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 雄文堂高雄總堂
星光法練習 : 第一個階段: 手結星光印,閉上眼睛,聆聽周圍的聲音,練習10分鐘。 第二個階段: 手結星光印,張開眼睛,聆聽周圍的聲音,練習10分鐘。 第三個階段: 什麼都不聽,眼睛找一個地方專注的看,手不結印,練習10分鐘。 星光法結星光印時,兩手手指是平行交叉。手指不要彎曲,練習時眼睛是閉起來的,視線是黑色的景像,內在的眼睛卻是張開的。
[解說] 第二階段練習是看自己的雜念起伏,這個階段比較多雜念閃過,一面聆聽聲音的當下,亦要謹慎勿讓雜念紛飛。 第三階段,不聽周圍的聲音,專注眼前的一幕,閉眼時所見的一物,專注在看腦海的東西。這個階段要很專注。
星光法第三階段就是:初靜。 大部分人失敗在第一階段,在聆聽的過程會注意力渙散、失神、甚至打瞌睡。不具禪修的基本功夫者很快就會雜念紛飛,所以對於新入門者,要多練習,因為此是基本功,不可好高騖遠,要把收心納念的定力培養好。第二階段要專注在腦中的想法,而能保持心不亂,如打坐一樣,用來培訓內觀的基本功夫。第三階段,不理會耳朵的聲音,用心眼去看,是由耳觀心,由耳根返照心念之收攝。這三個階段是星光法的初階,要學會這基本的法,才能進一步學習星光法中更高階的煉養秘訣。
道教哲思: 道家一詞中的「家」是派別的意思,如同佛家、儒家、先秦諸子百家......等。道學是哲學,如先秦百家思想中治國的道理,治國的學說,由老子、莊子等倡導。但,道教和道家不同,應避免混淆,是宗教而不只是哲學,所以,以後談論修練之說一律用道教稱呼。這是對於上回你們課後整理內容的糾正。
道教哲學思想的要點在「積極而不外露」,而非消極。什麼是消極呢?遇到事能閃就閃,遇到難關就繞道、退縮,這是消極的心態。例如:想以開車做為代步工具,但要學習開車要先練習,要經過考試才能有駕照。但是考試要通過筆試,孰背交通規則。若嫌背誦麻煩,對於駕訓練習場的費用也無法接受,放棄路考練習,如此種種消極的想法堆砌而放棄購車的意願,這是逃避。當學生也是一樣:想要念好的學校,但風評好的學校競爭者一定多,門檻高,非常的難考進。若自己想想:算了,人何必如此辛苦?我還是按照現在的程度,有努力過,能心安理得就好,隨便考間學校,考上哪個學校都好,如此沒有設定目的來衝刺,這也是消極的想法。公職人員考試也是類似:全國只招收5人的單位招考,因為福利、薪水很高,讓你很想去考看看。但是公職的補習費很高,又要花很多時間念書,要花錢走後門又沒有錢,雖然資格符合,自己知難而退,覺得放棄好了。有的人心態上認為考上考不上皆可,這也是消極的想法。
道教講柔,道似水,柔順不爭權、不霸權。兄弟分家爭權奪利而不顧親情,如此的互相攻訐在道教不可為之。柔是對自己好,對別人也好。柔是凡事留退路,不要把對方逼到非死不可、無路可退的極限。試想:親人之間因爭奪財產而告上法院,就算讓你爭贏了,以後兄弟也不可能再相見,影響所及,後代子孫也互不往來。若日後反悔,憶起兒提時代生活在一起的景像,你也開心不起來。為了那一棟破房子,值得嗎?柔不是消極,而是要對困境找到開解的方法,只為對方好把自己逼到絕境,或只對自己好,讓對方不好過,這樣都不好。要想想尋找替代方案,積極找可能解決的辦法。柔是留退路,不是你死我活的結局。
考試也一樣,該怎麼準備,在於你的能力、知識。學生沒有把書念好,是沒有盡到責任,應該設定目標努力的去衝刺,如果錯失標的,可能影響到整個下半輩子,日後遇到困難可能無再起之機。不是你現在能力不足,不是你做不到,而是沒有盡力。對每一次考試,有沒有積極去準備?對未來想一個方案,思考對自己是否好?對家人是否好?是不是合乎自己的興趣跟志向?對這個國家能利益到什麼?當兩者都match ( 相當) ,就積極去做。退縮會變成惡性循環,活在恐懼之中。還在準備應徵中已經在想失敗,為還沒有發生的難過而難過,害怕將來失敗,若有二十取一的錄取率,害怕自己就是被淘汰的那十九個之一。內心黑暗的聲音告訴自己會失敗,所以消極地想我有唸就好,沒有積極的去做。這樣退縮的個性,會自己把自己弄得很慘,表面上看起來是快樂的人,但是心裡是不開心的。
道教講求:自在、自若。想清楚之後,努力地去做,不去計較成果是什麼。我幫人作法事,成不成不重要,來了就幫,不管可以幫多少,不管來的人是誰。難不成還掐指一算,會失敗的就不幫嗎?做的過程,要學習心能夠安定,也許最後還是被fire ( 開除 ) ,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因神明的賜福,真正去學到一些技能,增長自己為人處事的智慧。一個人從工作中學到一項技能,就算將來換了一個工作,有了這項技能在身,他會的東西別人都不會,因此一定會受到公司重視。學習道的東西,對我們以後工作會有幫助,有一天會有機會用到。一切經歷就在道的演化之中。學道不是要去學習卜算、種種地理、方術,而是要學道的態度,這是道教徒要學的。
道的運作是冥冥之中就有天定。當厄運來時,不要只是躲,不要只是想要如何避災,而是要懂得如何承受。當然,不是硬碰硬去接受一個大災難,而是要懂得如何閃一下,不要直接中要害,要學會如何面對,想辦法把傷害降到最低。由道的運作中,內心學到教訓,下次再有相同的狀況,才知道如何面對處理及預防。道士不是整天關在廟裡、家裡練法想要避災、求富而足不出戶。道教講求面對、處理、承受,其中最難的是承受。承受不只是壞的,也有好的一面。一般人都希望生活變化不大,最好是平順,要有安全感。擔心來敲門的是詐騙集團,怕生命中有所變化所以把自己關起來以求平安,這是消極的逃避。有人開門時該開就開,道是要你學會處理,應天、應地。天理循環有一定的次序,不要祈求沒有春夏秋冬的變化存在,這是不可能的。你要學會面對問題,不能閃躲,要面對問題。應門而開啟時,也許是喜神送福氣來;若你永遠不開門,喜神永遠被擋在外面。道是積極、柔順,對自己好也對別人好。
舉例來說: 王重陽是全真教主,當王重陽在活死人墓閉關修練時,沒有半個學生。當他已經修練成神仙境界了,仍是沒人上門來求學,因為沒有人知道。那時沒有網路、報紙,難道求金母幫他找學生?後來王重陽離開了活死人墓,才找到7位學生,後來成為全真七子。要靠自己積極去做,不是等神仙來幫你。 |
自然與無常 >