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至意之道

2014年11月9日  雄文堂台中分堂

平心至意之道

今天講「平心至意」之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平心至意」是表示有一個要達成的目標,而要達到這個意念所產生的目標有很多種方法。用什麼方法可以達到目標?是要顛簸的行?激動的行?還是平平淡淡的行?你要趕高鐵的車次,可以讓計程車司機隨便開:龜速開、可以走紅綠燈很多、或是快速道路的路線,各種方式都有,有順、有顛簸、有曲折、平穩、快、慢…,方式很多,差異很大。

那要達到目標,究竟要怎麼選擇?平心是指平淡的心?或者一股腦兒傻傻底往前衝而做?都不是。陽師說的平心、平淡不是指沒有什麼意識,腦波平淡;平心指的是自己本性的心,一個很穩的本心。可以這麼說:人的一生其實都很平淡,如何形容人間的業?可以說:人生的種種業力是一個笑話、一個遊戲。業力的展現雖由不得你,但你知道唯有把遊戲玩完,人生才算結束。所以,即便自己意識的心預知會發生什麼事?或善或惡,但,仍無法避免,每天還是有來自朋友、親人、同事們種種不同的考驗。並不是說懂得神算、預卜先知就可以避開因果業力,也不是說你的夢驗靈感,可預知未來,你就可以趨吉避凶,讓凡事順遂。要知:業力的衝突是無可避免的,就算你轉個彎避開了一場障礙,下一個路口也還是會撞到牆壁,只是撞的時機跟角度會略有不同。這就是人生業力的笑話!

註定會發生的事件就讓其順其自然,反正衝突、順境、逆境都會發生,與其終日擔心受怕尋找逃避之法,不如一笑泯恩仇,內以本心平淡看之,外以意識心的正知、正見、正覺去應對。你該面對的是那些造成內心種種起伏的事件,而面對的方法:外以識緣的心積極處理,內以本心面對。淡然知道這不過是一場人生的夢幻遊戲,上演著人生業力的肥皂劇,業力若盡,幻夢也隨之破滅。知道了這一層道理,你的心應會更穩固。例如現在布萊恩約三十多歲,那他想起小時候對於數學習題總是感到頭痛,就算平日多次練習,到了考試時也會因為緊張而忘記怎麼解題。對於年長的他,這些數學習題雖然已經不再是問題,但若是陽師把布萊恩縮小回到九歲的當下,其智商以及記憶力也會跟著縮水。此刻,再來一次的人生,回復到九歲的肉體時,其智力也是回復到九歲的智商。所以,數學習題還是會解不出來。

幼年時,智慧發展尚未成熟,要經過考驗與挫折才會刺激它發展。數學問題在九歲時是一種考驗,但到了十歲就變簡單了。當時光倒流,遇到第二次的九歲時,你仍然不會知道問題的答案,因為腦力尚未準備好,尚無法應付複雜的運算。不過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所以還會像第一次九歲時,因為自己比班上同學功課差而覺得挫折嗎?不會的!因為經驗告訴你,不需與第一名比較名次,而是繼續努力,藉此開發自己的潛能,如此,本性才能跨越情感迷茫的鴻溝。

不管順境或逆境,其背後發生的緣由都是因果,情境就是的結果的呈現。但,不管是何種的呈現,好或壞都只是表象,對修行人來講,這些人間歷練的重點是自己的反應為何?你可以向上提升或是向下沉淪,端看你對這些外在考驗的反應為何?陽師樂見你是向上而不是向下沉淪。假如你的心被外物所迷惑,無法讓自己安心,內心徬徨、迷亂、無法安止,產生了厭世逃避的心,想退隱到鄉下而不願面對世間的險惡,如此的避世而居其實也是一種墮落。把未來想得像毒蛇猛獸般恐佈,在自我的意識中將其不斷誇大,自己對自己虛構出的幻境產生恐懼,而實際上事情的發展並沒有那麼極端。希望在陽師講解清楚這層道理之後,法門弟子能懂得平心之道,以後這些考驗對大家都不再是問題。

古時候著名的道士、道長,內修煉丹成聖超脫的真人,這些高人除了在外觀上跟一般人無異,就連世情遭遇也相仿。並不是說成就了真人的果位,老闆就不會罵你,同事不會排擠你,你的世間業績就會很好。不要以為當了神仙就能呼風喚雨,只要吆喝一聲就能事事如意,這些奇異幻想都是神話故事看太多了。現實的世界不同於幻化或想像中的世界,幻化的世界是虛擬的世界,在那裡可以自己為本位,把自己當成宇宙的中心點,依自己的想法去架構理想世界;而在真實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中心點,各有其角色,有的人引力(眾生緣)大,有的人引力小,因為引力(眾生緣)的大小強弱不同,所以有種種不同的吸引或排斥會發生在人與人的交往上。也就是說,雖然生命的發展未能盡如人意,但你要知道你的本性是什麼?修真是要修什麼?

世俗的覺知心雖會因種種生活中的考驗而有波動,但一個修行人必須保持平心至意而不讓自己的心境因此而崩裂不穩。比方說開了間便利商店卻門可羅雀,所賺的錢在付權利金、店租、以及員工薪水後所剩無幾。這時候,身為老闆的你儘管急歸急,但自己的本心(本性)是平心、如如不動,要提醒自己這些都只是一場業力的笑話遊戲,故內不動而外以覺知(意識心)努力思維改善方針,去思索經營不善是地點不好、服務不佳還是經營方針錯誤?積極找原因來解決問題,如此才是一個真人。一個神仙不是整天摸自己的鬍子,整天笑笑看著東邊、看著西邊,彷彿不沾鍋,永遠不過問世事。這不是神仙的!

再舉一個例子,看過玻璃船嗎?就是玻璃瓶中裝一艘很精緻的手雕船,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桌上放著玻璃船,當上方有投射燈打向桌上的玻璃船,四周的牆上將充滿無數的投影 。「玻璃瓶」就像是累世的業緣,以此緣分在人間而幻化成眾生的肉體;「船」是本心,「投射燈」就像是命運的轉輪。燈光打下時,照著因果跟業緣(玻璃瓶),幻化成許多的可能性(投影);當時間、空間開始運轉,投影出來就是可能的後果(影子業力),而你所產生的反應,影響著你的下一步。處於娑婆世間,人與人之間的反應彷彿就是這些可能發生的影子,但別忘了這些都是源自於燈光投射才有的化身(影)。如果沒有燈光、沒有玻璃瓶,則無顯現的可能性。船(本性)一直沒變,甚至玻璃瓶外殼也沒變(業緣),我們看到的是在命運的轉輪投射燈下產生的種種可能,而這些皆是幻影。

業緣的顯現及變化,不管是消業、增業、補業..,在本性論下這些都是不存在的,都是在命運的轉輪下產生的遊戲。你的本性從來沒有變過,你們所熟知的息增懷誅四部大法、一切拜懺、佈施、善業都只是在玩這個影子的遊戲罷了,可以說因果本身動都沒有動,更何況因果中的本性!你可能會問陽師:何時可以拿掉玻璃罩,只留下船?陽師告訴大家,玻璃瓶是透明的,這個玻璃是因為你想看到船,則船與玻璃瓶會一起出現;當你平心時,如果不想看、或甚且連看的慾望都沒有,連這個念都沒有,則船與玻璃罩都不復存在。

為若無為,為有所意的為;順天理變化,順其道而行的為就是無為!

Q&A:
Q:船是本心,燈光是命運的輪迴,那玻璃瓶是什麼?
A:一切的因果業緣所幻化,如自己的習氣。

Q:連看的慾望都沒有,則船與玻璃罩都不存在?
A:不要有「看」與「不看」這樣兩極的想法。一般人是不知有真性、本性的存在,修道不是不理會、不探索本性。平心是為若無為,有所意的為,是順著天而(行)道的行。

Q:意識心跟本心會互相影響嗎?
A:會的,因為知才會有想修行的心。用意識心去修,你才會知道還有一個本心的存在。見性之前還要世俗心起作用才得以見道,才成就真人;我們有二個心,一個是世俗的心,一個是修道的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