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掉媒介的練習

2014-04-27 台中分堂上課筆記-拿掉媒介的練習

 

在練炁的法門中,我們以感受最直接的燈氣來舉例:燈氣是以「燈」為媒介做練習,再加上陽師的法力幫助,在修行上獲得助益。「燈」這個媒介就如同密教的上師相應法,藉著「燈」由陽師供給你資糧;然而,當你習慣這個媒介之後,若把媒介移除,你依然可與陽師的法力互通嗎?

 

再舉另一個也是感受最直接的太清之炁為例:一般我們都是結「陽師根本印」祈求太清之炁下降。為什麼太清之炁要用「陽師根本印」這手印為媒介?這是因為大家先前可能學過錯誤的方法中毒太深,以為修煉各個法門非手印不可,所以才權宜的用「陽師根本印」。現在,我們要練習把手印這個媒介拿掉,將這些方便權巧的輔助法拿掉,直接進入本相。

 

第一步:從移動距離開始

當燈不是放在面前,而是放在離自己稍遠的地方時,大家對燈氣的感受就相對的變弱了;但這時再用「陽師法力、能量」作為中間距離的媒介時,大家就容易感受到燈的能量,這是等一下要練習「折射法」的原理。 

 

「折射法」練習步驟:

1、我們平常練習都是把燈擺在面前,現在練習進階版,把燈移到距離較遠的壇城上(約5步的距離),靜心感受燈的能量,大家是不是因為距離遠了而感受不到了?

2、現在試著用心感受陽師身上的法力、能量。

3、再將陽師當作是一個折射的媒介,透過陽師一步一步折射感受燈的能量。

 

這「折射法」的練習,是物體經過折射反射,原本有的距離透過媒介折射、反射就看到了,例如剪完頭髮之後,就算照鏡子也看不到後面的髮型,這時設計師會拿另一面鏡子讓你看著鏡中的自己,原先看不到後面的髮型,透過折射、反射就看的到了,

 

「折射法」就是這樣的原理。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這面折射的鏡子,陽師因為有法力所以可以當折射的媒介,不是隨便找個臨時演員就可以的。

 

為什麼要教折射法?平時大家結「陽師根本印」祈請太清之炁下降,結印時都能感受到太清之炁;當不結手印而單純觀想藍綠光時,在感受太清之炁上就不足;如果此時再將太清之炁結合燈氣轉換成消災、息災的白光,一層一層的加上去,身上的太清之炁其實早已若有似無,原因是因為太清之炁離你愈來愈遠,消散得差不多了,為什麼為這樣?

 

我們都知道太清之炁從瑤池金母那邊來,這是道的本源,照理說基地台都是一樣的,當手上沒有「陽師根本印」這個天線,難道就收不到FM97.9?難道不結手印就收不到,非手印不可嗎?換個角度來講,有學過密教的都知道三密合一,也就是身(手印)、口(持咒)、意(觀想)的修持,手印、咒音牽涉到氣的循環,這些皆是媒介,難道非要持咒不可嗎?非要三密合一不可嗎?差別在哪裡?

其實剛剛大家用「陽師法力、能量」當媒介一樣達到相同的目的,所以在道教中的媒介是不限於只能是身、口、意,媒介是千變萬化的,但是經由身、口、意的演化卻可以讓一個修煉法門系統化。

 

 

 

第二步:「凝神定心符」+「頻率共振增頻符」

師公給大家的符是「凝神定心符」,簡稱「果凍符」,這是由符的「法力」作為距離的媒介,來幫助大家。就好像是果汁中加入洋菜粉或吉利T讓果汁變果凍,此符就是將人與物中間的距離凍住,中間不散掉,並不是增加法力,法力不會增加。

 

另外再給大家佩帶在身上的是頻率共振增頻符,假設一座橋可承受100公斤,10個人分散的走動,橋還算穩固安全;但若像軍隊齊步走,就會產生共振原理,波紋會放大,相同的力量會增強好幾倍,橋則難以承受。佩帶此符也等同此原理,會把念頭、沉思、冥想、念力純化為同波紋、同步調,將力量增強很多倍。

 

「凝神定心符」的法力可維持3-5天,希望大家能掌握訣竅,剛剛把「陽師法力、能量」當介質只能算是一個幫助的練習,最後還是希望大家不需要依靠這些東西的輔助就能做到要求,了解之中的妙用,今天算是一堂實作臨床實習課。 

 

「頻率共振增頻符」練習步驟:

1、將符籙佩帶在身上,燈一樣擺放在剛剛距離比較遠的壇城上,靜心感受燈的能量。

2、試著用心感受,自行體會不同距離燈的能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