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之炁

2014-03-30 台中分堂上課筆記

太清之炁

剛剛我們先練習了感受燈氣,之後再繼續太清之炁的練習。

這裡有幾個練習的重點:當練習燈氣,與燈氣結合的時候,心要保持「定」與「一」,心不可以飄搖、變大變小、忽左忽右。 

所謂的保持「一」是指燈氣(陽師的能量)不變,心與燈氣融合在一起。假如跟陽師的能量結合時,心一有變化,突然有一個雜念飛過去,能量的感受就會跟著變,感覺到能量變大變小、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亂衝,這是因為心已經不定了。

同樣的,再繼續練習太清之炁也是,一開始就要match,太清之炁和燈氣要混成一體,保持這樣狀態的「定」與「一」;在練習時間10分鐘、20分鐘裡,要調整的是太清之炁和燈氣更融合、融洽、勻稱,融合的極好,不會產生爆衝。10分鐘、20分鐘的時間只是參考值,慢慢的在練習中會發現:心一有雜念,在融合時就會有程度上的差別,練習的時間不管3分鐘、3小時、3天,這些時間都只是調整心的過程。

入靜三要:
  • 階段一、因為心靜起伏,無法很快入靜。 
  • 階段二、無法由初入靜而定於一處。 
  • 階段三、無法長久保持定於一處之境。 

問:感受能量是不是愈大愈好?
答:不是的,要愈融洽、愈溫順,融合成一體最好。

問:燈氣是不是每天要練習?
答:是的,以燈照光明法為第一優先法,也是做為起始法。

以後連續幾週的練習,我們將專注在太清之炁上面。

太清之炁的特色:
  • 1.柔順 
  • 2.清淨無為 
先講清淨無為:有為是指有私心的作為。無為是有所該為,順應天性而為,並不是一般人所講的只拿薪水等退休,什麼事情都不作;無為也不是指在禪定時不思、不想只是定於一,如果只要求心平心靜,這並不是無為的法門。

無為在禪修上的應用應該是無所不為,例如引導太清之炁下來後,將心思擴大,去感受除了心識外的所有一切的反應、宇宙記錄。遍佈太清之炁和燈氣於全身收於上中下三丹田融合,觀察哪處的感受是晦暗不明、是感受較弱的,千方百計去做調整至融洽,讓太清之炁與陽師能量融合得很好,一步一步融合光明強大的太清之炁。這時會發覺雖然心一直在用功,但卻慢慢變得放鬆,心得到很好的休息,這裡的心指的是凡心、六識、六根的心,這是初階無為法門的實作方法,也是陽師要帶領大家做到的初階練習。

再來是清淨,清淨什麼?清淨瞋恨,對於不滿、地位不平等、自卑、時局不利於自己、出生非尊貴等種種的瞋恨,用太清之炁是最佳的法門。在太清之炁之下,無一切怨憎、不平,故可證得法界的平等性智,這是太清之炁主要的用途。

太清之炁還可以消除不安。不安是從恐懼而來,無論是環境上的恐懼、身體病變的恐懼,修了太清之炁身上就會有金母的護持,那怕只有一絲太清之炁,都會有金母的護持,出入慈惠堂、雄文堂、或其他有金母的地方,金母不會不應(不相應),有太清之炁就是金母的法門弟子。有了瑤池金母的護祐,還有什麼會令你恐懼的?

雄文堂其他的法門弟子沒學太清之炁,是為什麼?是只獨厚台中分堂嗎?還是台中分堂比較不重要所以傳這個法嗎?答案是因緣,緣分而已,「法」因適合修煉對象的因緣而傳授,沒有評比孰優孰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