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法門

12月25日高雄共修

觀世音法門

此法是觀音佛祖的修道過程,乃自成一格的修煉方式。

何謂內觀?何謂觀心?自在就是沒有自性,而沒有證得本性之前,沒有自在。一個人有貪、嗔、癡、憎、執……等等,是因為「假合」的你放不下。觀自在就是開悟者。

觀音與觀心有何不同?觀心是只有看自己的內心種種,而將從內在潛意識所發出的心音到外在妻兒、世間一切紛擾的音,一切音歸成一個音,此即觀音法門。如何歸於「一」音?一音即無音。將種種不同的內在與外在的世間音歸納成一個特色,而這個特色就是「無」。沒有聲音也是一種聲音;沒有結果也是一種結果;有夢到等於沒見到。這個觀音法門,在修煉上表面上看起來很容易,實際上卻很困難,假如你只是去忽略這些種種音而不是去理解,只是不去想這外界的吵雜聲音,內心還是有千萬種聲音隨時會跑出來,只有封閉了耳根但你的意根還是會不受控制。

觀音法門不是聞聲救苦,不像流理台的水龍頭打開就有水,不是119,也不是因孫子一哭,聽到哭聲就馬上去安撫,觀音法門不是要你整天忙著到處去做救度的慈善事業。「內觀」不是只有了解自己的內心,不是只有向內修煉,由內在發掘真理而已,而是把整個三千世界都放進內心做「全」觀,把外面所有的聲音都收納進來一起觀,如此才稱做內觀。內觀不是隱居在山洞之中苦修,不是在關房中精進閉關,也不是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靜坐頤養心情,而是自己要與外面的人的產生關係的互動。比方說,當看見一個人獨處,而自己內心產生激動時,以內觀術問自己:為什麼見人如此,內心會如此激動?是因為見到那個人的苦楚、悲處?再想為什麼他會如此呢?是因為那個人的孩子不孝順嗎?.........etc.你內心的感覺,是感同身受或是無動於衷呢?為什麼?在種種反覆的司違反省中,看到自己心中那黑暗無光的一扇解脫門。

◎內觀的要點:

1.學習把外面三千世界的種種往自己心裡面看,對於看到的他產生什麼反應?

2.如果看到其他人是否有相同反應?

3.不同的人,不同的反應。

4.反應不同是為什麼?

5. 為什麼不同人、不同世界有不同的反應?

「觀世音」是修道的過程。內觀:把三千世界看進內心,為什麼會產生反應?觀心:是只看自己,沒有看他人,偏頗而不完整。

◎觀自在法門如何啟修?

靜坐,回想今天發生的每個事件,當下的心境如何?愈仔細愈好。

把剛才內觀想到的心情寫下來,看你能寫出你幾種心情:

選擇第五個事件的「心情」回想:

1.那種心情出現的強度。以十分來說有幾分?

2.出現的頻率。

3.出現的時間維持多久?

4.現在還有沒有那種感覺?

以上四點要有專心跟定力才能觀清楚。心靜下來想清楚為什麼有悲傷、開心、憤怒……等等情緒反應。觀的時間至少一小時至四小時,時間愈長定力愈好,趕時間是修不出效果的,有了定力之後還會出現阻力,「一個事件不會只有一個心情」,為什麼呢?因為更多事件沒被看到,一個疊一個。為什麼看不清楚?因為有阻力卡住,也就是業力在阻擋,無形的業力就像毛玻璃,讓你看不清楚。沒有人可以幫你拿掉毛玻璃,只有靠你自己才能拿掉。自己要一步步精進,用你的誠意感動上蒼,幫你把毛玻璃拿掉。假如心不夠誠,這片毛玻璃拿不走,永遠看不到觀自在。陽師之所以修得很快拿掉毛玻璃,是因為陽師累世都在拿這片毛玻璃。記住:要「定、靜、誠」。努力但能力不足,誠意才可以感動天,佛祖會幫助佛子、道子渡過這關。觀自在法門,沒有誠意的人無法練成,無形的業力不是心理學的說詞,不是學者推測、敲擊可以幫這你拿掉,唯有神力可以幫助你。

修行解脫不是兒戲,不可自視聰明而看輕,須把聰明才智全心投注才會有成就。觀音法教也是如此,不是整天念大悲咒、抄心經、轉法輪......。陽師剛才已經把要點,沒有保留地教給大家,只要有恆心毅力加上慧根一定能得到法喜,如果練了一個月還沾不到法喜,表示沒有這個緣份,可以不用再練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