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之炁與神通應心

2014-04-06 台中分堂上課筆記 

太清之炁第二階段-應心

太清之炁的作用是幫助「心氣」與「道炁」的結合。「心氣」指的是情緒思考之氣,而「道炁」是先天化育萬物的氣息。二者不應該是無法結合,但是修行者會因為無明、執著、種種業力,使得小我無法與大我交流。若以人之自我心性喻為小我,則太虛代表之天則為大我;兩者不能交通即是天人無法合一。心性無法與「天」介接的原因在因為不懂天理、天時、天命,而只會求、只會抱怨,以自我為中心,不認天、不識天,認為自已一個人可以掌握及周旋一切的事。就像在生意商場上,自認為只要把所有條件、資源掌握住,就可以控制一切、掌握一切、成就一切,這實在是世俗之見。

一個修道之人沒有理由不知天命,不知天時,更不會迷惘;因此,也不會在凡塵中打滾。可笑的是有人認為只要能往生西方淨土、有佛接引就安心了;或認為只要吃齋、唸佛、行善,則一切運就能轉善;有人認為只要拜懺、解冤、抵債,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用人間做生意的眼光投射在解脫的真理上,所以讓修行的方向產生了混淆。在陽師眼中這就是邪道。

世間的真理不是靠交易所得,更不是靠思緒去理解,世間的真理有不確定性、因緣性、指令性、懲罰性,由不得人用卜卦、五行來推測,這些以管窺天的招數只能摸到邊。如果自己的心性能與道氣相結合就能知天;知天者,不只能夠安命,連改命、轉運都是易如反掌的事。

太清之炁的重點:一開始同門會有感應、感受到一股清流,清流是所有學習者的第一步,一定要有的。除此之外,太清之炁與心的命開始產生牽引的作用,心會慢慢與道結合,這個接引叫做「回應」,這是道對心性的回應,也是對心性的修煉,這是今天的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的太清之炁不在於感受,而是心的體悟。以紅豆餅來做比喻:燈氣與太清之炁的結合就好比吃紅豆餅,燈氣就如同那餅皮,太清之炁就如同紅豆內餡,當一口咬下,咀嚼感受餅皮與紅豆內餡融合的唯美滋味;而第二階段的太清之炁就如同吞下這一口香甜紅豆餅之後,嘴裡的韻味讓人慢慢回味無窮。再舉第二個例子,以香蕉來比喻太清之炁:感受太清之炁的清流就如同吃香蕉一般,當一口咬下,咀嚼感受香蕉的香甜可口、鬆軟中還帶點甜膩;第二階段的太清之炁就如同吞下這口香蕉之後,嘴裡殘留的香甜餘韻的這種感覺。

第二階段的太清之炁再也沒有氣感,而是心產生的一股震撼的能量。由太清之炁的轉換,變化的第二道能量來呼應、回應自己的心,所以練成第二階段就會有通神、通靈的能力,也就是「應天」。因此,太清之炁的練習第一階段是氣的感受,第二階段是「應心」,這比較難,第二階段是可逆勢變化Reversible,也就是第一階段可變第二階段,第二階段可變回第一階段,可任運產生變化。這也是很強的法力注照,這股能量就是太清之炁的第二階段「應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