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2 台中分堂上課筆記 太清之炁第三階段-迴心 本週回歸到金母的法,瑤池金母的太清之炁跟燈法的運用。太清之炁有五個階段,現在正式進入第三個階段-迴心。「迴心」就是你心裡面的主人,意思是說你的本心開始覺醒。當你開始做太清之炁的時候,從開始有炁的感受,可能剛剛開始練習的階段只是感受很一般的後天氣,到現在則是已進階到可以感受到先天炁的階段,這也是太清之炁的作用,慢慢的改變你的心、元氣,所以可以從感受後天氣而進階到先天炁。 「元氣」是什麼?我們一般在外道裡面,認為一個人是有一個靈魂,這個靈魂會轉世,死後會投胎。然而在正統道統中講的是「氣」,一個人出生是源自父母期許下的愛及他們的氣,亡者記憶的片段,再加上因果業力,這四個加起來蘊含了先天炁的特質而產生,這整個就是元氣。當元氣很旺的時候,身體跟肉體的氣、能量就會很強,達到身強體健;元氣弱的時候,就是色身快衰敗的時候。當道的本質發育成熟的時候,也就是走向修行成就,元氣活潑(活潑就好比是啟靈,練靈就是活潑的過程),對精神體能夠產生覺受; 當元氣塑型就是成就大道,簡單來說大略是這個樣子。 所以太清之炁的第一階段-「扣心」,是指當你體內的元氣、屬於道的成份因太清之炁開始醒覺、活潑,你可以感覺到不屬於後天氣的炁場、磁場。 第二階段是「應心」,要應心的話,以前說過:世俗的心開始產生醒覺,從自我反省到檢討返正,因而走向道的整個過程。這中間包括種種業力的顯現、業的消滅,當你的心能醒覺、超越,業也就不存在了。 現在來說第三個階段-「迴心」,這第三階段要怎麼做?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是要結什麼手印、持什麼咒語還是腳踏七星步?都不是,是在你每天的生活中,就是你醒的時候,每個小時必須3-5分鐘灌注太清之炁包覆自己,有可能是你剛好在走路的時候、在牽車的時候、做家事的時候,用意是讓你分分秒秒、一天之中都不離開太清之炁。或許你會問這種做法會不會很做作? 陽師慎重地告訴大家,當你修到第三階段的時候,你的心也就是這個元氣,道的本質─元氣開始要證現,所以你的心每一分每一秒顯現太清之炁的時候,你就彷彿持著瑤池令,就是瑤池聖境的神仙,也就是說在這階段的時候你的心開始神變,神變成仙,那神變會是多快?就看你自己變多快,如果一天僅僅練習一次,那就是慢慢變,如果你每天每小時至少練習3-5分鐘,那就是快速變。 太清之炁步驟、摘要簡單說明: 第一階段:讓你感受這個氣,察覺道氣,也就是啟蒙。 第二階段:太清之炁的作用在你生活讓你能反省自省,一些業力的交互作用及變化,常常無時無刻的自我檢討,這個時候是因為你的心性因為受到太清之炁的影響,開始察覺到因果、業力、無常。「無常」這兩個字是關鍵,你若沒有因為太清之炁的加持,無常在你面前就只是飄忽、走過去,雖然你知道這個名詞、知道這個道理,但卻與你形同陌路,就好像陌生人一樣,當你到太清之炁的第二階段,如果有太清之炁的加持,內心就會開始震撼,醒覺無常,這是修性的啟端。 第三階段:心性的修持也要開始轉換,轉正成仙,就是性命雙修,修命。所以並不是說你直接修第三階段就不用第二階段,我們是講性命雙修,在雄文堂,金母是先讓你修性,走了一個階段後,再加上修命,性功和命功是要一起做的,只是剛開始先教了性功,先修性再修命。 所以其實像布萊恩在工作上、家庭上有這麼多的逆加持、遭遇,在心性上的培養就會很快,因為你會去反省、會去想,所以你生活中盡不如意,反而是盡如你意,當你一切都很如意的時候,從小優渥的生活環境,如此順遂的人生,只因為一點點情感的不如意就走上絕路。但假如你從小一切都很不順遂的人,沒有道炁來啟蒙你,也有可能走入極端,所以不是每個生活不順遂的將來就會是個聖人,成仙成聖的條件,並不是目前你生活過的好或是過的不好,而是你有沒有在道的啟發下真正見到無常,也就是自然。 「無常」的意思就是「自然的過程」。 接下來是方法實作: 蹬腳就可以了(站著或坐著都可以),然後內心一個意念─太清之炁,心中可以默念瑤池金母大天尊,這樣太清之炁包覆全身。可是並不是說蹬腳完之後繼續在跟人家聊天,不是這樣子,而是說蹬腳是一個啟動,然後我的心思必需是「一心二用」,不管是在散步、牽車、逛賣場,你的心思就是在太清之炁,就有點類似以前大家學過的行禪,保持著平衡然後沒有念頭,現在教導大家的就有點類似這個,蹬腳後,心就在太清之炁,雖然你繼續在做日常生活的動作,不能做太覆雜的,不能說在操作重要的機械或是需要思考、分析問題的時候,這樣容易出錯,是在你不需要動腦的時候,或是一些重覆工作的時候,就可以練習,當然騎車、開車也不行,因為你自己小心還不夠,還要特別注意別人不小心的部分,安全為上,所以必需在最安全、最不需要動腦的時候,想著太清之炁,每小時醒著的時候練習,一次至少3-5分鐘,上廁所、走路也可以,從早上醒來到晚上就寢,當然睡覺就不用了,免得睡不著覺,也就是在你生活最自然的時候利用廢時來練習,例如去洗手間來回走路的時間、倒個水的時間,這些可以利用的零散的時間,不需要因為要練習而造成壓力及緊張。 練習也沒有所謂的要找個清靜的地方才可以練的問題,你本身就是道了,心如果是清淨和自然,外界自然就影響不了你,如果你的心會因為外界的汙染而汙染的話,那就是心先汙染了,而不是外界汙染你。當你到一個莊嚴的寺廟中,廟中佛像莊嚴,內心有肅穆的感覺,試問是因為佛相莊嚴讓你產生肅穆的感覺嗎?不是的,這只是其中一個部份,你心中會有感覺是因為你的眼睛看了之後,內心產生感動,所以才會有感覺,如果你眼睛看了,內心沒感動,你還是沒感覺,這樣大家就比較容易理解,所以外面即使環境非常的污穢,可是你的心沒有動的話,內心仍然是清淨的。 還有在練習時太清之炁是一種「心」的感受,而不是氣的覺受,當你的心已經是(合於太清)的時候,氣自然而然的源源不絕,如果你是故意要有氣的話,你的心跑掉了,氣也會跟著跑掉,當你心是,氣就已經是,記得以心為先氣為後,氣會自動跟著你的心,心住的時候,氣自然就會來。一開始沒有來沒有關係,只要保持這個「出離心」,它一定會來,當然感受上不會像你坐著的時候感受那麼強,因為如果你是一般動作一邊練習的話,難免會分心,可是它一定會在,但那種在不是你用覺受氣的方式去感應,而是用你的「心」去感受出來的,那是一種很微妙、不同的感受,而這個也就是你的「迴心」。迴心是這樣練出來的,讓你在每一分每一秒中讓它自然而然的去成長,這個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你方法對、步驟對,但也不是馬上就達到「迴心」,就好像種稻一樣,除了陽光、水、溫度外,還需要時間讓他成長,所以一樣的道理,練習一應要每小時練習及長時間的保持練習,不是早晚練、也不是照三餐練、也不是隔4個小時練一次,只要步驟對了,就好像種稻的條件俱足了,稻米才會長的快。 Q:剛陽師有提到Elaine在第二個階段,算是剛開始修持,請問有什麼建議可以讓她在遇到不如意或是挫折時能走得更穩健? A:舉個教育小孩子的例子,有些父母會亦步亦趨的諄諄教導,有些父母則放任其自由發展,那是不是從小遵循著教導,在規範下長大的以後會比較有成就?還是任其自由發展的成就會更大?是的,沒有絕對,那如果大家身為師長、父母、長輩要如何教育?其實教導的方式就是有錯的,按照正確的時機一步步的指導及討論,而不是把父母親的期待投射在小孩身上,要看孩子的潛力、未來的可能性去引導他,所以年輕的Elaine現在已經在剛始瞭解無常,要怎麼教導她?是快速的方法?還是給青年十大守則,然後每天檢討今天違反了哪些教條?陽師不贊成這種方式,其實在大家的生活歷程中,同儕或陽師對你一滴一點的指導,讓你心中產生一些想法,這些就是你的成長,像你在工作中一些的不如意、一些的經歷,過程中師公、金母幫助你,這些都可以說是在你的生命歷程中很重要的元素,如果你不曾嘗試這份工作或走過這段路,沒有經歷這樣的歷程,現在或許更懵懂無知,只是有些人走的快,有些人走的較慢,不管是快還是慢,只要是你的心在大道中,就會常常鞭策自己去自勉、上進、完善,這也就是內證,當你不管是生活上、事業上、學業上,你把佛、如來講的道裡和你的生活經驗做比對做驗證,才會有所體悟,而不是光只是看看這些文字、聽聽這些道理就算是已經瞭解了。沒有從平常生活的歷練中深刻的去體證這些道理,那所謂的理解也只是文字的表象,當然這些淬煉是需要時間去琢磨的,而這樣的過程是一旦啟動了就會一直啟動,總不能等你10年、20年後在來教導你性命雙修的命功,所以現在就是兩個一起做,就是先教了性再教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