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還是交易

2014-05-10 台中分堂上課筆記PART1-善行還是交易?

 

一個道士的德性要像善水,滋養天地萬物眾生,道行要做到這樣,你會說:自己的三餐都顧不好了,還要顧別人的三餐,會不會想太多了?試想:一個人活著難道是為了三餐?這是活著的意義嗎?還是三餐只是一個人活著享樂的一部份?

 

陽師告訴大家,沒有「三餐」當然不能活,三餐得以溫飽還是得要靠自己的力量賺取;但「三餐」嚴謹的來說只是為了長養色身的必備條件,而不是肉體活著的意義,這道理我想大家都懂。

 

然而,很多修行者把修行當作是賺取「三餐」的手段,簡單來說就是「職業」,早忘了當初為何走上修行之路,那這會帶來什麼可怕的後果呢?如果用修行做為「職業」的手段,換取信徒的報酬,這就牽涉到交易和買賣。舉例:點光明燈雖然隨喜但最低50元、收驚的紅包隨喜但最低100元、又或者看風水不用錢只要紅包隨喜,這些都算是交易,這些都等同於早餐飯糰一個35元一樣是交易罷了。

  

交易除了有形的紙鈔、貨幣,還有無形的人情,這就是這次要說明的要點。有的人來堂裡面參加共修、參學、或是來湊熱鬧的,為的是讓堂看起來人很多,這些人往往不是抱持想學道的心,而是被業力逼到自己不得不學。還有的是為還人情而來,例如有人為了還人情就說他要負責拉多少人來堂裡同修,這種為了還人情,用人情做交易的行為,切記,這樣的行為與有形紙鈔交易相同,一給一出,來換取彼此所需,這些也都是屬於交易。

 

舉例:布萊恩幫了某甲,某甲發願來分堂幫忙三年,這樣的行為就是交易。

 

再舉例:小華撿到內含3萬元的皮夾,拾金不昧還給失主,失主感謝小華給予10%酬金三千元,如果小華收了,那就不是善行。

 

一旦接受了相對金錢價值的替代物那就不是善行,而是「三餐」的交易,大部分人生下來口中沒有含著金湯匙,如果拒絕失主,不要任何酬勞,保持初發心,那才是善行。如果你幫助一個人,這個人發願要來共修,那你應該要拒絕,你可以跟他說:如果你感激的話,好好去過你的生活,而不是為了還恩才來共修。雄文堂的師公不想看到也不忍看到為了還恩才來修行或是以來當義工作為酬勞才來修行。

 

修行是因為有求道的心,想了解生命的本質,想了解自己是什麼,因為這些理由才來雄文堂修習大法,才會每天捨棄自己的娛樂時間,甚至工作,來謢持道場。一個人有善行,心就會一步步接近道,有障礙成道的心,障礙也會因為善行而漸漸消散。

 

一個人若行善,不用特地來堂裡做迴向,不需要靠著稟告天地神明之法來消災解厄,不需要如此麻煩。因為,一善一惡天地皆知,鬼神有眼,冥冥之中神判如電。如果善行、善念一做之後,反而拿善行做交易買賣,那就是「三餐」,非是真正的「道行」。如果還願的那人只是單純感激而還恩就算了,萬一這個人來當義工中間有了意外,則會扯上新的人事糾葛,反而會牽扯新的業力。所以,切記,引人入門要確信他是否要走這一趟尊爵、高貴、高尚的修行路,莫為了想要增加信徒人數而鼓勵人人來當義工或參加共修還願。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