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池競秀法

2014-09-07講述於台北分堂

瑤池競秀法

一、作用

此法用於因地位、階層或職位較他人低而無法與他人爭鋒,當心生冤屈、不滿、別人理虧,你又無處申冤時,請瑤池金母作主,來幫你出頭,還你公道,因此「秀」有頂尖之意,該法不是用來爭職位,不是用來爭主管,主要是用來當受到主管、或其他部門的委屈由瑤池金母還你一個公平的公道,所以瑤池金母競秀法是很平和之法,祂的能量是很溫和、很平和的。

二、修法步驟

  1. 召請城隍(因為在瑤池大仙的法籙下,受法籙之人都可以召請到城隍),因為堂裡有供奉師公牌、金母與土地神,所以此法在分堂裡做會比較好,若要在家中做,需要三尊都齊全(若之前陽師有給予金母令或師公令的也可)。
  2. 召請時先點香、點燈(二盞燈),供品依照原本的心意準備即可,壇城要打掃乾淨,報上道門的法號(法號本是可以坦坦蕩蕩公諸于天下,並非不可公開),誠心誠意的召請城隍公正地來裁量,修法時間不拘,任何時間皆可,等待城隍來的時間靜坐即可,不用卜杯,用瑤池競秀之氣散發整個壇城,靜坐中內心默默的祈請金母幫忙,奉請城隍,當感受到另一股威嚴的能量時,就是城隍到了,所以不要太急,因為以令召請,城隍或許需要一點準備時間,所以當在召請時,除了城隍下降以外,其他相關執掌的神將亦會下降,也就是當心靜的時候,也差不多是城隍要到的時候,快則二、三分鐘,慢則半小時,因此若是容易緊張的人可於修法前先靜心,否則會當城隍到來而不自知。
  3. 城隍來時,跟祂講來龍去脈,例如:「因為OOO之事,經我辦理後,別人誤解為XXX事,雖然嘗試跟主管說了,但是別人還是誤解為△△△,所以……。」,當城隍聽你陳述時,祂就會用神力去查明事實,所以當你陳述完後,城隍就會褪去。
  4. 城隍審案的時間大概需時三天,所以三天後,再修一次瑤池競秀法,步驟同上先用競秀之氣佈滿壇城,但是第二次修法,僅召請金母即可,不需召請城隍,因為此法出自于金母,所以城隍所審的結果公文會送達到金母處,禮貌上會與金母報告事情原委,此次召請前需要先唸一遍「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其用意是讓你先靜心,由解脫真經內容讓你知道金母諄諄的教誨,所以唸經是讓我們學法,念完經後,召請瑤池金母,當瑤池金母來後,禮貌上將稟報城隍之事,再跟金母稟報一次,稟報完後,由你先跟金母講你期望的結局是如何?再由金母定奪要怎麼做,此時將心靜下來,不用卜杯,傾聽(內心)金母的做法及指示。所以這個就是修為了,如果心不夠靜,是無法得知答案的,當傾聽完後,就送金母,修法完畢。

三、重申修法重點:
  1. 第一天召請城隍(祂會率領陰陽判官、速報司、黑白無常等判官前來傾聽)。
  2. 瑤池競秀之氣需要佈滿壇城。
  3. 第三天,跟金母稟報事情原委及想要如何善了,然後靜心,等待的金母的指示。

四、做不到此法之因素:
  1. 雖有法籙,但是對競秀之氣還不熟,或是很弱,所以請不到金母,請不到城隍。
  2. 禮儀不周(例如是否缺師公牌、金母神尊或土地神尊等)或禮節不端正,心不誠所以城隍不聽。
  3. 錯可能在自已,大部份的人是不願意認錯,且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所以若錯在己時,第二次奉請金母時,金母的指示會是「靜默」,所以當你知道金母靜默時,你就要知道是錯在自身,所以就要反省,就要去回想讀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時,金母是怎樣教導我們的,去想想我們的過失在哪裡?如果錯在己,當然我們去跟別人道歉。

瑤池競秀法,請金母來幫忙處理這些凡間的事情,是金母悲願所現,所以有金母的威力,才有城隍的降臨,才有這些賞善罰惡的無形官爺到來,因此若城隍那邊立案的話,再加上陰陽司判的調查,判下來的結果是很準確的,所以有時候會牽涉到前世因果,表面上看起來是如此,可是背後可能有其他原因,但是這些都由金母來調和,世間事很少是單方向的,例如前世是你錯,這世是他錯,城隍的神將也調查清楚了,因此前世業,今世果,那至於他不對的地方,會由金母去糾正他,你不對的部分,被他人罵了,算是在消業障,所以金母還是會讓事情和緩,不會讓事情變成惡性循環,因此在心靜、心定下,金母還是會指示有關三世因果的關係,所以心靜與心定是每一個道士要修習的功課,而不是只有幾個通靈道士才要做到。

備註:

Q:為何感受競秀之氣時會時強,時弱?

A:心會感到時強,時弱,是因為感受到後天氣,心就好比鏡子,當心不夠靜時,鏡子就有污染,所以感覺到的氣是由感官器官來感覺,當心能夠靜的時候,心光就會產生,自然而然就可以覺受到先天氣。

心靜並非指「心」平、平、平、平,所謂的心平而是指情緒智商(EQ),例如:大毛和別人撞車,雙方一下車,對方就跑,對方會跑,因為大毛身上有無形的殺氣;反之,若雙方一下車,對方就馬上跟大毛道歉,對方會道歉,是因為大毛好像一個幼稚園園長一樣,身上的所散發出來的氣息感化對方,而這個氣息就是大毛的EQ。若是像演戲,氣息是必須在燈光,重演很多次再配合人為的因素才可能營造出的氣氛,而我們的EQ是隨時隨地所散發的,對事情的看法、心性,都是每天一分一秒在增長或是退化,假如說賣地溝油的廠商如果認為只要捐款做善事就可行的話,則他們的心性就如同地溝油般的醜陋、不堪。所以如果對人、對事,我們已經開始學習「道」的自然與超然,那是不會假的,那是不需要在壇城裡坐好幾個小時來讓心平,也就是說我們的心光與心境是跟心性劃上等號,心境就是心性,性純就是沒有無明(心鏡的塵埃就是無明),心靜就是心明。無明包括了貪染與執著,是跟世俗勾結在一起的情慾,乃輪迴的動力。所以有年輕人或老年人說,要大大膽膽的愛一次,認真走一回,其實這是錯的,愛是要看什麼時候愛、什麼時間愛、什麼地點愛,感情是要應時應地應人。假設有一朵花應該在春天裡成長,夏天開花,秋天結果,冬天凋隕,種子入土,明年一樣春天生長,夏天開花,秋天結果,冬天凋隕;所以雌雄花蕊交配時間是在夏天。以此時序來分,若是轟轟烈烈的愛一回應該是在夏天。但是若是你人生的夏天已經過了,秋天想要再來開花,那麼就是錯過了時機。所以我們要知道愛是不是應緣、應時、應地,若是不應的話,就要知道是該放下了,該應而不應的時候,是自己選擇放棄,不能怪天,所以一個得道之人、懂道之人,是懂得自然之理,也同時是走在自然之理裡。「放下」並不是要在夏天的時候放下,因為夏天是雌雄蕊交配的時機,不該放下的時候選擇放下,是選擇放棄,那就要有承擔選擇放棄的心理準備。夏日已過,就該放下;如果還不放,那就是無明和執著。若懂得這個自然之理與走在自然之理裡,那心境一定是光明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