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1日 高雄共修筆記 氣的延伸 1.靜坐 2.掌心向前 感受周圍的氣,感受陽師的氣。 3.不是觀想 4.手心微熱,不是「感觸」。 手掌心就像人的眼睛可以「感受」,像人的嘴可以「放出」。以掌心來感受周圍景象的時候,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感覺周圍的事物是「活」的,感覺木雕是活人,或者覺得雕像像人,有一股靈氣,恍恍惚惚說不出來,可你知道有東西在。例如:我們在四樓雖然看不到一樓,會直覺一樓有人;肚子餓了,打開冰箱前,會直覺想到裡面有東西可以吃;打電話給朋友前,會直覺想他會不會接電話。在冥冥之中,神覺、靈覺。 感受微弱,並不是因為對方的氣強或氣弱。而是你自己「神覺頻率」有沒有與對方「接」上。例如:參加喪禮易沖犯,是因為你的頻率屬於陰;靠近廟會打嗝,是因為你自身氣的頻率和廟同調而產生共鳴;廟裡的乩童,頻率調到與會降靈的那一尊相同(比如與太子爺相同),等待附身、下降、結合......,是一樣的道理。起乩、起鸞、啟靈等都是藉由調自己神氣的頻率而與外靈產生交流感應。啟靈就是讓心靜下來,調整頻率,一直到同調而在一瞬間相通而活躍起來。這個事件發生的順序為:
弟子提問:如何驗證感受到的氣是屬於某一人的?如蒙著眼睛,那人從外面走進來在一群人之中,可以感受並指出那人站的位置嗎? 陽師回答:距離不是問題,心在何人就可查知此人,覺知不受到障礙物的阻隔。 我們目前共修的場所有雄文堂的教令在此,路過的神明看到令會繞道以示尊重,家裡有神令在,地方會平安乾淨;教令也是一種無形的神氣。住家所在會有地氣,好比你很熟悉家的感覺,以心探知住處自然就知道這就是家的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