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高雄分堂 巫、真人、三部的法術 很久以前,在道教還沒有形成之前,中國就有方術的存在,方術也就是巫術。巫術散佈甚廣,不論在平地村莊或者深山裡面都有由通靈者所流傳的法術,各種不同的法術因守護神不同而有法力高低的差別。 方術的種類千變萬化,可大致歸類為: 1. 高深的解脫法門。 2. 養生之道。 3. 單純神明崇拜。 4. 息災賜福敬愛超度等等與生活相關的法術。 5. 純修心而無神明偶像崇拜的教門。 女性通靈者叫巫女,男性通靈者叫巫師(覡)。今天上課的重點:巫師、巫女的話可信否?巫師、巫女不只在漢語國度有,在西方各地、非洲也都有,如耶穌基督誕生千年之前就有先知的預言,這些預言即是神明話語。巫師覡負責人與神明溝通的橋樑、是一個媒介,需要有特殊才能者擔任。巫師、巫女能力強者能跟高階神明溝通,其所教導的不只是人間世界的智慧,更是不同天地的異世界智慧。 那些人具有擔任神明代言者的資格?神明挑選這個仲介的條件為何?天界神明來到人間,對人類的角度來說,神明來自異世界;從神明的角度來看,人間也是異世界。對彼此而言都是一個互不熟悉的陌生環境。在語言不通的異世界中,神明的慈悲心、包容心、解脫輪迴、智慧真理....要如何傳遞給這個世界?溝通的人選在哪裡?茫茫人海中,這個人應該是國王、皇后、老師、士大夫武夫將軍販夫走卒?這就好像是祂們搭了太空船來到此,要挑選一個合適的代言人?若挑錯了人,訊息就無法傳遞,心血也就白費。 在茫茫人海的異世界中,誰也不認識,該挑誰做為代言人?合適的條件包括: 1. 能溝通、聽得懂你的話者。 2. 心性秉正、純正。若你教的是正法,不可能選一個邪人做為你的代表。 3. 人際關係好。如果是一個喜歡獨來獨往且個性孤僻、高傲、住在山洞裡不與人來往者,這樣的個性是無法當傳播者的。 所謂能聽懂你的話,就是「心靈」「心氣」能與你交融,無形的心(Mind/意念/心神)能夠流動而產生交流。人與神的精神能夠交流,訊息才能藉此傳遞,如此才能傳播你要教導的智慧。 有些人在這方面是天生絕緣體,對神靈磁場的神聖與否或者強弱全面無感。心氣微弱, 沒有接收的能力,好比因此感受不到正、邪之氣也無法做出分別。這就好比行動電話的通訊,訊號差的時候通話就會斷斷續續,收訊好則通話清楚。收訊斷斷續續的手機就好比心氣弱的人,身體若強健,心氣就跟著強盛,身體衰弱則心氣亦弱。除此之外,心氣強弱與心性的正邪有關,小人弱,生病者弱,年老者也弱。正神的使者一定是行為端莊者,邪法的使者,其行為為貪財或好行奪舍等偏邪之事,看其追隨的信眾也都是一樣的德行,這就是物以類聚。古時候許多人到山中找老師、找神仙求藥、求正法,以為神仙一定都躲在深山之中避開人間污穢。孰不知,心不正之人是找不到神仙的,即使神仙出現在其眼前也不認得。 除此之外,還要有緣份才得遇仙人。有些人「心正行矩」但仍遇不到神仙,為什麼?神仙下降傳法要找的有緣人需具備: 1. 可以溝通 2. 行為合乎教導 3. 與眾生的緣份。 若得知一個好的東西或者道理,你會選擇隱藏或者告訴別人?聽聞了有用的知識、立身處命的方法,是自己獨享還是會教給別人?會不會覺得與他人分享很麻煩?有些人不喜歡社交環境,厭惡繁雜的人事,因此選擇少與他人來往,這可以理解。但訊息傳播者若不入世,如何能傳播正法? 現再談你是否有能力,將有利世人的東西散播出去。例如,當一名老師教導學生,除了教授專業知識,對學生的背景、學習狀態、精神心情等也要關心才是好老師。當一名好老師不是整天關在研究室,最優秀的老師是要能散播一生的心血給學生,把資源給學生,讓學生也一樣優秀。所以心、本性喜歡照顧別人的人,得到神仙傳授大法的機會就大,因為這個人可繼承神仙志業,照顧學生。所以,菩提心是神明評斷傳教士的評分要項。如果你怕得罪人,不說人是非,如此,雖能平安度日,安身立命,但社會不會因你更好,如此在神明眼中幾乎看不到你,因為你沒有「利益他人之舉」,神明當然不會挑選你擔任傳播大法之職。神明與人世間的緣份本來就很淡,因為祂是異世界的人,所以西方、漢地、中土的巫師、巫女共同特徵是「人緣很好」,很熱心者可以搭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樑。神明傳播其教授可用口述(1對1方式),也可文字記載(1對10或1對100…),古時候的大法可以流傳下來都是靠文字記載。雄文堂以前是口述方式,因此雄文堂的法在各朝代、各時期、各地方,有時候得見,有時候隱藏不見,在散播上是比較慢的。 一位心正的人、心正的方士,能得神明傳天、地、人三部法:
今天很多法術是從天、地、人三部取其一,或一小部份而出而已。如今許多道士或者仙姑、仙婆不在天部上鑽研,反而為了名與利在人部與地部裡打滾浪費了一生。勾魂、超渡、或者種種引渡亡魂的儀式都只屬地部中的一小部份而已。雄文堂胡秀華仙師傳授天、地、人三大部的天書,雄文堂道士要都懂這三部才算合格。 至今陽師所教的已涵蓋天、地、人三大部,你認識多少?你有深入嗎?深入到什麼程度?身為道士不是為了再來人間走一回的。佛教說出世在人間就是業障,人是來了業、消業,要學佛、學法、學佛的行徑,割捨七情六慾,證悟本來的佛性才是身為人的志業。在道教,在陽師來看,並非如此。如來、大羅金仙與人間小小神仙地位是平等的,不會因為是佛,佛性就比較大,而小老百姓佛性就比較小,應該是"一如"才對。天地人三部法是平等的,沒有那一部比較優。以相同的佛性執行天地人任何一部,你的功德是一樣的。如果今天佛陀還在世,你請佛陀幫你收驚,祂會說這是大材小用嗎?不會,祂照樣叫你點三根香幫你收一收,不會有分別心。同樣的,身為道士,你的心要如真人一般。不要忘了:天地人三部都是真,本質是相同的,只是外觀不同、對象不同,超渡施法時的菩提心就是佛性(你真正的本性),幫眾生的心就是佛的心。並非只有練內丹、禪修、閉眼時的心才是佛的本性,也不是只有修真、練金母的法術才算解脫法門。幫人收驚就不是解脫之法嗎?這是錯誤的認知。只要一樣是以菩提心去做,一樣能解脫,塵間沒有能染污你的髒汙。 道的本體包羅萬象,在變化之中不要迷失才是重點。身為道士要記得:你的初發心、求真的心,在做天、地、人三部法術時就是往修真之路前進。不要有分別心,不能有天部大,地部小的歧視,以為行地部法只是浪費時間。須知:三部一如,只是作用對象不同,本質是相同的。 再舉例說:你今天教到一班50個學生,這些學生不是很聰明,無菩提心也不想成仙,只想平平安安、過富裕的生活。身為一個真人要如何教導他們?那就是教人部法,教導做人原則,忠、孝、仁、愛、信、義、廉、恥、八德、十善。何謂正法、邪法、善業、惡業…這樣足夠了嗎?父母教育好小孩不要學壞,到適婚年齡要結婚,父母年老要孝順,並讓其安享餘年,這50個學生乖乖去做了,成就一個"人"。這些人老死之後會不會當神仙呢?當然不會,因為只是學人道,他們只是不會下地獄、鬼道。他們行的是人法,就會走在人道之中。這是因為學了何部的法,所以成就了何部的道。但,當有一天,天地次序亂了,大地消失,這50個學生去那裏?一起消失了。那他們本來的佛性又在那裡?在原來的地方。也就是說,他們的佛性沒有消失也沒有出現。人會出身於世間,只是一種假合,因緣生而生,因緣滅而滅。這就是佛教的緣起論。當沒有出生的因緣,無生無滅,就是大阿羅漢。這50個學生來到人間是緣生,有人部就有人出生。當人間劫數到了,居住的空間消失了,這50個"化人"也就消失。影子出生,影子消滅,一切都是緣生的變化,本性從來不動。 這50個學生因為人間消失而隨之消失,你會感到心痛是因為有痛的緣,因為他們是你的學生;然而,已經覺知正覺的真人是不會心痛的,若會感到悲痛,則是真人的影子(因緣而生的化人)。在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你的影子有七情六慾,但你的真性/真人是不會痛的。天、地、人三部法就是真性與影子的變化,是千變萬幻的。一個真人可有千百萬億個影子。一名道士學法,自心要有所法悟,不要究其一生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