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之氣的同調和定

2015716日  雄文堂高雄總堂

 

手結結月光印。

剛才大家都有達到初步的靜,與太陰之炁維持了最初的接觸,算在及格的邊緣。接下來要如何洗滌累世的惡業、調整氣息,冥冥之中把記憶的碎片化為三清、化為清淨?要做到這些,最基本要有剛才初階的功夫,如果達不到初階的功夫,往後所教導的一定做不到。太陰之炁的要訣是「先有為後無為」,當你「無為」時,「心」如何變化,你無法預測。難道你練習時,每一次一定要有同樣的境界嗎?當你「有為」去融合太陰之炁,你會察覺你每次微妙的覺受會不一樣。有人跟陽師說他在堂裡練習和在家練習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陽師坐在這裡,有共修和沒有共修時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這並不是因為人多或人少,不是親師傅、仙佛有無下降的緣故,不是某個地點氣很大,或金母、王母、關公、城隍等都降壇,你的感受就最超聖,不是如此!

 

記住一個要點:這幾個禮拜講過的,何謂定?「定」不是要坐很久不會動,寫作業時可以專心一致,就是定。一邊寫報告一邊上FaceBook ( 臉書社交網站 )就不是定。你在動,也能定,並不是湖面完全沒有水波如鏡子般平才叫定,那只是沒有變化。當然,鏡子沒有變化也是一種定,專心聽講寫筆記也是一種定,保持一種狀態就是定。

 

比如說:一輛車子均速是50公里是定,保持時速時高時低,需會車時降低時速,均衡地介在20~40公里的時速前進,更是定。你要了解道家的精髓是什麼 ? 當先天炁保持著與你(本身的氣)同調的狀態下,你的身心就會有很大的轉變,成就道、佛!

 

如何同調?在人部法教過,提升、擴大心氣與進入體內的天地之氣同調,就自然可以補充有益於心臟的氣。當你的氣息與先天炁愈接近,變成彼此不分,就是同調。而這和定有什麼關係?當你能做到「同調」時,你就是在「定」中!為何要結月光印做太陰之炁?因為希望融入先天道炁中,當你的氣與太陰之炁同調時,無論你是坐著、談生意、煮菜、抱小孩、抱孫子,保持與太陰之炁同調,就是在定之中,你可以常做到與太陰之炁保持同調,身上與太陰之炁相符合的氣會愈來愈多,不符合的氣會漸漸消弭,把凡夫轉胎成天聖、仙佛。

 

為什麼在家練習和在堂裡練習有所不同?為什麼有共修和沒有共修感覺不同?那是在於你的內心的同調比例,只有5%10%的同調和30%40%的同調比例不同,感受就不同。假如說今天西天如來佛祖親師傅、瑤池金母、城隍爺、眾神仙都到場了,如果祂們只是靜靜的坐著,沒有加持你,你也無法做到和先天炁同調,這時你的感受自然和在家裡一樣。如果眾仙佛使用法力來加持你,讓原本只有達到5%10%比例的同調,增加到30%40%比例,這時你就覺得今天的感受微妙萬分!有諸神幫你,你感受會變強。回到家想再次同調 就要靠自己,但有過一次幫助,你身上的聖氣就多一分,下次你再做也會更多一分(因為你身上的雜氣變少了)。你有恆心練習下去,就能把凡夫的骨頭轉變成神聖的骨頭。

 

當你同調比例愈多,你內心的想法會遠離這世俗煩惱,當你處於無為之中的神聖時,你的心也是聖人時,就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你抓進輪迴中!就算你死亡時已經忘記有雄文堂的天門,不管你是到那一個地方,是否進到雄文堂的淨土,你都不會入輪迴之中。你的心活著時已經是活神仙,死了自然成為神仙,你已經自然而然在無為之中;如果你死時還需要觀世音菩薩來帶你離開,這代表你沒修成神仙。太陰之炁的口訣已經差不多講完了,有些人出席率不高,雖能看Google Plus 的筆記整理,但少了法水的加持,感受較少進步較慢,對此,陽師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精進的道心,就算神仙也無法拉拔他。雄文堂的道法不似表面上那麼簡單,「知道」跟「做到」有很大的差距。就像煮菜的功夫,在材料上有許多變化,小細節要靠不斷的努力練習,知道怎麼做一道菜和把菜餚烹煮出來是兩回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