意思是要心不要太放縱,葷食會促進腸胃飲食的慾望,酒精可以放鬆腦袋意識慾望,都容易讓心過於放縱,因此,心戒是指在心來說並不放縱,讓心不放縱於飲食腸胃的刺激,所以,如果是有達到心不放縱,即使偶然機會下飲食中沾到葷酒,心也不放縱,是守好心戒,相對來說,即使本身是吃素,但是心卻放縱於素食精緻飲食的刺激,這樣並沒有守好心戒,心戒是取其戒條精神。 第三個層次,化戒,化戒並沒有戒條或戒文,第一個層次的身戒,是守好身體行為,第二個層次的心戒,是守心,第三個層次的化戒,是將守戒放大到極致,將戒條精神放大到極致,一天24小時,心永遠平止、謙讓、柔和、不傷人、無為、心止,而符合老君想爾戒,比方說,無論是與修行有關的道場,或是與修行無關的公司生意場合,一天24小時,心永遠平止、謙讓,不會因為是在道場,心就平靜,而在公司生意場合,心就變成極盡算計。 從身戒到心戒,是把戒律做到微細,而從心戒到化戒,是把戒律做到細細,當做到化戒的層次時,思慮和行為都不會逾矩。雖然達到化戒層次的道家真人和一般外面的做法事的道士司公,在外表或服飾上可能一樣,但是內心的守戒有所不同,真人如全真七子,皆達到化戒的層次。 戒律,是一種修行的標杆,目的是走到無我執,如果有我執,則修行守戒容易覺得煩躁。 身戒,是有形的,外表可見一個人有沒有守戒。心戒,從外表無法看見一個人有沒有守戒,是無形鬼神才可見有沒有守戒,化戒,只有自己知道有沒有守戒。 守戒的功德:
處罰: 未守化戒,表示退到心戒的層次,而若未守心戒,表示退到身戒的層次,其中犯身戒有懲罰,犯心戒、化戒但有守身戒,沒有懲罰。 未守身戒者,一般三清道派共同的懲罰,是暫時去除道子的學籍,初犯和累犯的行為均同,去除道子的學籍,就好像是把一名學生的學生證收回一樣,變成不能去圖書館借書,看電影不能用學生證買票等等,去除學生的一切權利。如果道子想恢復學籍,需在三清祖師、掌門或陽師之前懺悔,祖師同意即可。 身戒中規定的戒條,如果部分犯戒,會暫停道子的學籍,但是如果一次全部戒條都犯戒(一口氣全部都犯),就會開除道子的學籍。 對於一名領令的通靈者,如果神仙已開口警示,但是卻明知故犯,則有嚴重的懲罰,懲罰來的時間,快則3個月,慢則半年。懲罰的程度:1. 至少消去一半的福報,2.陰間執法官吏顯現犯戒者的最終果報、不能懺悔。 如果通靈者,其通靈能力是來自於前世先天的或是現世禪定所得的,並沒有領令,則犯戒並沒有上述嚴重的懲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