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之炁‎ > ‎

太陽、太陰之炁

20131222日  雄文堂台北分堂

 

古代道教,大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祖師們只有透過練習太陽之氣、太陰之氣就可以成就,其他的是後面陸續增加的。太陽之氣是升溫,摧毀體內的陰檅,這樣先天之氣的練習,是透過存想,而不是只用肉體腦袋,也不是用靈體練習(因為一般人難以分辨靈體和腦袋意識的差別),因為是先天之氣的練習,即使是你在身體不好時,也不會影響練習的效果。太陽之氣可以摧毀體內的陰檅,如果一個人練了太陽之氣,而體內仍有陰檅的話,那就只有兩種狀況,可能是最近練習得比較少,也可能是這次中的招太嚴重了。

 

太陰之氣,存想是先存想月華,雖然是用月亮來代表太陰之氣,但是月亮只是反射太陽光的一顆石頭(星球)而已,如果只是精神統一地存想月華,也只是練習比較弱的太陽之氣,並不是練太陰之氣。那什麼是太陰之氣,太陰之氣是像宇宙的黑洞,但不是黑暗,是跟太陽光相反,一個是正的力量、一個是相反的力量,太陽之氣是精神統一,太陰之氣是放、let go ( 放下 )、隨順自然、不去干擾。

 

像桌上有個黃色母鴨和一個河馬,他們如果順著水流的方向就會撞在一起,黃色母鴨背上的小鴨就會跌落水中,在這裡問問大家,這樣的狀況,什麼是放?在這樣的狀況下,當然如果你遠遠看到了可能會撞在一起,就可以想辦法預先避開,如果是即將要撞上去了,這時候應該要倒轉引擎,去改變水流的方向,讓他們不會撞在一起,原本水流的方向是吸力 (吸引鴨子和河馬撞在一起),用來比喻為精神統一,把水流改變方向視為推力 (推開兩個動物避免相撞),比喻為放,這樣中間沒有空隙,正、反兩個方向的運作。太陽之氣是升溫、催毀污穢之氣,太陰之氣為一股過濾的力量,用來filter ( 過濾) 掉身上的雜質,而雜質是指不適合個人的,不一定是指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