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太陰之炁的特性與練習要點

2015年7月2日  雄文堂高雄總堂

太陽、太陰之炁的特性與練習要點

太陰之炁和人部法不相同,今天先講太陰之炁的重點。

太陰之炁是先天炁,與人部法身氣不同,個人的體質強或弱,並不影響修練此法,重點是對道教的「陰陽」有正確的觀念。什麼是陰、陽?道之初:陰陽不分。好比一箱A級的蘋果,每一顆都是8公分大小,無分別,但若裡面有3、5顆有蛀蟲就有分別。混沌未開時,陰陽是不分的,化成陰陽兩極時,各種炁的特性就不一樣了。太陽之炁是熱的感覺,活動力很強有光就會有熱;有光就會有陰影,光是亮的,陰影也有光只是不夠亮。動得多就是太陽之炁,動得少就是太陰之炁,陰陽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兩邊,50% vs 50%,也可以分成1/4、1/8,可以無限的切下去,中間亦有灰色,只是比較粗略的分成太陰、太陽之炁。

陰陽兩極的特質是:沒有固定的形狀。

動得激烈的產生光、產生熱,如此才有形﹔動得少就沒有固定的形狀,故太陰是可揉、可塑的。

因此,你在禪坐時,太陽之炁的覺受是熱和風。太陰之炁則如冷天的風徐徐吹來(不是熱和躁),甚至完全沒有感受到溫度,只是覺得很平靜。練習太陰之炁,念頭要「無為」,想像雄文堂湖面的白光透過手印照耀自己,然後止息、凝思,愈無為愈能感受,心愈靜愈可融合太陰之炁。

會做太陽之炁的人,只要了解太陰之炁的原理,馬上可以學會太陰之炁;只會做太陽之炁不會太陰之炁就表示你不夠了解。記住:了解陰陽特性的原理是很重要的!比如:你會開車自然就會剎車,你會左轉自然就會右轉,就是這麼一回事!

太陽、太陰之炁的練習要點:
  • 太陽之炁要訣是:無為而有為。
    • 結印,以「神令」引導太陽之炁下降,用自己的神心去「做」融合。 
  • 太陰之炁要訣是:有為而無為。 
    • 結印,先起與太陰之炁結合的念頭,然後「一切放下」,心「自然而然等待」太陰之炁下降結合。 
太陽之炁和太陰之炁的屬性是顛倒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