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4日高雄共修筆記 心氣與意念的結合 今天講人部法最後一階段。 你的氣、意,也就是說身體的肢體筋脈與心意兩者是可以相通的;氣就是你身上「散發的氣」,意就是「心意」。陽師曾經不只一次說過:你的心和氣相通,心情不好會影響氣,氣也能透過你的意念散發出去。你們看陽師開壇時,嘴巴並沒有碎碎念一堆祈禱文或咒語之類,而是不出聲也不默念,僅是將心氣與意念結合在一起,召請親師傅、師公、神明。 現在先練習身氣運行之法:當你的身體感覺到熱氣,感覺像是被包覆在一個蛋殼裡面,這就算過關了。此時,把心氣提升,讓心氣與脈搏的頻率同調,可以補充心輪之氣。由於你之前已吸入八垓之氣,現在又學會用心輪之氣包覆全身,所以,此時心輪之氣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與八方之氣融合。怎麼說呢?原先吸納進來的四方八垓之氣較龐雜,有各種不同屬性的氣,但在與心輪之氣融合之後,經過了道術的挑選與過濾,就可以專一地吸收對「肉團心」有益的氣。 當你把心輪之氣學好後,就可以舉一反三,練習五臟之氣。比如你胃不好,可以提昇胃氣包覆全身,然後做到靜、定、住,使之與天地之氣自然融合,化天地之氣為為胃所用。依此類推,當你覺得頭腦昏沉、心力交瘁時,提昇腦氣包覆全身,可以補充腦力,不易得到老年癡呆症。 道教的修煉幾千年來都沒有離開過氣,創教之初以後天氣為主,後來的發展著重在於長生,求能修煉成為不死神仙;直至後來的發展走向佛道儒三教歸一,此時才把心性納入心氣,並進而將次演化轉化成為法術的運用。比如南宋的神霄雷法-五雷符講求的就是心性法術,這是道教從神氣→長生→不死→修心性的概略演變過程。 如何把內心的想法放入心意(心氣)之中? 氣會受心情的影響,比如陽師在醫院見過很多癌症病患,老人家書讀得不多,身體不適時以為只是老人病,家屬通常希望隱瞞病情,要求不讓老人家知道得了 癌症,陽師也會配合,所有醫護人員也都會一起幫忙隱瞞。當只剩下看護時,就不去探望病人,免得看護說溜嘴,這是為了不讓老人家擔心害怕使得病情惡化。有些年紀輕的患者,一開始有鬥志病情控制還不錯,後來心情不好,產生了憂鬱,病況就直轉而下,這是心情和身體健康的相互影響。一樣的道理,你的心情、意念可以透過身體的發射(傳播)出去,這就是人部法的最後一章。最重要的一點:氣也是一種神令、敕令。比如陽師開壇畫符,神令原本在紙上,後你帶回家在門口燒化,令化成氣召請過路神明或附近的守護神、土地公值日神等執行神令。 在此先講一些題外話:在四樓壇城的金母神令是教令,其作用為教導,教授金母的法而得到解脫,教的目的是幫助你成就神仙,這裡的金母的氣是最直接、純真的,不是世俗禮尚往來的氣,不管來人是誰,來求的目的是當神仙,金母會幫助你成就神仙。如果你只是一時的困惑需要幫助,金母幾乎不會理會你的。如果你已是法門弟子,跑到其他地方求事業、功名、婚姻…。這些願望若與修神仙的目的有牴觸,其他神明給你的令會無效!以金母的令(助你成仙)為先,其他無效。當你單純求成仙,身上已有修道敕令,無形的氣(令)融入你的身體裡,即使身上沒有帶護身符,無形之氣(令)一樣存在。若你到其他地方祈求太子、王爺、或財神爺幫你,祂們幫你的方式也是給神令,不管神令的形式是符籙,或是藉由念經、持咒等方式祈禱,這些意念化出來的氣都是神令。假設你去求財寶天王幫助你事的業發展,除了財寶天王,你身上又兼有金母的神令,同一個人身上有多種神仙教令。所以,金母知道,財寶天王也會知道,金母和財寶天王就會「talk」來協調。 神和神當然可以talk,財寶天王說:我幫他,是因為他很有誠意來求我。金母會說:你幫助他事業發展,若他一天到晚去搞那些事業,沒有時間好好修行,等老了也沒力氣修行了! 當令彼此有牴觸、衝突,財寶天王會回收令。 如果你的功名、事業等祈願與修行的目的沒有牴觸,兩種令就可以同時存在,否則任何教令不能與修行之教令相牴觸。你會問這樣不就你的功名無望、開業不成?並不會。只是少了神明的力量幫忙,完全要靠你自己的努力。你天生的福報有的、祖先有積德的也有幫助,這些都沒變,只是沒有神力之助。 大家要明白:神令是「活」的,會去「表達」,令與令之間有溝通的。 雄文堂的教令是要你在人世中好好的生活,把氣提升、修行,讓內心不產生迷茫,如此,六道輪迴一瞬間不存在,修行人也就脫離了輪迴。 回到主題:氣要如何發射出去的? 實作: 眼睛閉起來、心靜下來,若能感受到金母的壇城之氣,就可以把眼睛張開。在這麼長一段時間的人部法練習之後,你應當可以感受到金母的磁場。只要你的心是靜、定的,沒有理由感受不到! 再來,如何把你的意念化成氣?這是有口訣的。 你的意念必需化成一個影像。一個即可,不需像動畫、或影片那麼多畫面連續。 一個影像等於講一句話。 把複雜的意念溶縮成一張照片,透過你的心、你的手傳遞出去。 把你內心所求的,用一個畫面傳遞給金母,金母會回應你,你會知道金母的答案,好好靜心感受。 講解:當你透過「氣」傳遞,金母也會以氣回覆,所以是「以氣還氣」。那麼你怎麼知道、如何分辨你所感受到的意念不是自己構思出來?這是有細節的,明天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