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文堂「道」的深層真義

2014420日 雄文堂台北分堂

 

今天的要旨是講授胡秀華仙師創立雄文堂教派所傳授「道」的真義。「道」不只是老子、莊子的道學,尚包含天地一切的演法及各教派的教法,皆包含在「道」的範疇,因此我們不能說「道」不可以論及菩提道次第廣論或是其他儒、釋、基督等教法,若是我們自行設限了「道」的範疇,反而違背了「道」的真義。雄文堂的教派中,胡秀華先師創立這個教派的「道」,講求的是「自然之道」。對於「自然」能夠體悟多少,就代表在實修上進步多少。各位已經過了亦步亦趨的階段,有足夠的能力能夠自我體悟;就如同過去上課,皆希望能夠錄音以求完整,但是現在已經能夠不錄音,能夠記下並闡述出要點,這就是進步;同時也是希望大家能夠經過思考消化過,可以抓到要點,不受文字束縛,能完整的闡述,而不再只是文字上的記錄,這也是自然之道。

 

何謂「自然」?

「自然」就是它自行的變化,我們不去在意它,按照它自己的法則就是自然嗎?如果我們去在意它,就是不自然嗎?當然不是這樣的。因果是自然嗎?當然一定是自然,不然佛道雙方就是勢不兩立,相互抵觸了。反之,撥亂反正、解脫煩惱、脫離苦海、脫離三界火宅,這是修行的結果,也就是了因果,也屬自然。順著生死法則,去受該受的報,去坐該坐的牢,或是到天國去享該享的天福,按照上述的說法,當然也是自然,也合乎道運行的法則。

 

但,既然是合於道,合於自然,若因無意間所做的善業而去天國享受天福,那麼是否因為受生於天國,而無機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呢?為什麼走在解脫的道上又不能化身於淨土?問題出在哪裡?我們可以從這樣的邏輯看出,這裡卡到一個迷思,卡住了一個潘朵拉的盒子。我們知道,依據佛陀的教誨,要了脫生死輪迴,必須斷了所有受生的因緣,這是佛教教派的修煉核心。道教呢?那麼我們回到「道」的基本精神來看:順道,諸如上天國、下地獄、吃牢飯,做怎樣的因就受怎樣的果,這是不違逆道的法則,是自然。所以,上天國成天仙享福報是自然嗎?成為天仙是有受生,魂神出世在福地洞天,這樣的受生因循因果法則,做大善事受大福報享天福。如此說,合乎自然之道的受生就是道家講的自然嗎?「因果」等於「自然」?在此提示二個故事讓大家對於「自然」有更深的體悟.

 

提示故事一:

如果有一天你很有錢,隨便任由花用,可以花一百年,有用不完的錢,這是遊戲規則。現在,你要藉由這個規則找尋真正的快樂,該如何達成目的?

1. 到大溪地買一個島、買房過生活,遠離都市人群的壓力。在自己的島上,自己就是島王,一切由自己作主,一切事都能盡如己意;不管如何花錢都用不完,所以,一切的願望可以滿足。

2. 在銀行開個戶頭,將你的錢存入戶頭內,定期捐款做佈施,當個大善人,累積大福報。

3. 還是繼續上班,過著平凡的生活,不用力爭上游,不用討好上司,不用追求業績,因為可以不在意獎金的多寡,不管如何的玩耍,都有用不完的錢,想上班就上班,不想上班也沒有憂愁,一切率性而為。方法一得到現世的快樂,方法二得到來世的快樂,方法三得到率性、風流倜儻的自在。三種不同特質的快樂,但都是基於永遠有花不玩的錢作為前提。思考一下,比較這三個例子,什麼是道講的自然?三種不同花錢的方式而得到三種不同性質的快樂,訂下了消費的方式就註定了消費的結果。所以,臨終時不管是一步跨越天門而入雄文堂也好,或者轉生到了福地洞天,亦或是一步到閻王那裡報到吃牢飯、當書記...,都是同樣的道理。在生時,用了什麼樣的方式來度過一生,死後就順著這樣的方式而有了來世的去處。因此當你擁有了「道」,可在三清與紅塵自由出入時,什麼是「自然」呢?依照修行的因果而留在三清境是自然?還是不捨三清與不捨紅塵,不入兩端,不依循「因果」才是道之自然?

 

提示故事二:

這世界上很多人一輩子忙忙碌碌,順著自己的因緣,有先生,有妻子、孩子,把孩子養大,每天都是很忙碌,等老了身體有病痛,最後只求看著自己一生的成就、家庭的成就、孫子長大等等,就這樣子在世平凡庸俗的過一生,沒有特別的功德,也沒有特別的過失。出生時,忙著認識這個世界,忙著滿足自身的需要,然後在因緣際會認識與自己走一生的人,然後忙著照顧自己的心血結晶,然後再忙著照顧自己下一代的結晶,等到自己身體不行了,又忙著往生;一世又一世,這就是輪迴的現象。這是絕大多數人的狀況,不管在哪一道輪迴都有類似的情結,不管輪迴一世也好、二世也好、數不清的世也好,不論情節內容如何不同,基本上都是一直在重複。「自然之道」中的「自然」是指春夏秋冬這種已經放在程序中安排,依程序、時間順序來運行的「自然」呢?還是將水加上茶葉泡出一杯茶的這種「自然」?

 

在春夏秋冬這種時序中的自然是不會有層次上的變化的,事件的發生依照一定的順序排列,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在適當的時間點就會發生。而泡茶中的「自然」會因為水的溫度、茶葉的多寡、入口的時間的不同,而有千變萬化的口感。在這兩者之中,哪一樣是「道的自然」?

上述的例子很明顯的可以知道像泡茶這樣的自然才是道的自然,而像春夏秋冬等放在程序裡安排好的程序反而是不自然,就像因果循環一樣。春夏秋冬、因果循環這樣安排好放在程序(Program)中的自然是「天地的自然」但卻不是「道的自然」;所以不要被「自然」兩個字的文字相給綁住了。要去思索文字後面所要傳達的訊息,去真正了解道祖要三清弟子們及法門弟子們對於「道的自然」所要闡述的意義內涵。

 

「道」不僅可扭轉乾坤,亦可由「道」來幫助了解事情的本質而使自己更了解「道」,以道識道。我們不可能用妄心或用心念來了解我們的本性,不能用推測、演繹等心算法來臆測道的高妙。以凡夫俗子之心來計算「實相」的最小成分為何?三個元素?五個元素?七個元素?....用世智來評佛之是與道之非,論何為正、何為邪?

 

這些都是白費工夫,就如同馬來西亞的那些舊弟子。我們只能讓妄心自然而然地休息沈澱;當妄心止息了,本性就會甦醒顯化,用本性來行願。因此「自然」就是以道演化萬物,一炁演化千炁、萬炁,或者由千千萬萬收歸於一炁都是「自然」,以炁來改變萬象,以炁來扭轉乾坤,都是「自然」,離此就沒有「自然」,離此都是妄心、妄念所做的。所以用世俗心做出來的業,不管是善或者惡,都只是一直在玩程序(Program)的設定,那不是自然。就像我們捐5萬支 iPhone 給第三世界的國家,讓他們得以方便溝通通訊,是很大福報,但是都是意識心而為;是福德、功果、因果、善業,都是有心而為,有意識而動,因此離「道」甚遠;不管輪迴去天國或是地獄,不管輪迴到哪一道或是一個幻城,這些都是遊戲,都如泡沫般的短暫與不真實,都淪為累世轉生在種種的泡幻之中消磨。

 

Q:雄文堂淨土是否也算「泡沫」?

A:雄文堂淨土也是個如泡沫般的幻土,位於三清之中,但在幻影中有一個直通太虛的裂隙。幻土之立意在協助心戀輪迴之相的眾生有一個庇護之所,一旦意識心止息,幻境也同時消失而道者直接立於究竟道之本境之中。淨土的現世為方便度眾的法門,只要依照道法如實學道,本覺之心日益明顯,魂神要直跨雄文堂天門也日益簡單。所以,雄文堂法門弟子跨越天門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覺地通過,沒有接引,更不需要接引。進入淨土後,再如實依次證驗本覺,幻境散而實境現。雄文堂的天門在俗心凡眼的眼中是一道有形的門,是遙不可及的;但是對本覺而言那是一蹴可及的,因此如果你的心已經離開了雄文堂,你的本覺被世俗心給掩蓋了,就算雄文堂的天門打開,你也會對祂很陌生,見如同不見,錯失脫離三界火宅之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