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 雄文堂高雄總堂 靈魂觀念和修行 一個人死後是要前往哪裡?關於靈魂以前已經講過很多次了,這次再不厭其煩講解一次。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觀念,在道教裡:人死後不是上天就是下地,下地就是下陰曹地府,經過審判後再去陰間,陰間是住的地方,福份大但還沒達到成仙的階段,則是入天籍。天雖然也是個不錯的境界,依然有生、有滅,當神仙才能永生不死。既然升天與下地都是有生有滅的,那麼生滅之後呢?還有境界嗎?這接下來的就沒有講清楚了。 佛教的觀念:人死後就落入六道輪迴,這是佛教繼承自婆羅門教的觀念。 現在有一個問題:中國是先有道教還是佛教呢?當然是先有道教。那麼人們是相信佛教的六道輪迴還是道教的天上、黃泉呢?老實說,對於生死的去處,道教的見解已經被佛教所凌駕,幾百年的佛、道融合,已將生死議題融合成現在的樣貌。但大家還是可以發現,民間道教信仰與純正佛教還是有不同之處,就算是一般的佛教徒也夾雜了道教的觀念。 佛教的六道輪迴認為靈魂永遠存在,轉世只是更換不同的身體,畜生道的狼、虎與惡鬼道的眾生都是一樣的靈魂,只是受生在不同的身體,幾千劫來一直在六道中輪轉。道教並沒有輪迴的觀念,道教認為人死後其魂身(氣)就散了,散在天地之間。殘存下來的是記憶的碎片(能量),記憶的碎片也就是「一部份的你」會與「天地的生氣」組合成一個「新的生命」,並包含了因果的業力於其中。 佛教的因果觀念是「自作自受」,佛教傳入中國後,民間佛教信仰又杜撰出許多故事,比如說有一位員外無意中救了一隻鯉魚,後來員外老了,有一天溺水,被這隻鯉魚救了。 這類報答恩情的故事一直被流傳著,散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大乘佛教講求做錯事要努力拜懺來把惡果給去除,比如說:梁武帝為其死去的皇后做拜懺法會,讓皇后得從畜生道生天;或是有人腿上長了怪瘤,拜懺之後就消失了。拜懺、蓋廟、做善事積善功,這些都是自作自受,對中國人來說覺得這樣很公平,自然很快接受佛教六道輪迴的觀念。 反過來看道教,道教認為祖先積福,福澤後代;祖先做惡則遺臭萬年,殃及後代。相比 佛教認為善惡都是自作自受,道教則認為會影響到後代,兩者不同。佛道融合的最後演變,最後就是佛教的說法為大多人所採用,因為人們認為佛教的說法比較公平,自做自得。 在道教中,一個人生下來即使福氣很大,但是做事邪惡、極端、殘暴、破壞他人,福報就會消耗得很快,這聽起來很像是佛教講的。在這部分,道教在「做好事,積陰德」的看法與佛教很類似,但,對於「輪迴」的觀念是不同的!你以前救過一條魚,然後等魚轉世來報答你嗎?沒這種事,是你做了好事而有福份可以避禍。 我們堂辦法務時,有些人因為發生意外需要親師傅救助,為什麼有些辦事可以成功,有些則不成?不是親師傅法力不夠強,而是祖先沒有德行,沒有福報可以挪過給子孫!如果不是弟子本身的福報,祖先也沒有福報,則法事不能成,因為親師傅辦事也不能亂了天地的律法的!解救之道,如果自身沒有福報,祖先也沒有積德,則入門成為法門弟子後,則由親師傅給與福報。 祖先做善事,留下來的福份會傳遞給後代子孫,是子孫使用,不是祖先轉世自己來用。祖先做不好,或你做不好,傳下去惡果自然也不好!(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砍光樹,後代只能住沙漠)這種說法你會覺得不公平而不能接受,因為你的福或禍不能由你決定而是久遠的先祖,反之,佛教的自作自受則就很容易被接受而廣傳。說自作自受,你就會捐錢給慈善機構,因為最終還是自己得到好的果報;若說善行的結果是對後代好, 你可能就不會捐錢了!所以民間信仰裡,佛教說詞的接受到超過了道教,有如外來種生態侵犯本土生態。 因果的報應是很複雜的,你做了很多的好事、布施很多、積了許多陰德,所得的福報不見得此生能享受。想賺大錢或升官,若沒遇到貴人或是本身學術不夠精進,也是沒有辦法成功,福報就餘蔭給後代的子孫使用了。如果你很會享受人生,把自己的福報花光了,子孫自然沒有可繼承的福報。而若壞事做太多,花光自己的福報,甚至連祖先的也用光,欠了一屁股因果債,在你死後要跟誰討?跟你的後代子孫討!血脈也是果報的繼承! 雄文堂的師承 也是一種血脈傳承,好比入了家廟、家門。法門弟子就是親師傅的家人,親師傅的福報可以福蔭弟子,幫助你度過災難,若你離開雄文堂,就不再是親師傅的血脈,自己的事就只能靠自己了! 你若卡陰是因為過世的親人,那個陰人並不是你真正過世的親人,只是親人一部分氣在他身上而已! -Q&A- Q:請問這和三魂七魄之說相同嗎? A:也可以如此講。 Q:三魂七魄之說是道教或佛教的觀念? A:佛教只有靈魂之說。 你們祭拜祖先,祭拜的是祖先本人嗎?不是的,只是一部份而已,不是以前那個完整的人。再一次講 : 人死後,一部分記憶的碎片、因果和天地之氣會組成新的生命。組成是隨機的,氣飄過來時就會成形,隨機的成形,也可以說是偶發的成形、成為新生命。 Q:這種隨機就是我們講的無常嗎? A:春、夏、秋、冬,四季變化有一定的時序,算是有常還是無常呢?是有常,但會有變化,所以還是無常!四季運轉是常態,不會有永遠的夏天或冬天,但是天體運行的速度不是永遠固定的,所以有閏年、閏月,也有很多不定數存在,如彗星的出現就是隨機的,所以四季是無常的,但有規律可言,也就是天地的法則。 修行就是在法則中找到可行的道路! 從法則中看見道,就是悟! 悟了道,在天,就是不滅! 不悟道,被殞石打中就是無常! 筋脈運行,一個人從出生成長到漸漸衰老,也是法則。所以懂得養生的人會長壽,不懂養生的人會早夭。道教著重養生,由練氣、吐納、食療等身體長生學來達成長壽。身體有立身之學,有先聖先賢傳下來的,也有你自己體會的,這就是參道! 立身之學之道需要自己去體悟,別人的方式不一定全對,也不一定完全適合你,你要自己做調整,調整就是修行! 修行並不是關起門來閉關練習,而是從生活中去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