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戒律

2015年7月31日高雄共修筆記

道教的戒律

道家原本並沒有戒,「自然的循環,因果變化」就是戒律。

例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是人倫、是天性,也是戒律。若父不慈、子不友、兄不友、弟不恭則這個家一定會破滅。為達到和樂的目標,父母兄弟姊妹的言行舉止就要合乎人倫與孝道,而這要求就是戒律。天理、天性、本性都是戒律,一切生活上的修行、道業、學業都在「大道」以下運轉,每一樣都是戒律。一個人行得正,思想單純清明,就是合乎天地之道的戒律規範。

好比你騎單車應該要騎在單車道、單車人行混合道而非快車道,因為這是屬於大眾普遍認知你該出現的位置,若你違反交通規則騎到快車道上,致使別人反應不及而撞到你,那麼你會受傷並非別人刻意要傷害你,而是你自己的行為招惹了殺機。又例如在野外的鐵軌上,即使你沒有看到火車經過,也不該在鐵軌上休息、拍照、玩耍等,等你聽到火車的聲音,可能來不及離開了,若因此被火車撞到,並不是火車司機故意不鳴笛、不剎車,而是你自己的行為招惹殺機。上週一部小轎車在阿里山小火車鐵道上被撞,因為轎車司機把鐵道當成臨時停車場,還抱怨說沒聽到火車鳴笛的聲音,這是他自惹殺機。

所以,人倫法則就是天之理,就是天地的戒律,當你犯了戒律招惹天罰時,是你自惹殺機、自招禍事,並不是有神將下降來處罰你。道教不像佛教有明確的戒律,道教戒律就在於「天」,即你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如之前所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是合乎道;故意陷害別人、引誘別人犯罪是大惡,違反道;看到別人有難去幫助,濟人於水火之中是合乎道;看到國家將亂,你挺身而出領導、呼籲大家遵守和平共治的法則讓國家社會安定,這也是合乎道;看到公司有人貪污拿回饋金,產品原料被偷工減料,你挺身而出檢舉,這是合乎道;如果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想保全自己不受牽連做到平安退休,而任由公司繼續腐敗至倒閉,你因此失去工作,這就是你不合乎道所受到的天罰。所以,獨善其身往往是逆天,願意承擔、幫助別人才是順天。「天」在道教是一個集合名詞,泛指因果業力以及神明來往,非指特定一尊神或人。

假如你是一名鄉愿,只會表面上講好聽的話博取名聲,遇到該處理的事情就踢皮球,有記者媒體的場合就出現拍照以博取名聲,遇到爭執就閃人,雖能你的政治路可以一帆風順,但在民間的名聲很臭,你死後靈魂將會飛散大地,無法凝聚重生。即使是家族很有錢讓你風光下葬在寶地,大地也不屑於你趨炎附勢的德行,你的骨頭會發黑,地穴的地氣會轉變,地靈對後代子孫沒有助益,這就是天罰、天道!道的戒律可以說是很複雜,也可以說是非常「直接了當」的!

當你做錯事犯了戒律,如何向祖師求懺悔?一個人內心知道錯了,有懺悔並改正行為,天罰就不會下來。好比你不小心把單車騎到快車道上,發現錯了能馬上騎回正確的道路,就可以避免被車撞。你錯把鐵路平交道當成停車場,知道停錯了,趕快去開走,車子就不會被火車撞。你有懺悔的心、改正行為,天罰就會停止。

懺悔的儀式可隆重亦可簡約,法門弟子知錯、要祈求原諒該如何做?
  1. 對陽師懺悔。 
  2. 在家對師公牌、師公懺悔。 
  3. 來堂裡對親師傅懺悔。 
平時,陽師與大家都是同門,地位是平等的,所以陽師不受供養、不會入股你的事業來抽成。當陽師代表親師傅、師公傳法時,就是你的長輩。事情只要與法有關的,陽師就相當於你學校的導師、校長,對應之間要分輕重,不可潛越身分,要合乎禮。當你的看法與陽師不同,可以提出意見,只要在適當的場合,合乎禮皆可以。

在學校中,老師與老師之間會有鬥爭互相攻擊,教授和教授之間為了經費會鬥爭,而常常出現黑函,當這些鬥爭到了無法平息、安撫的地步,這所學校就會逐漸沒落了。如果你不聽從陽師的教法,自己揣摩,幾個人自成一派練習,你就是在雄文堂內分派系,你的行為導致一個教派內耗、衰敗,你就會受到天罰!如果知道錯了,並及時改正,使教派不會分崩離析,就可在天罰未下之前停止天罰。

不管是佛或道,在教派之中都會有爭執,如果有爭執產生時,可以溝通、協調把誤會講清楚,比如在學校是校長最大,爭議最終是由校長做決定。但校長也不能一意孤行,校長後面還有更高的單位,例如私立學校最高是董事會,而公立學校背後有教育部督察、監督。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都是以掌門者為最高領導。同樣的,陽師也不會一意孤行,你要尊重陽師,當你的見解與陽師不同要與陽師溝通,如果陽師有所裁決要以陽師的裁決為主。

陽師很少說如此嚴厲的話題,希望法門弟子知曉:道教的教規在於「天理」兩字而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