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善罰惡

7月2日筆記高雄分堂

賞善罰惡

道教信仰向來講究「賞善罰惡」,這如同人間社會文化之「獎懲」。世俗生活中,總有些人覺得唯有做事不擇手段,不顧道德,只問成敗,這才會是最後勝利者,認為腦筋動得快且懂得鑽法律漏洞者才能成功,反之無法成大器。

宗教的內容雖隨國家的不同而有異,但宗教的善惡價值觀卻是全世界統一。不管該國、該地區是否有道教的信仰,善惡仍有天理論定,而天理即是回歸「自然」的法律,而道教就是自然的宗教。也就是說,最後仍一切回歸道教。一個地區的人若走正的路線,行得正、心不偏,為民風純樸之地,則意外、天罰災難少發生,反之則衰敗墮落。

做事不擇手段,即使繁榮一時,後終究沒落,無法永保平安。美國從前是富裕的國家,現在想找一份工作不容易,整個國家的經濟走下坡,從最富有到經濟下滑,才幾百年時間而已。原因是那裏的價值觀只看錢,而財富取得的方式又往往是掠奪。而在歐盟裡有一些地方小國,非常注重傳統美德、民風善良,即使國力有限,但當有強國想侵略時,因得善神守護而不會被併吞消失。

人間善惡行為的考察中,冥冥神明誰掌「良鑑」?答:是「白善神」。白善神在世間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白無常,其形象在城隍廟中可見,俗稱「七爺」或「謝必安將軍」。白無常因為居冥間之執事,人間以鬼道面容流傳,其實不是如此,祂並非如城隍廟中所塑之恐怖形象。冥殿中考核民間善惡之神,一個是白無常,評鑑「功」,故掌良鑑;另一個是惡善神,也就是黑無常,記錄「過」,俗稱「八爺」或「范無救將軍」。

白善神若見一個地方民心為善者多,當然,一個國家不可能完全沒有惡人,只要是善多惡少,白善神會報告玉皇大帝,請玉敕「天兵天將」下降守護這個地方,這個地方的守護者除了地方保護神- - 如王爺等 - - 之外,就還會多了一份神兵之力。白善神是在中土的稱呼,祂的存在當然也不獨獨陷於東方國家,在西方的顯現就是耶穌基督;相對的,黑善神就是撒旦,兩者與在中國顯現的樣子不同。一護善,一罰惡,所以,你們也就知道為什麼撒旦不可能消失。這些都是自然之神,自然存在。

什麼是自然之神?如同城隍尊神掌陰司考核,不管你有沒有拜祂,祂都存在。自然之神由玉帝派令。舉一例:高雄舊稱鳳邑,左營是舊城,後來遷城到鳳山市。左營有一全台第二大城隍廟(第一大在新竹),當時遷城時廟也要遷出,怎麼辦?關閉廟嗎?當年的選擇沒有關廟而是分爐,遷城隍廟至新城,也就是現今的鳳山。現今鳳山捷運站旁這邊的城隍廟人煙稀少,香火不盛,雖然建設得富麗堂皇,但具有歷史古蹟意義的古廟卻像新廟一樣般的不協調,靈氣薄弱。原因為何?這是因為鳳山新廟這邊沒有神兵神將之守護。左營與鳳山這兩間城隍廟雖然名字一模一樣,供奉了同一尊城隍爺,但左營的舊廟依舊神力充滿,不因新廟的設立而神力有損。最主要的理由是因為當初分爐沒有分成功,鳳山這邊沒有玉帝的敕令;也就是說:在玉帝眼中,這兩個地方同屬一區,不需要兩間城隍廟。不管人間如何改廟、改章程,無形的律令顯現一樣如故,天命在哪領兵神將就在哪。

黑白善神怎麼區分?只要自己不為惡即可,不用怕。

若有親人發生意外躺在醫院生命垂危,家屬跑去求城隍,有沒有效?答:城隍會派白、黑善神查看因果。若今世比前世為惡多,這邊那邊到處撈錢、對自己不好,對別人當是有害。一個人會出車禍,可以說是過去世因果,但不能說只要是意外就把責任全推給因果,自己不小心也是原因之一。當傷勢嚴重魂魄飄盪時,魂魄離體而不收回就無法清醒過來。魂收回來要收好,魂沒有收好,醒過來也變成躺在床上的植物人,魂歸體後還要用法力使之能與肉體重新連結交通,如此精神才能真正回復。這些都是要有善功、善德做為基礎方能被救渡。所以,若受此業報,神明須考核三世因果,若善惡功過尚能平衡,城隍就可以做主,敕其回魂。

賞善之鑑定在於你這一輩子所為,是否「無愧於心」?當一個人的心有愧於家庭、師長、朋友,甚至自己的內心的時候,與生俱來的純淨之心就有汙染,而這純淨之心也即是「天心明鏡」。所謂天心明鏡這是上天考核人間的功果簿,也就是善惡鑑。人類的善惡得失向來是自評:善行評為善,惡行憑為惡;就算再狡猾奸惡之人也無法自欺於自身的天心明鏡。

如果曾經做出對不起別人之事但卻說不出口親自道歉,選用其他方式彌補過失,內心的污垢就會被自己的懺行慢慢擦乾淨。消懺不是關在禪房裡整天拜懺、讀誦密經、或是經典中的神咒,祈求藉由神力加被能夠將已發生的惡行抵銷。這是不可能之事!只有自己改正自己的心與行為才是真正的為善,若只有口頭懺悔,持誦了無數的懺經,但心跟行為沒有改正,都只是在自我催眠而已。一個人有罪業想補過時,在白善神來看,善功的大小要如何區分?

善功、善德概略有三種:

1.當志工:現在考大學志工時數也列入成績了。

2.捐贈:自己的金錢、物品、自己的智慧、腦力和經驗。

3.捐贈愛心:關懷親人、同事。

在白善神眼中,到底那一種功德最亮麗、最高分?答案是捐贈財物;第二名是勞役、身體力行等的志工行為,第三名才是解釋道理和分享經驗。為了行善而損失的愈多,獲得的也相對愈多。現在的時機賺錢辛苦且難,所以布施財務分數也最高;解釋道理和分享經驗只是花一點時間而已,功德不算多。

輸出愈多,善功善德也愈多,因此而累積多餘的功德可能今世用不到,因為你把自己照顧得很好,處處小心,不處危地,不行惡行,因此不招禍患。自己用不到的功德拿來幫別人求可以嗎?OK,可以的,甚至,若完全用不到就帶到下一世去,為來世集福。道教「行善積功德」的道理不僅

淺顯易懂且屢試不爽。

所以,若一個人來求你辦事,必是他自己的善功已經不夠才會出事。所以,若辦事的人自己福份不足,縱有法力也幫不上忙。記得:身為道士想要助人,自己也要多多累積善功,辦事才能成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