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陰之炁修心性

8月30日嘉義分堂

由太陰之炁修心性

太陰之炁主柔,是天上的聖水,雄文堂弟子以此炁化形成炁,是修命的要訣。那麼在修心上,太陰之炁如何輔助道行?在此,先講人間百態。

你到菜市場或百貨公司購物,你花了錢得到想要的物品,你很快樂。店家賣了物品而賺到你的錢,他也很快樂。這算善行。你被店家所騙,花了巨款而沒有得到想要的物品,這是店家的詐欺。人間百態中的恩怨情仇,因果糾纏等等,就像是購物時買家與賣家的互動,不管為善、為惡都是彼此糾纏。你做了好事,來世就等他人回報;別人前世虧欠於你,今世你就等著他方做牛做馬償還。在神明眼中,這些都是不堪一哂,都如市場購物中的稀鬆平常,都非大事,更非正事。

你人生的目的並不是來人間做什麼大事的,也不是走這一回來報什麼恩、還什麼債、樹立什麼大業,更不事來幫忙神明宣揚聖跡。當一個傳教士不是你的人生目的。再講一次:一切的恩惡因果才神明眼中都如電光石火般的瞬間即逝,如百貨公司買賣中的紛爭疊起。這些都是小事。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你們可以看太陰之炁。水若放於圓形的碗中,其形狀是圓弧形,若放於平底盤,則是方扁型。太陰之炁無固定的形狀,可千變萬化而塑造,這正是德行的顯現。人生中,當你的衣服已經破損了,就買衣;需要遮風避雨的安止處,就買房;出家為僧就謹守三衣。不過份,不造作,無富貴貧賤之別,而是時勢該當何為則為之,不為自心所欺。若你出家為僧而需搭乘高鐵遠行,一般車廂足以,因為三衣的意義就是一個僧人只有三件替換的衣服。佛戒中讓物質生活的困惑降到最低的程度,而只有專注於內心的修持。所以,若一個僧人搭乘商務艙則放逸太過。同理,若你教導無為放下,但是你的道袍盡其華麗,你的手錶是價值不斐的珠寶機械,你的十根指頭全部帶上稀世的鑽石戒指。你口說放下,內心卻把一切的物相毫無忌憚的穿上,這豈不矛盾可笑?

水柔無定性,無定相,這就是德。身為僧人則為僧人該為之事:「僧」就彷如容器,「僧事」就是水入容器之後所成的形狀。若你身為政客,則行政治家事。你為市井百姓,則為柴米油鹽該行之事。

柔之變無常,但無常中蘊藏中大變之本性。行月光印,呼太陰之炁,成就太陰之體。然後,我等著你們來向我報告所悟之事。

今天就講到此。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