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4講述於台北分堂 風部法—總論 希望大家在同修之前都能夠提早到,先把心靜下來再同修,不要等時間剛好才到,這樣心都還沒靜下來,開壇也開不好。 今天我們來教授風部法,這堂課先教授總論,另外尚有八個次論,會分八次教授完畢,首先......(略)。 「風」,是指氣的流動,而不是指空氣,而是在天、地、人方面元素的流動,以風來探測天、地、人三方面元素的變化,這樣的方式就是卜卦,部分的內容請參照台中分堂昨日師公誕開示的內容,以做為今日上課的補充教材。 那為何要卜筮呢?這是一個預知,就是以現在的作為,在這個大環境下以及周圍的人、事、物等等的因素集合在一起,將來會有怎樣的結果?就如同你要煮一道菜,食材固定,但是不同的煮法,會有不同的味道,所以這是一個預測,預測就是按照所有條件下運作的一種演算,因此如果你改變了條件(烹煮的方式),那結果就會改變,當然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未來,所以越近期的結果會越正確,時間越後的結果,變數就會越多。 誰需要卜卦(筮)呢?當心有不安的時候,就需要做卜筮,也就是當心血來潮,不確定會有什麼事時,也不可能馬上請示師公,所以就要卜筮,卜筮時先定方向,或是完全沒有方向可定時,可藉由卜筮來定方向,兩者皆可。為何可以如此呢?因為我們的卜筮是包含天(天時)、地(環境)、人,因此當心血來潮時,人就與天產生了感應交加,此時的卜筮是最容易準確,相反的,若是你閒閒的在家沒事,玩玩手機、筆電,此時心是不定的,以遊戲的心態來卜筮,其結果也是最不正確的。 卜筮有兩項特點: 一、「心定」是卜筮靈驗與否最重要的因素。 二、雄文堂的卜筮是不請神,而是「用神」。用神是指卜筮人以本身的修為來神算,而不是另外請師公、請金母或是請土地公來幫助,完全是靠一己之修為來探測。修為好者,探測之力就會精準,準確度就高,修為差者,也不致於零分,但是判斷力就差,純粹是個人的能力。 在這裡陽師舉個例子,就像陽師在醫院裡,病人身體不舒服來看診,病人講出他的症狀以及初步看診之後,陽師根據自己的經驗跟醫學的知識做出專業的判斷,可以推敲出可能的問題,接著,陽師安排一些所需的檢驗,例如抽血、X光、超音波、心電圖等等……,這些檢驗就像是在對天、地、人做探測,等檢查報告出來了,這就是卦象,然後根據檢驗結果去推論以及判斷是何種疾病,這個就是根據個人的正知見去判斷。所以,相同的檢查結果在不同的臨床醫師裡常會有不同的診斷結果,而抽血報告以及檢驗報告的正確與否就如同這個卜筮的法術,如果法術學得好,報告就正確,如果報告不正確,那其他的就不用說了。 雄文堂的卜筮是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並用,先天八卦是指伏羲遠古聖人所創,當然伏羲是一個借代詞,八卦卦象是很多不同的方術經過長時間的集結演化產品,先後經過多人的改進而慢慢地才成為一個有系統的方術,所以是在漫長時間集合眾人所長所得的一種占卜吉凶的方法學,不是單憑一個人閉門造車、憑空想像而成。有兩次重大的集結:我們泛稱最早一次的大集結稱為先天八卦,也就是在經典裡所傳伏羲氏作八卦;第二次的大集結是周文王的時候,伴隨易經、易辭、易傳等解釋文王八卦之經傳,且儒家還以「易」為五經(詩、書、禮、樂、春秋)之首。由此可知,卜筮在古代學儒的聖人心中之地位,所以孔子也可以算是算命大師了。 雄文堂的卜筮不以八八六十四卦為基礎,六十四卦是卜卦的時候,卜兩次,每一次一個卦象有八個種類(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卜兩次,共有六十四種組合。雄文堂的卜筮是只用一種,一卜先天,一卜後天,這個以後再慢慢解釋,今天首傳的是必須懂得以「風」來探測,以後還有八次的上課,分別解釋八個卦象,另外也希望同門要切記,今天所教授的風部法是延續上次所教授的星部法,兩者的內容是有連貫的,因為八個卦象的解釋與星部法下卷息息相關,這也是選擇在台北分堂教授風部法的原因。若是沒有正知見,就算是拿到正確的卦象,也是沒有辦法解讀出正確的占卜結果。剛剛所傳的風部法手印,大家一定要如同三山印一樣,學得很扎實,如此才可以獲得出正確的卦象並進而論斷吉凶禍福。 練習: 一、手結西方星辰之印,與西方星辰之力融合。 二、將剛剛西方星辰的氣息,聚於無名指上,無名指指端化為風,以風去探測天、地、人氣息的流動,去感受周遭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