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弟子臨終之路

2014417日  雄文堂高雄總堂

 

剛才的靜坐,有的人較能靜下來感受,有的人還不行,因為心有罣礙。

 

今天再談上次講的:

臨終走的時候(壽終之時)如何進入雄文堂?「雄文堂」的淨土不需要有人接引,不是西天如來佛祖或者師公、更甚且陽師來帶領你,而是你自己走進雄文堂的天門。雄文堂不只是一個幻化的法界,更是位於三清之境的清境地。魂神回歸,讓你可以繼續在雄文堂學習、修行、證道。為什麼不是親師傅帶你走進去?不管你離開人間的時候身在何處,你的魂魄都會自己走進雄文堂淨土。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妙?不管你是初皈依,或有修行上的證悟,在皈依時陽師幫你做的儀式,已幫你把被業包覆的本性擦出一塊清淨處。用什麼擦?用的是太初最原始的「道」光。你全身充滿黑業,即使只是擦出了一小塊的清淨處,這一擦等於就跟雄文堂的法界註冊,這個清淨處就像是身上的一塊三清道界的身分證(ID),Identify裡記載了你的道號,戶籍就是雄文堂。

 

不管是你的世間壽命已盡,或者有任務在身而留下,總有一天魂神都會進到雄文堂,而不會再入六道輪迴。當你跟世界的緣盡時,雄文堂的門會自動的出現在你的面前,你身上的ID卡會讓你自然而然地跨過天門,走入雄文堂。是「進入」雄文堂,而不是「往生」雄文堂;不是說你的魂魄從1F爬到4F壇城後走進師公牌或在外面斷氣候,魂神回家走進師公牌,並不是這樣的。而是世間的緣份盡了時,天門現前,自己走進雄文堂。法門弟子不可能走不進門,因為心與道早就相契合。如果你的心在世時就已入了邪道,不在親師傅這邊,早已有了偏頗,當臨終時,雄文堂天門開了你也不會想走進去。這一念的偏頗與質疑,一念的徘徊之間,天門的顯現就漸漸淡了,逐漸消失。為什麼你不會捨棄天門而回頭往紅塵走?因為你常在修行,已經習慣道的清淨,熟悉道的感覺,不會再沉迷汙穢的紅塵,自然不會想往六道輪迴中走。每日認真修習雄文堂的法,即使修的不好,只要有真正內觀反省(不是只有拜神),雄文堂天門一定會開。不管法門弟子為誰?所有開啟的天門一定是一樣的尺寸。門只有一道,不會說陽師走的門就比較大,其他修持程度較差的人走小門。所有的人都是通過同樣的一道天門。有的人雖然拜神拜得很虔誠,內心卻會想去害人,這樣的人他的心性,怎麼會向著道走?一定是趨向於黑白無常,向著三惡道。

 

剛才所喝的符水具有洗掉「俗慮」之功。我們要感謝師公賜符,讓我們能夠在道力的加持下把心放鬆,很清淨的放下種種有形無形的執著罣礙。所謂的放下並不是說放下一切的責任義務。放鬆有很多方式:一種是把日常生活的規範都放下,一種是去玩時,把工作、壓力都放下。又比方做瑜珈的放鬆則是肌肉、肉體、身體的放鬆。而喝了今天的符水後的靜坐,則是要把俗間的罣礙放下。什麼樣的罣礙?可以嚴謹的來說:求解脫束縛的心也是罣礙的一種。

 

以許你會問:求解脫很好啊,為什麼會是罣礙?入門時陽師已經幫你擦出一點乾淨的心地,讓你近道。只要你每天反省、改進自己的缺失,雄文堂的天門一定會開,臨終時一定可以進雄文堂,魂神回歸三清。但,即使一再強調不用煩惱將來往生去處,還是有些人一直唸經做功德、累積善果,以為沒有如此就不是修道,而且擔心將來入三惡道,解脫無期,所以拼命行善求保障。如此的人,修行的過程夾雜著恐懼,道心反而蒙塵,所以,不管怎麼求怎麼做,不見佛也不見神。

 

你們忘了:每一個人都是先天一炁所化,被「業」卡住才會輪迴,當你有憂慮時,易被宗教的假相綁住,反而易脫離正道。宗教的教義是教導修行用的,但,此鼓勵向善的教義卻有時反而造成恐懼。有些不拜佛、不拜神的人活得如神仙般快樂,反而比修行人更好。一切的煩惱並不是宗教害的,是自己害自己。想要解脫是一種道心,卻反而有恐懼,愈拜愈煩惱。剛才所說,法門弟子走的時候,一定會進入雄文堂,大家可以放心,陽師用生命保證,這是真的。只要你有認真修習親師傅的法,心在親師傅這邊,一定沒有往生的壓力在,沒有臨終的考驗。要記得:這世間的一切只是在一念之間,鬆與緊、綁與放都在一念之間。希望經由今天陽師的說明,大家能夠自己把自己放了!

今天就講到此。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