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部法上卷、十一:如何去看身體裡面的氣?

2015年10月7日高雄共修筆記

星部法(十一)如何去看身體裡面的氣?

如何去看身體裡面的氣?就像是陽師手上拿的紅包袋一樣,這個紅包袋印刷很精美,上面有很漂亮的紋路,你若只是平平的看過去,只會看到一個紅色的平面,但是如果你將紅包袋移轉個角度,在不同的光線下就可以看到紙上有壓紋,再轉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到壓紋的細節。觀察體內的氣息變化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修人部法時,將手舉起、心靜、專心觀察,如此三者配合才能查覺到金母的氣息。若只有靜,則觀察不到。金母的氣息和你觀察自己的氣息不同的,不是真正的氣息,而是一種「能量的脈動」。

心靜下來時,你什麼都不做,無法感受及觀看體內氣息的變化。

心靜下來時,你以移動紅包袋的道理來做多方面的探測,可以察覺觀察體內氣息的變化。


(開始練習一分鐘)

練習的這一分鐘裡,有感受到體內氣息的變化嗎?

是否感覺熱熱的、涼涼的呢?這是你以前學密宗的感覺。

學習雄文堂的法,你可以感受到的是「氣的脈動」。

比如說xxx的氣比我們旺,因為他年輕,體內的細胞生命力旺盛,所以氣強,氣在體內流動快。隨著年紀長大,體內的新陳代謝變慢,氣息流動愈趨緩慢,直到完全沒有氣息時就是死亡了。為何xxx氣息強但卻無法感受到呢?好比這個紅包袋需調整角度才能看到花紋,xxx就只是直直的看、很單純,叫他往東他就不會往西,叫他專注他就專注,無法懂得變通的道理。

同樣紅包反射紋路的道理,我們所觀察體內氣息的變化,不是只有冷、熱而已。並非觀察氣息的變化一定是會熱熱的、涼涼的、像是有風吹過來的感覺?不是這樣的。

陽師來講解一下各種感受的比喻:

1.脹脹的:

感覺天心眉毛處或是胸口脹脹的,是因為氣的聚集讓細胞的感受比較敏銳,你無法去做描述這個主觀下的感受,因為這只是如同在聚光下看紅袋,看到的只是一個亮點,調個角度以斜光去看才能看到花紋。同理你必須更仔細去觀察氣,才能看到不同的東西,否則只是一團氣的聚集。

2.麻麻的:

如同中午趴睡,醒來因手被壓很久的感覺。

3.刺刺的:

有點像是冬天乾燥產生的靜電,被電到的感覺,這是局部細胞的反應。

4.像被電到一樣:如被家裡漏電的電器電到一般。這是你恍神時,突然感覺到氣、被嚇到。

5.溫溫熱熱的。

6.涼涼的:如空調的冷風吹來。

7.暈暈的:有點類似腦部缺氧的感受,是因為氣息運轉時太快了,太多氣息流動的訊息讓你不知所措。

8.悶悶的:不是指胸口悶悶的,而是心情覺得很鬱卒,是因為平常已習慣氣在全身跑,當心靜下來時氣聚集在一處,你反而不習慣,就會覺得悶悶的。

9.心情很Hi:在共同祈禱、讚美主的時候精神統一,加上一點催眠的暗示(聖歌的詞句),你會覺得得到福澤、心情喜悅,但這只是因為精神統一讓氣息流動所產生的覺受而已。像是拜懺一樣,開始唱到楊枝淨水時,經典文字中暗示法水灑淨,消除了你的業障,文字上強調水多,不知不覺你會有悲傷的感覺而流淚,其實是氣的流動像太陰之炁一樣很柔,你無法分辨柔氣的覺受,因此解釋成憂傷。其實,宗教的力量總是夾雜太多催眠的作用,你會有法喜的感受並不完全是來自外力的加持,大多數的狀況只是體內氣息的變動而已。

10.痛苦:當你靜坐時關在一個房間內,尤其是在關房閉關,1炷香、7炷香……的精進禪修,你會開始產生一些心理上的覺受:感覺人生苦短,過去為何要浪費時光?甚且在痛苦懊惱下決定要出家、或更勇猛精進、解脫輪迴。為什麼會有這樣強烈的感受呢?因為氣聚集在胸口,人的氣海有上、中、下三處,心輪也是一個氣海。當集中精神統一時,心輪的氣變很強,由於你不懂得調節就會覺得悶,加上宗教的暗示,在閉關的情況下與世隔絕,因此在身與心的雙重影響下產生了出離心。

雄文堂道士在家靜坐、練法後,會再投入生活做其它的事情,所以不會產生想要出離世間生活的心,不會有勇猛直前只顧修行而放棄一般生活的心。這樣的情況唯有閉關起來修煉的才會,這是心氣的關係而已!

道家講究的是「無為」,既是無為,在修行上就沒有經典文字的無形壓力,也不會因此受到教條的暗示,保持自然,道就在前面!極端的催熟會將你限制在極端的修行方式。

換一個話題,我們先來講講「巫」。

巫有分黑巫、白巫,白巫常會掛著正統宗教的外衣,白巫講求正信、也是做好事、行善,但就是巫。如果你已經知道這個團體是巫後,你該繼續走下去還是跳出來?舉例:陽師上次去北京,聽到共產黨宣傳車在街道上廣播共產黨是世界上最民主的政黨,陽師覺得很好笑,但對當地人民來說卻很平常,因為他們長期被洗腦已經接受這樣的講法。這就如同若干白巫一般,附會在其他的正統宗教之下。

同樣的,你是否該退出白巫的團體呢?你要思考幾點:

1.你當初加入這個團體的目的是什麼?是成仙成佛?是解除障礙?是追求心靈的成長?巫可以幫助你達到目的嗎?比如說你的目的是要去「我執」,而假設你參加一個宗教團體,這個團體提倡愛護地球,不要浪費資源,要自備購物袋等,你使用購物袋這類環保的東西......這些是好事。但你若因此感覺自己比較崇高,看不起每次買東西就跟店家拿一個便宜塑膠袋的人;或是吃素的人覺得吃葷的人比較沒愛心,這都是起了分別心,無法達到去我執的目的。你進入了一個宗教,只是從一個煎鍋跳到另外一個煎鍋,這是一個外國俚語,意思就是從這個坑跳到另一個坑而已,一點也沒有變!

2.以上天的層次來看:

巫的教導也有高、低之分,達到的層級也是有分別的,你認為是到這樣就好,還是選擇更高的層級呢?有些宗教要求做善事、孝順父母,人與人之間、同事朋友之間要包容……一切都講得很好。陽師舉個例子:有一個朋友媽媽一直在找修行的團體,但都找不到喜歡的,有一天她參加某個宗教團體後心定了下來,感覺非常的好,這個教團有寄宿學校,可以讓小朋友去當小沙彌那種,她希望小朋友也可以去那裏就讀,因為她想要小朋友可以學到孝順父母的美德。可是這個小朋友的爺爺、奶奶相當的反對,那麼小的小朋友就要離開家送去那麼遠的地方,因此雙方鬧不合,最後爺爺、奶奶氣到搬出去住,眼不見為淨。這位媽媽本來想讓小孩學習孝道,認為在家裡學不到這些,反觀她自己就有做到孝順父母嗎?

從天的角度來看倫理制度:不管是東方或是西方都是一樣注重的,只是西方人較強調讓孩子自由發展,中國人則較注重家庭關係及學業發展,在中東貧窮的地方也是如此。在日據時代小孩可以去唸書是很了不起,甚至對整個村子來說都是很光榮的。有一次看電視的紀錄片,有一個偏遠的國家很窮,在國與國的邊界中,這國家的小孩要上學是必須要走很遠一段路才行,他們會讓小孩穿上整套的西裝去上學,因為他們覺得可以讓小孩子受教育是整個家庭的驕傲和光榮,比我們更為重視教育。

從上天的層次來看:巫是有分等級的,什麼樣的人就會被什麼樣的巫給吸引。因為他的心與巫所闡述的相同,告訴他正統的,他也不會接受!比如去自助餐廳,你喜歡那一家,代表你對食物的品位,就算你知道那家賣的食物都是反式脂肪、炸得油亮亮的,你還是喜歡吃!

今天講了那麼多,和我們要學習的法有何關係?

若你認為感受到的氣是會讓你感覺刺刺的、麻麻的、涼涼的,或是想懺悔、發大願等等,其實是你的「心」已有先入為主的概念,才會有身或心等不同的覺受,實際上,你是決定氣的樣子的人,是你的心想怎樣,感覺就怎樣。就像轉動角度後能看到紅包袋上細微的紋路,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想法,靜下心,仔細觀察氣息才可以看清楚氣息的全貌。

今天師公開示的重點:希望大家不要被宗教的外相迷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