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5日高雄共修筆記 人部法:無為直取 當一個人的心與身體沒有連在一起時,比如你發生車禍身體受傷無法動彈、或是生病,肉體因為藥物的副作用,造成心(精神)與身體無法溝通,外表上類似植物人或者痴呆,如此,百年的修行功力就毀於一旦嗎?當你的身心無法溝通,你的法要如何繼續修行? 今天先來練習幾個步驟: 一、靜心聽垃圾車的聲音 現在先閉起眼睛,聽外面垃圾車的聲音10分鐘,然後再張開眼睛聽垃圾車的聲音。剛才大家聽垃圾車的聲音,眼睛張開與眼睛閉起來,兩種方式的「心情」有何不同? 陽師直接告訴大家答案:當眼睛閉起來的時候,心情是平靜的,聽著垃圾車的聲音不覺得刺耳;當眼睛張開的時候,你會聽到摩托車及許多其他的聲音,而覺得很煩燥。那是因為當你眼睛閉起來時,你只用耳朵專心的去聽,處在「輕鬆的聆聽」訊息;而當你眼睛張開時,你會像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一樣專注,很「專注、用力」的聽,第一次你只用耳朵聽,第二次耳朵因為受到眼睛的影響,進而也影響到感覺。 當眼、耳根、身體功能健全的時候,也就是「心」最弱的時候;反之,當關掉一個、兩個、三個功能後,身體處於休息狀態,心的功能是最強的。不論是午休瞇一下或晚上睡覺,當知覺器官,身體逐漸進入休息狀態,心累了一樣也在休息,但心比其他器官恢復的快。當然,假如你的工作要大量用腦筋,你的心很累,心恢復得就會慢些,如果你休假不上班,或者是去渡假中心,經過休息平靜後,心的能力才會恢復。而當你的心比身體恢復快,感知就會提升。 再舉簡單例子,許多人在工作時想一個企劃案,想要達成的目標一直無法突破,後來躺到床上睡一下、休息一下,忽然靈光一閃找到可以突破的方向。這是因為他白天的「心」要做很多事情,到了晚上休息把其他的身體器官關掉(休息),心恢復得就快,很快發揮極大功能。國外有句俗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去度假時與工作會完全切斷,不像我們東方人去度假還帶筆電。歐美的人並非如電影中所見好吃懶做,一天才工作幾小時就可以拿高薪,拿高薪是因為他們工作效率高。而提昇工作效率並不是整天盲目、漫無頭緒,像是無頭蒼蠅一直做、一直加班可以達成。 「身體的氣法」依照你「心的能力」發揮大小,氣息愈強則接連至心的能力增強,心愈強身氣也會跟著增強,彼此互為增長。簡要言之,心受到知覺影響。 氣息怎麼練?有些西藏喇嘛閉關時間很長,修練不倒單,1天24小時不休息,剋期取証,短時間內一定要開悟,很拼,比許多人考證件還拼,有效嗎?比如剛才聽垃圾車的聲音,以輕鬆的心情聽旋律時就可以聽得很清楚。若24小時都在聽,把摩托車的聲音也加進去,則愈想聽清楚反而愈聽不到細節。也就是說,當你「無為而為」時反而最快可能成道。同樣的,當你修練氣法,不躁進,在「最輕鬆」的情況下,氣息反而「自然而然」走遍你的筋脈。 一天連續好幾小時精進,對你沒有幫助。反而在禪學上有跌一跤反而開悟的故事,開悟不講求打坐禪修時間有多長,講求的是你有沒有悟「道」:道法自然。 二、吸氣、閉氣、吐氣後,觀察丹田的變化 先吸一口氣到丹田,閉氣3~5秒鐘後吐氣,吐氣後眼睛閉起來,全身放輕鬆保持自然呼吸,把自己當成路人甲觀察丹田的變化。心愈靜、愈不刻意,反而你的氣息會愈來愈強,隱隱之中有一股熱氣在丹田之中,這就是「無為而為」。假如你一邊漫步一邊注意結印、意守丹田……你練一輩子也不會有成績,當你練氣意守丹田、氣全聚到丹田、提肛憋氣……愈是如此刻意而為則氣息愈亂!剛才為何要求大家以旁觀者的角色觀察丹田?因為該注重的不是技巧,而是你「心」的問題。當你肉體感官活動愈多,反而走倒退路,把肉體感官一個一個關掉之後,心反而發揮極大的功能,愈想成就愈做不到,「處於自然」一下子就位! 當無外緣來牽扯時,心的力量最大,身體氣的力量也變強。 剛才大家若覺得頭部或丹田或身體某一部位有一股熱氣,都是正確的。 三、手心向上放在膝蓋上,觀想前方有雄文堂師公牌 手心向上放在膝蓋上,放輕鬆,觀想雄文堂師公牌藍色的牌子,五到十分鐘後,看氣息有否升起、自然而然在身體裡轉動?如果是這樣的狀態,表示你已經知道如何做正確的冥思。陽師過去教過許多道教的法術,如三山印等,你若沒有感覺,表示你受到太多作為影響。記住:要放鬆、不需要數息、不是在練技巧,真正重要的是你要了解「無為而為」的道理,無為而為也就是「直取」! 直取,躺在床上一樣也可以修行,這只是今天的課程,你要理解陽師要講的道理。當你有一天無法控制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時,你的法術一樣可以請神請將。 這星期回去,把剛才的練習再多做幾次。 三個步驟再次提醒重點: 1.假如你眼睛張開跟閉起來沒有差別,表示你根本沒有「靜」下來! 2.眼睛閉起來,當自己是一名旁觀者,輕鬆地看自己的丹田有沒有愈來愈熱,如果刻意而為只是假的熱,提醒自己當一名旁觀者。 3.調整好坐姿,手心朝上放在膝蓋上,手掌半開或全開皆可,想著雄文堂的師公牌,觀察氣息有無升起,如果沒有表示你太緊張了,雄文堂不講求觀想,道教講求的是存思。 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得很好,課程才能接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