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8 台中分堂上課筆記 真武之炁 今天來談玄天上帝,玄天上帝就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鎮守北方的國境,以前曾說過真武大帝有降妖除魔、安定社禝的力量。那問大家:真武大帝對修行成仙有沒有幫助?還是只是一般保衛社稷的神靈而已?答案是有的。 玄天上帝的法門是幫助一般人求得息增懷誅還是心性上能突破、求證悟?當然是後者。也就是說真武大帝的法不是只讓我們去幫助別人而已,而是能夠幫助修道人。 怎麼幫法?首先是降伏自我的我慢,大家知道貢高我慢的意思是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忽略自己在整個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會變得很固執、聽不進別人的建議,耳朵聽不見別人的聲音,如果你的耳朵、心眼能打開,那本來自以為是的觀念、虛幻自我膨脹的氣球就會被事實所打破。大家或許會覺得奇怪:社會資訊已經這麼發達,怎麼有些人還仍然堅持己見,聽不進神明的苦勸,為什麼他的內心意識會自我膨脹的那麼劇烈?主要原因這是因為眼盲、心眼盲,另一個說法是這人不懂做自我觀照,往內看,內心是一片黑或白,看不到自己。 要怎麼才能看到自己?這也是今天所要教的玄天上帝真武大帝法門,這個法跟瑤池金母的太清之炁的法練習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你們已經學過金母的法,那就可以藉由博學之中得到比較。 練習步驟: 1.雙手結「天華印」(先劍指再把大姆指打開),右手往外(直立),左手往內(橫的)交疊在一起,手臂是直的。 2.結印祈請真武大帝下降,觀想真武大帝放豔紅色的光(像油漆的紅)照射自己,豔紅光就是像中國涼亭的紅色。 天華之炁消除心眼、內心之眼的黑暗,使內在的蒙蔽都能夠完全的破除;結天華印下降的是真武大帝的真武之炁,炁是先天炁的炁。當你在做太清之炁時,因為自己的佛性,佛骨、仙骨,所以你的炁是先天的道炁,因為你的氣清、心也清,在不知不覺中就走在八正道上,斷了六道輪迴。真武之炁的作用則不同,真武之炁等於是一個先天的督察之氣,督察之氣在你心中的時候,每當有惡念、邪念背離正道產生的時候,就會被督察之氣破除,等於在內心豎立一道規範、一個無形的心戒,讓你自己不會去逾越。上週所說的:當你轉成仙骨佛骨時,你是自然而然地,雖然沒有刻意地規範言行,但在自然而中,在冥冥之中契合了道矩,不會做錯。相對地,真武之炁是一個無形的規範,有這個炁在,一有無形的惡氣要產生的時候,就是在要生還未生之時,邪氣就已經被消除,太清與真武之炁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天華之炁與嘉義分堂講的真武大帝的玄炁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玄炁是代表真武大帝的法印,代表真武大帝親臨,玄炁是真武大帝本身的敕令,等於是主管印。天華之炁是督導、督察之炁,就像佛教的戒律,這些戒律是告訴你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以戒律規範,不知不覺中走在成就的道路上;天華之炁是無形的督察,不好的氣直接就化掉,自然而然只留下正氣,那就不會走歪,所以你就漸漸走在正道上。 你會發覺天華之炁多了一點威嚴督察之炁,表面上多了一點威嚴、兇猛,但在你的內心練習久了,取而代之的是炁漸漸漸漸變得冷靜,並不是說炁有了改變,炁沒有變,而是你的心受到炁的影響在改變,以後有空再帶大家做,大家花一星期的時間把這個學好。 Q&A Q:請問陽師三清的境界不只在天,也在人也在地,而所謂的解脫是不是就是從自己自我產生的痛苦投影中解脫出來,當下就身在三清的境界中,而不是往生到所謂的極樂世界才算解脫? A:當你的心有所罣礙,一切接觸的全部不是真實,只是你自己的感受,當心有掛礙時。比方說把布萊恩當下丟到佛土,此時的他尚未證悟,因此即使到了佛土,看見的親師傅也不是親師傅的真身而是他心中的親師傅,他只是在雄文堂結界的保護下以凡夫身進入聖界,所以得以一瞥親師傅的法身。當你的心已足以見識到真實的法界,則你就可真實知道三清境界也在天地之中,身陷人界,心沒有障礙,沒有迷惘時,三清境界就近在眼前,距離不遠,就好像你本身就在三清。 Q:請問陽師,「放下」是否是放棄自我所生痛苦投影的執著,而非放棄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努力,包含對生命真理的探索?如此,才不會一修行就厭世或是避世,一修行就什麼事都放下了,也都不想做了,只想每天打坐或離群所居,這樣放棄對現實生活的努力也對家人造成困擾,如此修行的心態,是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的。這樣的心態,是不是也代表著不知道自我是活在自我所生的痛苦投影中,其實,在這個投影裡,沒有一個我在受苦,也沒有一個我在快樂? A:若有迷惘時,會把苦當成樂,樂當成苦,不知道什麼是真實,破除迷惘後,苦還是苦,樂還是樂,證悟後所承受的苦仍是有苦因,樂仍是有樂之因。若是期待證悟後能離苦得樂,永遠都不會遭逢痛苦,如此的認知就是一種迷惘。所謂的離苦得樂是指沒有造作苦的因,所以不會承受苦的果;當你踏踏實實地走在正道上,就不會有苦因,所以也不會有苦果。如果你是為了要有善樂而去造善因,以因循果,追逐樂果,如此就會被因所綁。唯有不造作因果,順其自然而做,如此才能在塵世中脫離輪迴,這就是無為。所以修行不是拚命做善事、放生、抬轎,這些是有為,有些人希望師公幫助他放下,希望所有的人都不會傷害他,自己緊抓著慾望執著不放又希望師公幫助其放下。其實是自己該放手時就該放手,陽師覺得吃苦是好的,如果一切順遂,就不會懂得自我反省,修正心性,也不會懂得在困境中把自己的腳步做調整,有機會改是好事,有天華之炁、真武之炁就能照見心中的迷惘,把自己拉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