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筊

2016-03-26台中分堂上課筆記

擲筊

今天來談一些道教禮儀上的基本事項-擲筊。擲筊的結果可能需要一個聖杯、兩個杯或三個聖杯來確認神明的回應答案,但有時候擲筊下去的結果第一個是,第二個杯怎麼就沒有了?而這個答案明明是應該給予三個聖杯,這就是在擲筊的時候產生一個誤差,今天要講的是擲筊的錯誤原因從何而來。

之前曾經講過對神明的祈禱是透過香爐童子再上達天聽,而香爐童子是沒有實體形狀的一團氣覆住在整個香爐上。香爐童子是從古至今約定成俗的傳說,祂是一個負責傳遞訊息的小神明,不要以為聽到童子就覺得香爐童子一定是穿著制服揹著背包上國小的形象,祂的形象是隨著香爐形象而變化形象,如果是臥香爐就是長扁形、小小的的香爐童子形象,如果是一般的香爐就是一般香爐的樣子,如果是城隍廟、媽祖廟大型的環抱式的天公爐,那香爐童子就是那麼大。所以祂的形象是隨著爐的形象而改變。

陽師曾說過雄文堂不適合用臥香爐,為什麼呢?點香是一個與神明約定成俗的訴說方式,代表有事情要開啟,那檀香爐與臥香爐的差別:

1.臥香爐一般都小小的、長扁形,一次只能點一根香。如果是要共修的道場,一次要點多根香,插上臥香爐時會有煙燻或燒在一起發爐的困擾。立香的爐只要能有次序一根一根擺好,香與香之間不會糾葛在一起,就比較不會有這種情形。

2.有時候有些道教的符令要化在香爐中,相較一般香爐,臥香爐不好燒化符令。如果是自己家裡面點香,雖然只有一根,但有時候需要燃燒符令在香爐時,如果家裡是用臥香爐,可能符一燒化、然後經過風吹,在燒的符就會有滾出來造成危險的風險。

3.一般道教香爐外圍有刻字像是經文、懺文、八卦圖或佛字,這些刻字大部分無特殊意義。然而,道教中有些法術是將符籙的令刻在香爐上,這種外圍的符籙就不是裝飾品,如果是比較高深的神明,有些令甚至大到影響神明令的根基(法令所及的範圍),這是一個道教的法術,而長扁形的臥香爐就不適合刻上符籙。這個法術將來會教導給大家。

因此,陽師說雄文堂嚴禁使用臥香,這也是師公的意思。

回到擲筊:擲筊是壇城護法來允杯,壇城護法大部分的時間不在,除非一個正式的道場,如:城隍廟、媽祖廟...等等,護法才會隨實在側;如果是自己家的要特別奉請,護法才會下降,或是有特別原因護法才會在,所以護法並不是24小時在的,只有守爐童子才是。

擲筊誤差情況如下:

1.在自己家擲筊的缺點是可能護法還未下降,但筊已丟出,結果與否就是機率了。在道場擲筊的話,只有一個人就很簡單,來10個人擲也還好,但如果擲筊的人多(20或30人以上),護法無法顧及到每個人,人多時護法允杯會有點來不及,一般時間守護壇城護法不會很多,除非在佛誕或重要節慶時護法才會多一些。

2.擲筊要求三個杯時,第一個杯是最準的,幾乎沒有什麼問題,很少問題會出在第一個杯的,通常問題會出在第二個及第三個杯。當你要擲第二個杯或第三個杯的時候,你要給護法一點時間準備一下,如果第一個完馬上丟第二個,那第二個很可能是沒有神明給指示的機率效應,第二個可能就是空的,如果要避免這種情形,那就是要給一點時間,讓護法把事情處理一下,禱告可以長一些、等一下再擲第二個杯,之後再講一下等一等再擲第三個。

如果要求三個杯,卻像擲骰子一樣連續三個沒有停,那可能就是機率,出錯機會高;如果是很慎重的人,可能會喃喃自語碎念禱告的時間長,那擲筊出來就會準,因為給的時間很夠。不管是家裡或是道場都是一樣的。

3.少見但會發生的因素:筊上沾有穢氣,可以把穢氣想像成靜電一樣,要擲筊的時候護法給的指令結果是一正一負,但因為穢氣的影響,結果就會彈開,這是因為筊不清淨的關係。所以筊平常就是供奉在壇城上,壇城聖炁會將法器清淨,用過之後的筊放回原處,久了就會慢慢清淨。如果是外面的廟宇,可能上一個人剛用完此筊請示神明,下個人馬上接著使用此筊,法器未即清淨,筊上就會沾染穢氣,請示神明的結果也就會受到干擾。如果你拿到的筊是已經放在壇城很久的,就比較沒有問題。

如果怕拿到別人用過而未清淨的筊,用太金之炁清淨即可退除穢氣。

也不要隨便用藍白拖鞋一丟或硬幣來擲筊,因為你不知道上面有多少穢氣?這怎麼會有結果?不要以為任何東西一正一反一丟,護法就會幫忙解答,氣是要供奉的真氣,不然就是要先把穢氣清除,以免前後不一致,最後連自己都混淆了。

道士擲筊其實不需要三個杯,祈禱時香爐童子就會以太陽之炁傳出而入天門,太陰之炁傳回來就知道答案了,如果你無法百分之百的肯定,就是再擲一個筊就可以了。像上次在嘉義分堂談到的生死之氣,也是占卜的一種。生之氣是相助的緣分,死之氣是阻礙的緣分如壞人、小人或能力不及,譬如事業是否成那就是看福分、福報、業力、阻礙比例各占多少,你就可以探測生氣占多少?死氣占多少比例?如果生是50%,死氣是30%,贏兩成,就是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事情就會成;如果生氣是0%,死氣是30%,那就不用想了,結果是輸;如果探測生氣是70%,死氣是1%那就連躺著做都會成,如果已經探測完生氣、死氣的比例但不確定,那就是再擲筊就會更確定。

太金之炁練習:結陽師根本印

太金之炁的重點是心不動,指的是無慾,這邊的無慾指的是沒有多加的慾望,而不是完全什麼慾望都沒有,不是的,像肚子餓想吃飯是正當的慾望,那如果吃飽了還想再多吃那就是過多的慾望。太金之炁是無欲則剛、剛正不阿,自然百毒不侵、邪氣不擾。

Q:之前曾說過太金之炁是聖者境界的平等之炁,為什麼可以用太金之炁來退神?那如果用太陽之炁呢?

A:太陽之炁也可以,各種炁都有其特殊的功能,當然也不是說只能用某種功能其他就不能用,只是說當你要做這件事情的話用這個是最好。以除煞來說,同樣以太金之炁與太陽之炁來佈在神像上會有什麼差別?

太金之炁屬於剛正、無慾、無高低之別,當你無過多的慾望時,就知道你所在的位置。平等有兩種,一種是齊頭式的平等,一種是立足點的平等,當你無過多的慾望,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是什麼就是什麼,這就是立足點的平等;當立足點平等時,所有的聖者就無分所謂高低。不會說這個聖者比較聖,那個聖者比較不聖,當聖分高低就是齊頭式的平等,若以立足點來看,一切聖者都是平等的。當你無過多慾望時就是剛正,不會偏邪。舉例來說,如果一個道貌岸然的人內心卻有小慾望,平常不會表現出來,當時機成熟時,小慾望就成了大慾望,這時候就有了弱點能讓小人趁虛而入,如果說連小慾望都沒有,一切照規矩,小人就沒有機會找他的點。

所以剛正不阿的太金之炁附在神像上時,巫法或非正教的神明就不能住,因為心有偏邪,有偏邪是無法與正炁相融的,自然而然就會離開,離開的方式就是不相合、磁鐵不相吸的離開,連多待一秒鐘也不想的離開。所以這個離開是不會造成什麼衝突,不會像是除魔師趕吸血鬼灑鹽就像灑鹽酸那樣趕,造成受傷的離開,太金之炁不是這樣的。太金之炁不是用任何會造成傷害神氣、傷害神明的方式把祂趕走,神明就是不想住,所以無傷;想要強迫住下也不可以,因為正炁在上面,祂想住就是感覺不適合、不適合,受不了,除非是正神才受的了正炁,但既然是正神又怎麼會厚臉皮的住下?所以太金之炁不會造成趕了之後會讓神明生氣想要回來找你算帳,是不適合就走了。

太陽之炁就不同了,太陽之炁屬於偏陽剛的火星,用太陽之炁來退神就像一塊燒燙燙的鐵板,那鐵板上的正氣當然也能退神,如果是妖魔遇到這麼燙也會離開,但就會心生怨恨,畢竟被趕走的滋味還是不太好,當然還是有準備供品祭祀,離開時雖然還是有得拿,但還是會覺得心有不甘,與其他神明關係就會比較緊張。

如果是在練習的時候幫自己的筋脈去除沾染的邪穢,用太陽之炁來做就很好,就不是用太金之炁,那退神時就是用太金之炁。

今天就練習到這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