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氣與後天氣

9月6日嘉義分堂

先天氣與後天氣

雄文堂所教導的太陽之炁、太陰之炁為先天氣,商周以來,方士所傳吐納養生之氣等為後天氣。兩者不同。舉凡山川大地五行所衍生的氣息都屬後天氣的範疇,所以,修練氣功、吐納導引、各種食物、森林、大海、靈地....等等,人體一切感官所能感受的都屬後天氣。打坐練氣時,你感到丹田溫熱或者全身膨脹擴張,更或者感受到光明...等等,都是因為後天氣的作用,刺激了色身的五感所產生的覺受。後天氣會受到時辰、甲子年份、日月星辰、地殼天氣變動等之影響,產生變化。

如此,陽師問你們:當你們結日光印,敕令太陽之炁下降時,感受到溫暖、溫熱,這是對於先天氣的感受還是後天氣?現在我不加持你們太陽之炁,你們仍然像剛剛一樣的結印靜坐,等一下告訴我答案.......。

(同門報告、分享心得)

所以,你們現在瞭解了,先天氣無形、無體,不能以有形之身──也就是人體的感官器官來覺受;無形之炁只能用無形之體來接觸交流。那麼,當你修煉時,什麼是你的無形之體呢?

答:你的無形之體就是你的精神,也就是你的心。

靜坐時,心能靜,守一、存思,則無形之心生焉,清明之覺悉感有形、無形之變,這時,你就有機會因修煉太陽之炁故而接觸它、引導它、利用它。反之,你的心未靜,因太陽之炁與你的身體接觸而自然產生神變,你的身體因此無形變化而對應了產生氣息,這就是先天氣刺激後天氣的產生。當後天氣產生時,你的五感就能明顯覺受這因靜坐所產生的溫、麻、濕、冷、觸、熱、癢、動、....等等種種變化。這時所感已非原本預設的太陽之炁,而是你自己身體因吸收太陽之炁後所產生的氣息,此已屬後乘。

就像天氣冷的時候吃熱湯圓,你喝了甜湯,感受到甜味,但你能細分這是何種糖所成?是白砂糖?黑糖?代糖?還是糖精?甜度的等級是否也能夠區分?同理,當你靜坐時所感受到的氣息是很強、很弱、似有若無?還是你能夠深入、分析其特質?這些都是給法門弟子修煉雄文堂五炁時的指引,希望你們能夠從心下手,從心用功,而不是只有在乎表面上的覺受。

今天就講到此。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